父母和孩子是怎樣把天聊死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叢綠

有個正在讀大學的女生給我留言:

您好,經常看您的文章,希望您能寫一篇教父母和孩子說話的。

我們和父母缺乏親近,現在長大了,出了遠門離開了他們,他們給我們打電話聊天,明顯觀念代溝特別大。

我媽媽總是和我抱怨很多事情,我就很煩聽不進去,我爸一言不合就開始問學習,我都明確說了好多次,不要問我的學習。

比如說朋友圈沒有什麼不好意思讓他們看的,但是一發就會問我們,還不休息,幹嘛呢……這簡直就是網友見面第一句問候,尤其是幹嘛呢……這怎麼回答啊!

長大了以後,逐漸面對社會,比如說如何與別人相處,有時候我們也想聽一些社交建議啊,而不是學習……只要父母問,幹嘛呢?看書,學習,肯定是止住話題的法寶……但是就算真的在學習,這樣的對話也會加重煩躁,很無趣。

幾天之後,她又發來一張截圖,是和父母的聊天記錄:

她說:

您看,還能聊點兒別的嗎?

天就這麼被聊死了……

在一次講堂中,一位父親課後來找我,主要的困擾就是,他無法和正在讀高中的兒子順暢地交流,感覺兒子總是和他保持著距離,問一句答一句,而且總是只蹦出幾個字,一副不願多搭理他的樣子。

他很苦惱,覺得和兒子不能親近地交談,想要知道該如何交流。

其實我諮詢的很多案例中,比較突出的是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交流障礙,即便是有些小學生的母親,都說孩子不願和自己交流,非常難過,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中國的父親由於在孩子的教育中參與度相對比較低,所以我從他們那裡得到的反饋比較少,但我相信那位為親子溝通問題而困擾的父親絕不是個例。

而同樣的,母親由於更多地參與孩子的教育,平時的嘮叨、催促比較多,也容易引發親子交流的排斥和反抗,造成溝通中的不暢與障礙。

小時候那個總是扯著自己衣角嘰嘰呱呱說個沒完的小傢伙,怎麼慢慢就不再向自己敞開心胸?

這個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父母和孩子究竟是怎樣把天聊死的?

最一意孤行、充耳不聞的聊天方式,是龍應台在《母親節》中談到的一種。

她的兒子安德烈傳來一個名叫「我很無聊網」的網址,主題是「與母親的典型對話」。

作者使用漫畫手法,配上語音,展示出一段自己和媽媽的對話:

我去探望我媽。

一起在廚房裡混時間,她說:「我燒了魚。

你愛吃魚吧?」

我說:「媽,我不愛吃魚。

她說:「你不愛吃魚?」

我說:「媽,我不愛吃魚。

她說:「是鮪魚呀。

我說:「謝謝啦。

我不愛吃魚。

她說:「我加了芹菜。

我說:「我不愛吃魚。

她說:「可是吃魚很健康。

我說:「我知道,可是我不愛吃魚。

她說:「健康的人通常吃很多魚。

我說:「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魚。

她說:「長壽的人吃魚比吃雞肉還多。

我說:「是的,媽媽,可是我不愛吃魚。

她說:「我也不是在說,你應該每天吃魚,因為魚吃太多了也不好,很多魚可能含汞。

我說:「是的,媽媽,可是我不去煩惱這問題,因為我反正不吃魚。

她說:「很多文明國家的人,都是以魚為主食的。

我說:「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魚。

……

這樣的交流,通常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觀念來,絲毫沒有理解和傾聽孩子的意見。

交流不在一個頻率,再多的話說了也會變成無效和無奈。

所以,真正地傾聽,並尊重孩子的意見,弄清楚他的喜好與興趣,他的煩惱與喜悅,孩子才會願意敞開心扉。

不過也有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能說這麼多話已經很不錯,我和孩子連這些都沒有。

「我很想和孩子多說說話,可是她什麼都不願意和我說,要是問她『今天過得怎麼樣?』她就會說一句『還行,挺好的』,就沒下文了。

我挺煩惱的。

」這可能代表了很多母親的心聲。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也許是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採取了最大而無當、無法產生有效信息的聊天方式。

