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落單兒了,該如何支持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已經不滿足於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娛自樂,他開始渴望朋友,而且渴望有固定的玩伴。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由於某種原因落單兒了,他會感到孤單、受挫,家長及時發現,並給予孩子恰當的支持,不可以幫助他儘快地融入朋友中,同時,對他長大後適應社會也很有幫助……

孩子落單兒了,該如何支持他?

兒子在三歲半以前,我們雖然也帶他與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他對與別人互動沒有太多興趣,很多時候實際上是在人群中一個人玩,與大家只是一種「平行式」交往。

但從三歲半起,當他看到別人在一起玩的時候,眼神中開始有期待。

我知道,這是他渴望交互遊戲的信號。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在幼兒園終於有了第一個固定夥伴,一個大他半歲的小女孩,兩個人很是要好,形影不離。

兒子一改以往日的「吝嗇」,每次拿了零食和玩具,都會分享給他的好朋友,回到家,還特別願意給我講他與好朋友的故事。

可惜沒過多久,小女孩因為搬家轉了幼兒園,兒子又落單了。

小女孩剛轉走的那個周末,我帶著兒子到他的幼兒園參加親子活動,我們到了時候,有幾位小朋友已經拉手站成了一個圈,在孩子們的小圈外面,是家長們拉手形成的大圈。

我很自然地加入了大圈,兒子則站在我的面前。

這個時候,小圈裡的五六個小朋友正開心地蹦啊跳啊,我正想說:「寶貝,你和大家一起吧!」卻見兒子將手指放到嘴裡吮著,我低頭看他,見他眼睛裡有著很複雜的表情,他也看看我,哼唧了兩聲,又繼續一邊看著活蹦亂跳的小夥伴,一邊吃著手。

我了解兒子,一般在焦慮的情況下,他就會出現吃手的行為。

此刻,他不是不想加入小朋友的行列,而是他覺得加入不進去。

於是,我忍住了要說出去的話,我知道,在這種場合下,去督促他融入本來就融入不了的團隊,他只會壓力更大。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他無法融入的狀態。

於是我鬆開一位家長的手,將兒子邀請到大圈裡。

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活躍地轉啊,跳啊,但兒子眼神中那抹失落與孤單,一直都如同淡淡的霧在籠罩著。

我忽然想到,最近一段時間,本來應適應了幼兒園的兒子,早上上幼兒園時,又開始哭鬧,看來,是與他不能融入小朋友圈子有關係。

孩子落單兒了,該如何支持他?

回到家,我與老公一起分析了兒子的交往現狀。

兒子上的是混齡園,園裡的小朋友大小不一,而且經過一階段的入園適應,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固定玩伴,形成了小圈子,但兒子因為好朋友轉園這特殊事件,他不得不面對融入已有圈子的現狀,這實際上是一種挺大的挑戰。

因為人際圈的一個特性,就是「圈裡」的人,會維護圈子的穩定性,保護自己在圈子中的原有位置,對新的成員,有一定的排斥性。

這對想融入的人來講,是有困難的。

想清楚這點,我們的心態都穩定了很多,承認了這必須是一件需要時間的事情。

我想到,也許找那些還沒有融入圈子的小朋友,是個好方法。

於是,我鼓勵兒子在分享日能將零食分給那些比他小的小朋友,但很快發現,我的這點努力是徒勞的,兒子寧可一個人單著,也特別不願意與比自己小的小孩做朋友。

我才意識到,大多孩子其實都是如此,喜歡追著比自己大的,不願意接受比自己小的。

同時,也更加明確,那些比兒子大的小朋友不願意和他玩的原因了。

想明白這些之後,我們一方面做到多陪伴孩子,在他邀請我們與他做遊戲時積極回應,一方面,也用其他方式促進他的交友信心。

比如,休息日的時候,我們帶著他參加了朋友聚會,讓他與一位很有人格魅力的伯伯交往,這位伯伯深得很多小朋友的喜歡。

兒子主動問這位伯伯:「咱倆是好朋友對嗎?」得到伯伯的肯定回答後,兒子特別開心。

在小男孩心中,能與受人歡迎的成年男性交上朋友是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

當天回到家,兒子挺著小胸脯對我說:「我有好多好多的朋友呢!」

我認真地回應:「哦,是嗎?真羨慕你!」

孩子落單兒了,該如何支持他?

在鞏固了兒子的交往信心之後,老公又想到了改善交往「介質」。

平日裡,我們很少給兒子看動畫片,更多的時間是花在陪伴閱讀上,我們對這樣的教育方式很有有信心。

但在交往時,卻發現,很多小朋友玩的情景遊戲,兒子不懂,他們拿的動畫玩具,兒子也說不出故事。

而他閱讀中得來的故事,別人可能正好沒看過。

這導致了他們缺少共同語言。

是妥協還是堅持?一番討論後,我們決定,不妥協地讓孩子去看那些我認為質量不高的動畫片,但是可以給他買一些操作性強一點,又不需要故事情節的玩具,以幫助他搭建與小夥伴共同遊戲的橋樑。

老公經過觀察小區小朋友的玩具,為兒子買了「爆裂飛車」。

而且,我們把兒子每天入園的時間,儘可能往前挪,讓他因為早到幼兒園,而在心裡上有主動感。

當我們把父母要做的支持做到之後,決定靜下來心來,拿出時間等待兒子的成長,誰又能說,這個過程對他未來的人生不是禮物呢?

這個周末,我們去接兒子,從老師那裡得知,兒子已經找到了一位固定朋友——大自己一歲的一位小哥哥。

在此之前,兒子跟隨了小哥哥很久,今天終於能夠很開心地一起玩了。

聽老師這麼說,我感到很欣慰。

在成長的過程中,兒子靠自己的努力,突破了一個困境;而作為父母,我們也經歷了如何支持兒子又不替代的過程。

育兒,真的是一段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旅程!

————————

親子派,專注0-8歲孩子成長!有其他問題,請關注親子派微信公眾號:qinzipaidu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在幼兒園怎麼獲得好人緣?

新學期開始了,孩子們要怎麼做才能更快的融入這個小社會小集體呢?幼兒園是孩子們接觸的第一個真實社會生態圈,這裡充滿了喜怒哀樂。而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孩子在這個小社會可以開心、快樂。苗苗園長今天就來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