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提出:中國家長都有這樣的教育弊病,再不改孩子就毀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嘿!瑪麗,你看,這是我們班最酷的男孩,你覺得他怎麼樣?」
「嗯,看上去不賴哦。
你喜歡他哪點?」「他籃球打得超棒,還很幽默……」
這是一對美國母女間的日常對話,如果不是事先提醒,也許你會誤以為這是兩個親密朋友之間的悄悄話。
其實,這種親切的相處方式,在美國家庭中非常普遍。
從美國很多的影視作品中,我們會發現,美國的孩子幾乎都是直呼父母名字,很少叫「爸爸」「媽媽」,這在我們中國的很多父母看來,簡直是對父母的大不敬,可在美國人看來,卻代表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種平等關係。
相比之下,很多中國父母總把自己的地位高高抬起,要麼動輒就擺出父母的權威,強制孩子去做她不願做的事,要麼就以一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的姿態來教育孩子。
這明顯是對孩子的不尊重,試想,孩子在這樣一種不平等對待下,能對你的教育心服口服嗎?恐怕更多的還是屈從和反抗。
所以,要想孩子對父母敞開心扉,真心實意地接受父母的教導,就要嘗試著去和孩子做朋友,用朋友般的相處方式與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
那麼具體該如何與孩子成為朋友呢?
1.放低姿態,與孩子平等對話
雖然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給予者,但這並不代表父母的地位就高孩子一等。
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和父母享有同等的地位。
所以,要想和孩子成為朋友,父母首先要放低自己的姿態,無論是和孩子說話,還是和孩子討論問題,都要時刻記得平等為先。
2.不動用強權來壓制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說教無效後,便會擺出父母的架子,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
用強權壓制孩子的做法,僵化了關係,不可能讓孩子心悅誠服。
3.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一對好朋友之間,除了彼此平等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傾聽彼此的心聲。
通過傾聽,你才能知曉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知道她喜歡什麼,愛好什麼,以及她此時的心情是高興、悲傷還是氣憤。
4.放下功利
有專家曾在一所小學做過調查,結果發現,有80%的父母認為自己對女兒比較了解,女兒有什麼心事也會告訴父母,雖然表面上關係融洽,但孩子們真正的心聲卻是這般:
「雖然爸爸媽媽經常和我談心,但是都是說些『好好學習,加油考出好成績』之類的話,好像他們在乎的就只有我的成績,聽得我很煩;老是說著說著就把我和他們單位同事的小孩做比較,說我這不如人家,那也不如人家,讓我向人家學習,每次聽到,我都又怕又煩。
」
當孩子漸漸懂事,如果父母在與她說話談心時經常帶有很強的功利性,這樣不僅對增進感情沒有作用,反而會打擊孩子自尊,讓孩子無法對父母敞開心扉。
所以,沒必要時時刻刻把那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口號掛在嘴邊,嘮叨個沒完。
5.建立溝通媒介
要想和女兒成為朋友,就必須了解她內心的想法,這時就需要建立一個很好的溝通媒介。
一天晚飯後,媽媽發現女兒的臉色很不好,問她她也悶悶不樂不願回答。
於是媽媽就找來留言本,寫下:「寶貝今天是怎麼了?為什麼不高興?」然後把小本悄悄放到女兒書桌上。過了一會兒,留言本出現在了媽媽的化妝檯上,女兒這樣寫到:「剛才你教我做作業,我做錯幾道題,你就說我沒專心聽課,說我笨,其實是因為今天我感冒了,很難受,上課根本集中不起精神來。
」媽媽這才知道自己錯怪了孩子,立馬向女兒道歉後,女兒這才陰轉晴。
這本留言本,其實就是一個溝通媒介。
生活中,你隨處都可以找到類似的媒介,來促進你和女兒之間的溝通。
孩子純真簡單,父母只要放低姿態,敞開心扉,就也能做到像美國父母那般,和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
學習方法事實上決定了孩子的成績,方法就是孩子征服未知的工具。
學習方法既然這麼重要,那麼為什麼學校不教呢?學校不是不教,而是教得少,教得不系統,教得不專業。
如果對知識只是不加分析地接受,就不會有任何進步。
優秀學生的成功秘訣是掌握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有了好的方法,加以時間的規劃,一小時搞定100個單詞,十分鐘背下五個數學公式,都會變得很簡單,很多同學及家長在微信上問我,怎樣讓孩子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識,為此我在網上以公開課的形式,給家長和學生分享,感興趣的可以加我私人微信號:tianjin8848(長按複製即可)
親子必讀:和3-6歲孩子這樣溝通,你知道嗎?
導讀經常有些家長跟小編留言說:「我家兒子太調皮太叛逆了,說不讓做什麼偏要去做」其實,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都有一顆好奇心,大人說不讓做什麼,他就會好奇為什麼?我們可以試著跟孩子溝通,今天小編就來分...
要善於傾聽男孩的心聲
一位14歲的男孩,曾經幾次離家出走,他講述了自己與媽媽的關係:「我和媽媽現在已經到了相對無言的地步,無論我說什麼,都無法得到她的理解,她總能找出任何理由來反駁我。有一次,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