比如父母接送孩子的路上,習慣性地詢問:「今天在學校怎麼樣?」

這樣的問題看似很開放,其實讓人很難回答,是最有效的終結談話的話題。

Twitter的聯合創始人比茲·斯通在自傳《一隻小鳥告訴我的事》中談到,他們為什麼要給Twitter制定一個限制:每條信息不得超過140個字符。

是因為限制條件可以激發人們的創造力,面對一張白紙,第一筆往往最難描畫,哪怕只有一項條件設置,也可以讓人們產生靈感。

他舉例說:平時人們寒暄時會問:「你今天過得怎樣?」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還可以。

但是如果給這個問題加上限制條件,「你和史蒂夫的午餐如何?」你將聽到更多有趣的回答。

這是他們為Twitter設置字符限制的重要原因,因為限制能夠激發創造力和表達欲。

和孩子聊天也是如此,問的問題太大,沒有邊際,大多數人都只能給出模式化的回答。

不如給個限制條件:

「你今天和同桌玩了什麼遊戲?」

「你今天午飯和朋友看的電影怎麼樣?」

等等。

還有一種最無用、最無聊的聊天方式,是這樣的——

爸爸:「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啊?」

兒子:「今天我們物理課學了一個新定律,蠻有意思的。

爸爸:「學到新內容很重要,要多學知識,以後的社會發展這麼迅速,不好好學習就會落伍。

物理學更是基礎中的基礎,你要是學不好,根本升不上好大學&*%……」

兒子:……

媽媽:「今天過得開心嗎?」

女兒:「非常棒!和我在一個組的姐姐,跳舞跳得可好了。

媽媽:「就是要多交朋友,從朋友身上多學習優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嘛,不過也要注意不能光玩、光跳舞,還是要以學習為主,好朋友在一起就是要互相交朋友可以,但不能經常一起玩啊,先把學習搞好了再說。

孩子:……

就這樣,孩子本來想交流的,但是父母什麼都能聊到學習上,而且一通大道理。

大道理沒有用,因為它走的是頭腦而不是內心,涉及的是理性而不是情感,但交流要走心有情,而不是單方面灌輸。

家長的耳提面命,談一些大道理,孩子聽不進去,反而不如和孩子情感交流,順著孩子談到的話題繼續深入。

比如可以接著問:

「這個新定律講的是什麼,讓你這麼興奮?」

「這個姐姐跳的什麼舞?怎麼能跳得那麼好?」

殺傷力最大的,是這樣的聊天方式——

兒子:「媽,我打球把腿磕破了。

媽媽:「有沒有告訴過你要小心?就是不聽,看你現在受傷了吧!自己處理去!」

女兒:「媽媽,我想和你商量個事。

媽媽:「你還能有什麼事?快說,我正忙著呢,沒空聽你叨叨!」

女兒:「我想買一雙滑輪鞋。

媽媽:「買買買,難道你就知道買東西?等你考到班裡前十名再說!」

天不僅被聊死,矛盾也被激化,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何不愛護和尊重,聽一聽孩子的原因:

媽媽:「兒子,過來讓媽看看,腿還疼不疼?要不要上醫院看看?」

兒子:「不用了,媽,現在沒那麼疼了。

媽媽:「你今天和誰打球了?一定玩得很開心吧?」

兒子:「是的,我們……&*%」

交流就是這樣層層深入的,得到父母的關懷和理解,孩子就會有很多話願意告訴父母。

而且特別需要注意:反問句是最有殺傷力的句式。

人際溝通中一定要慎用反問句!人際溝通中一定要慎用反問句!人際溝通中一定要慎用反問句!

