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有那麼忙嗎?不要把忙當成教育失職的藉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曝出何潔郝子銘離婚後,何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有了孩子後,他還是每天該玩遊戲玩遊戲,該健身健身,該幹嘛幹嘛,不會因為孩子改變一點點生活,沒有進入當爸爸的狀態。

」這樣的育兒方式就是網絡上熱議的「喪偶式育兒」。

家庭的教育里,不能只有單方的存在,缺失相對應稱呼該擔任的責任,便對孩子教育缺失了責任。

「喪偶式教育」普遍出現於,當父母一方因為事業或工作或社交忽視了寶寶的教育,將更多的時間傾注於別的事情上。

或許是因為父母一方長期外出,或者因為工作早出晚歸,而導致與子女見面時間少,沒辦法常用語言進行情感交流等,這時可能就需要有一方擔當起多個角色,可是缺失的終歸是有所區別的。

同事抱怨老公對兒子經常愛理不理,兒子叫他的時候也很冷漠。

當家庭教育中父親的參與度低,容易患上「父愛缺乏綜合症」,在孩子眼裡只有媽媽而沒有爸爸,會直接導致孩子的體格發育障礙,比如身高體重反應能力都要落後於同齡兒童。

在孩子眼裡,如果父母雙方不能為對方分擔,選擇相互開啟靜音鍵來屏蔽,只會令家庭的不和諧加大化。

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失敗的,對孩子來說,陪伴才是家的第一要義,而這種陪伴,是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參與的。

在老一輩人的觀念中,似乎女人一旦成為母親,就應該無所不能,在母愛的偉大光環之下,育兒總是必須擺在第一位的。

出於對孩子的責任心,父母總是要為孩子犧牲一些東西,包括自己曾經熱衷的娛樂活動。

可奇怪的是,做出這一犧牲的卻往往是媽媽。

爸爸,似乎並不是育兒的必要因素。

這種固有的觀念,就導致了父親們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之中,缺失得理所當然。

作家采銅曾說過:「我覺得父親和母親在育兒這件事上的責任和義務是平等的,並不能說父親就可以少陪孩子一點。

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需要考慮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時間。

教育是需要強化責任心的。

只要你充當孩子的監護人,就要在婚姻中增強責任意識,這也是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及時抓住任何時機教育,教育不是喊口號,而是小到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到孩子的價值三觀,國家社會大事,都能讓孩子參與其中。

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應該擔起一份育兒的自覺性,忙,不能成為教育失職的藉口。

從科學育兒角度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和母親因性別的不同,存在著質的區分。

母親給予孩子的是關愛和細節呵護,而父親更多的是為孩子樹立勇氣和獨立的榜樣,二者相輔相成,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造成孩子發育的不健全,這種不健全不僅是生理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認識的一個朋友,曾經為了給腹中的胎兒一個健康的環境,放棄了化妝,放棄了打扮,愛乾淨的她甚至能夠忍受一個月不洗頭。

然而,在孩子健康降生之後,剛結束月子期的她,就瀟洒地準備了精緻妝容,把孩子全權交給父親,開啟了久違的狂歡。

我並不覺得這位朋友不負責任,只是覺得身為母親,應該有這樣的理直氣壯,誰也沒有規定育兒一定由母親全部承擔。

夫妻之間應該有一個相互交接,育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有了交接,雙方都能得到一個喘息的空間,孩子也能夠得到更全面的愛護。

「喪偶式育兒」現象或許很難完全消除,但是希望爸爸們能夠從現在開始為媽媽們分擔一些壓力,小到下班順便接孩子放學,或是陪伴孩子玩耍,周末進行戶外運動。

給自己的育兒時間一個合理的安排,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一份責任,你會發現,其實你也沒那麼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參與帶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前兩天聽朋友抱怨說:這年頭,當爸爸也太容易了,幾乎不管事啊!這叫什麼事,應聲「爸爸」這麼輕鬆,不公平! 聽完朋友說的話,也是深有體會,就像大洋、小盼他爸,大洋剛出生的時候不敢抱,甚至連這個角色轉...

你就像伊能靜一樣全心投入不計較的帶娃嗎

《媽媽是超人》第二季熱播,最近伊能靜和秦昊成了話題人物,網友一邊倒的批評秦昊不心疼伊能靜沒有幫伊能靜分擔帶孩子的壓力,導致伊能靜在獨自看病後在車上痛哭,滿是委屈與無奈,自己也說真的是累到極限了,...

父愛缺失,賺再多錢也不是好爸爸!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先來講個段子:某天我正在玩遊戲,爸爸忽然推門而入,看著我一幅欲言又止的樣子,愣了一會什麼也沒有說就出去了,我還沒反應過來,就聽見門外我爸問我媽:咱們兒子叫什麼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