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怎麼獲得好人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學期開始了,孩子們要怎麼做才能更快的融入這個小社會小集體呢?幼兒園是孩子們接觸的第一個真實社會生態圈,這裡充滿了喜怒哀樂。

而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孩子在這個小社會可以開心、快樂。

苗苗園長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孩子在幼兒園裡人際關係的小秘密。

有家長經常會問:「孩子那麼小,現在說人際關係是不是太早了?」

其實,在孩子的小集體里,每個環節都顯示了孩子的人際關係。

比如小濤喜歡小綠,他們是好朋友。

嘉嘉撕壞了笑笑的書包,但笑笑還是原諒了嘉嘉……這些都是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

我們認為,不要過多干涉孩子交朋友的自由,更不要從家長的角度去分析孩子所做的事情和說的話,那樣只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

要讓孩子回歸孩子,做真實的自己,並讓他們去積累經驗。

家長應該怎麼做?

1.給孩子自由

給孩子自由,不代表要放棄所建立的規矩和規則。

家長要學會在規矩和規則中找到平衡點。

讓孩子沿著自己的特點和性格去發展,這樣孩子才能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在與其他孩子交往的過程中,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2.性格不要改

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家長為了讓孩子適應未來的社會,會刻意去改變他們。

但實際上這種方法錯誤至極。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我們只需要接納他們的長處與短處,讓他們足夠獲得自我價值的體現,才能對未來更加自信。

當然,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內向的孩子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家長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們,並可以客觀的評論就可以了。

3.獨立嘗試

在孩子與小夥伴交往的過程中,如果他的一些做法家長不認可,最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他自我嘗試的機會,讓他在嘗試的過程中得到鍛鍊,並形成最適合他的交往模式,而不是急切地改變他。

如果過多干涉他,孩子就會形成依賴家長的習慣,一旦離開家長,他就會無所適從,或者因為不知如何交往被小夥伴排斥。

4.親身示範

對於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教孩子如何融入朋友的遊戲中,比如帶著孩子到小朋友的身邊,蹲下來詢問「我們可不可以加入遊戲,能幫你搭積木嗎?」。

孩子自然會學會如何跟其他小朋友交流、加入遊戲和結交朋友。

孩子怎麼做?

幼兒園的孩子,需要家長的引導,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孩子。

1.讓「玩」為孩子搭橋

每天放學不要著急回家,在幼兒園外呆一會,讓孩子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對於玩來說,孩子們可以更快的找到共通點,並成為好朋友。

2.碰撞的處理方式

我們在遊樂場或者園所里,幾乎有很多小朋友之間碰撞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處理。

首先要在第一時間安慰孩子,並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用這面語言去與孩子溝通;最後要正確告訴孩子小朋友並沒有惡意,只是不小心碰到他。

而對比較魯莽的小朋友也要及時的進行提醒。

3.教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

有的孩子回家跟家長哭訴,幼兒園沒有人跟他做朋友。

家長通常會很惱火,並致電給班級老師,並大聲斥責老師不負責任等等。

請家長靜心思考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讓孩子不受歡迎。

多數情況都是,這些孩子霸占玩具、欺負小朋友……家長要正確的引導孩子,並且必須告訴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要友好,要懂得謙讓;不能隨便打人等等。

4.教給寶寶用語言來解決問題

有些小朋友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喜歡動手,家長要及時阻止。

如果有小朋友要搶玩具時,讓孩子告訴他:「玩具是我先拿到的,如果你很想玩的話,等我玩完以後你再玩好嗎?」或者是和小朋友商量說:「你真的很想玩嗎?我們也可以一起玩好嗎?」從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和與同伴溝通的能力。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孩子越變越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該不該教孩子「吃虧是福」?

鵬鵬是家裡的小太陽,因為身體不好,全家人對他更是寵愛有加,可其他的小朋友總是仗著自己比鵬鵬強壯就欺負他。鵬鵬媽媽跟老師反應過好幾次情況了,可是調皮的孩子們還是照樣欺負鵬鵬。屢戰屢敗的鵬鵬請大人...

解讀寶寶的「不合群」

掃描家長的煩惱家長甲:我女兒都四歲多了,哪兒都好,就是太「獨」了,不愛和小朋友一起玩。家長乙: 我的孩子見到長輩或別的小朋友不愛打招呼,總躲。家長丙:我那兒子更出格,在幼兒園裡不是招這個,就是惹...

內向不是問題,孩子交往全看家長如何引導

人際交往能力對孩子的發展十分重要,有些孩子十分適應群體活動,和小夥伴們打成一片,從中收穫友誼和快樂,各項能力都能得到發展。可是有些孩子就表現地十分不合群,別的孩子拒絕和他玩,他也拒絕與別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