最索然無味的,是這樣的聊天方式——

媽媽:「你今天吃了什麼?」

女兒:「蛋炒飯。

媽媽:「不能光吃蛋炒飯,還得吃點別的搭配。

女兒:「知道了。

爸爸:「你的課平時學得怎麼樣?」

兒子:「還可以。

爸爸:「考試沒問題吧?」

兒子:「還行。

……

父母和孩子的談話,如同白開水一樣無趣,單調膚淺。

很多父母覺得不好意思向孩子敞開心扉,談自己的一些人生經歷,所以總是用雞毛蒜皮的小事作為聊天話題。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深度交談,沒有深度的談話難以滿足人內在的心理需求,會覺得交流在一個膚淺的層面,不過癮。

為什麼孩子願意和同齡的朋友談心?因為他們可以談彼此的經歷,談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想法,這樣的交流具有深度,能夠建立密切的信任關係。

所以想要孩子敞開心扉,父母不妨多和孩子談一些深度的內容,比如可以用自己的經歷開頭,談自己的親身經歷,給自己帶來的某種人生感悟。

沒有孩子不對父母的經歷感興趣,尤其是父母的一些糾結和矛盾,會讓他們深有共鳴,覺得父母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假如你說:「今天工作上不太開心,和一個同事發生了一點矛盾。

孩子可能就會產生興趣,豎起耳朵聽,或者產生共鳴:「我今天也和同學鬧矛盾了。

或者你可以請教孩子,「出現了這樣的狀況,你覺得我怎麼解決比較好?」

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被重視,會給出很多建議,慢慢就會形成良好的交流關係。

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父母與孩子形成的是帶有權威性的監督關係。

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種關係需要被朋友的支持關係所超越。

那些親密的親子關係,往往是在孩子10-12歲時建立起了朋友關係,這個階段是發展親子溝通的黃金時期。

當然它並不意味著以後沒有機會再建立這樣的關係,任何時候,愛和尊重都是打開別人內心的鑰匙。

我見過有些人即便到了五六十歲,依然為了和父母之間的交流不暢、體會不到被愛而感到痛苦糾結。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所有關係中最基礎的,它甚至規定了我們人生中其他關係的互動模式。

一旦建立起互相信任、愛護的溝通關係,不管對於父母還是孩子,終生都會常常覺得有幸福感,也會從關係中獲得勇氣和支持。

請關注叢綠心靈教育,作者系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專家,清華大學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學科研專家,曾任中華書局上海聯絡部主任,《中華遺產》副主編。

中國職業規劃師,國家生涯規劃師,婚姻家庭與親子教育指導師,生涯規劃、職場心理與青少年教育專欄撰稿人。

微信號:conglv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親子必讀:和3-6歲孩子這樣溝通,你知道嗎?

導讀經常有些家長跟小編留言說:「我家兒子太調皮太叛逆了,說不讓做什麼偏要去做」其實,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都有一顆好奇心,大人說不讓做什麼,他就會好奇為什麼?我們可以試著跟孩子溝通,今天小編就來分...

父母和孩子,敞開心扉才能走進彼此的世界

父母和孩子,是教育的兩個核心元素,互相促進,父母正能量激勵孩子,孩子感恩父母的辛勞付出,他們才會健康成長,讀書成才。然而,這道由父母、孩子組成的鏈條,如果任一環節銜接不暢,都會出問題。家長的訓斥...

爸爸,等我長大了,要像你一樣!

寶爸寶媽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真真老師,歡迎大家準時收聽:童憶學院-育兒欄目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篇短文,來自一位父親。當他回想起陪伴孩子成長曆程的時候,寫下了這這篇短文。這篇短文的題目叫《等我...

你會和孩子聊天嗎?

—— 01 ——在我的孩子順利升入北京大學後,很多家長都問我:寸草老師,你是怎麼把孩子培養的這麼優秀的?事實上,與其說是培養,不如說是陪伴,而陪伴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和孩子好好聊天。很多家庭教...

親子關係,通則不「痛」

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順暢,彼此間的關係才可能變得親密。假期的最後一天,一個孩子嘆說:「唉,我真希望明天的天氣熱得像發燒一樣,或者天上能夠下起傾盆大雨來。」他的父親立馬訓道:「你這孩子,總喜歡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