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沒上課,孩子一直纏著我問各種問題,快被問瘋了!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媽媽,樹葉怎麼掉下來了?」

「媽媽,太陽去哪裡了?」

「媽媽,汽車為什麼不在樹上跑?」

當孩子問題多多的時候,父母起初很開心,耐心回答,這代表孩子會思考了呀!日子久了,面對各種稀奇古怪、循環反覆的問題,內心開始凌亂、不淡定了。

面對「好奇寶寶」的十萬個為什麼,每個爹媽都會有焦頭爛額想找救兵的時候,要怎麼應對才更好呢?

孩子們都愛問什麼?

2-3歲的孩子,更多是在問這樣的問題▼

「汽車要開去哪裡呢?」

「小螞蟻爬到哪裡去?」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關注的問題是——這個物品、這件事情接下來怎麼發展,有什麼變化。

孩子常常把自己的生活聯想到其他物品上面。

就比如講故事的時候,2歲左右的孩子關注的更多是小貓吃什麼?在哪兒睡覺呢?跟誰玩呢?這其實是孩子從「自己吃、睡、玩」的聯想發問。

3歲以上的孩子,更多問這樣的問題▼

「汽車輪子為什麼是圓的呢?」

「為什麼白天看不到星星呢?」

當孩子到了3歲以上,開始關注事情的邏輯、因果關係。

問題難度增加了,這其實是孩子思維能力、聯想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當他看到一個感興趣、有不能理解的現象,他會搜尋腦袋裡曾經見過的類似現象,對比、分析、提問。

比如孩子見到船頭是尖尖的,可能想到同樣是交通工具的車,車頭為什麼不是尖尖的。

什麼樣的問題值得回答?

孩子們的問題層出不窮,千奇百怪。

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考慮到孩子的閱歷和知識結構,以下幾種問題是比較值得家長們重視的:

1生活常識類:為什麼要等紅綠燈?為什麼飯前要洗手?....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就是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2、情感類問題:為什麼爸爸媽媽會吵架?為什麼別的小朋友不愛跟我玩?...這些問題對於孩子價值觀的建設非常有意義。

3、科學知識類:為什麼太陽會升起?西瓜是哪裡來的?...這類問題會建立起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初的科學態度,對待這類問題家長一定要科學地回答,切勿隨便敷衍。

4、個人的問題:為什麼我長不高?為什麼別的小朋友玩具比我多?...這類問題務必要給孩子健康積極的回答,培養起正確的觀念。

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孩子在提問的時候,父母的回答就顯得特別重要。

正確的回答會帶來善於思考,勤于思考,主動思考。

而粗暴的回答則會讓孩子羞於提問,歸於內向,甚至有自閉傾向。

滿足好奇心,一起找答案▼

上課的時候,同學遇到不會的問題就會問老師,老師會直接告訴同學答案嗎?不會。

如果真的孩子問什麼,你回答什麼,孩子欠缺一個思考和探索的過程,對孩子就起不到任何幫助了。

因此家長們要做的事,就是引導。

這個時候,無論你多忙,都給孩子一點時間吧,引導幫助他找到答案,讓他解開心中的疑惑。

案例

女兒突然跑來問她:媽媽,為什麼螞蟻要排著隊走?

原來女兒在花園裡看到了一個隆起的蟻丘,很多螞蟻在洞口進進出出,覺得非常有趣,於是萌生了這樣的問題。

媽媽這麼回答:上次去春遊,導遊是不是叫大家都跟著走啊,不然會怎麼樣?

女兒大聲說:會找不到路,不跟著前面的,就找不到路。

原來螞蟻也是怕迷路哦。

不急著給出直接的答案,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去找答案。

重複的問題,用孩子理解的話回答▼

孩子有時候會反覆的問你同一個問題,別以為是他故意這麼做,極有可能他是真的不記得答案了。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是需要重新回答,但不要再重複上一次的答案了。

不妨換個說法,用童趣/詼諧/生活化的語言去告訴他,讓他對答案有更深刻的印象,以便於他記牢,那麼下一次他就不會再發問了。

案例

孩子問:太陽去哪裡了?

簡單的回答:太陽下山了,回家了。

結合生活情境回答:因為太陽公公工作了一天,非常累,需要回家睡一覺。

融入孩子的世界,用他更熟悉的情境來解釋,加深他的記憶。

效果比重複無數遍科學的說法要更好!

如何面對「窮追猛打」式提問▼

前面說了,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價值。

有時候,孩子不斷地追問,目的是為了獲得關注。

如何轉移話題,引導關注,就需要家長們的智慧了。

案例

早上爸爸媽媽去上班,孩子不肯,於是問題來了。

「媽媽為什麼要去上班?」「爸爸為什麼不陪我玩?」

如果你認真回答:諸如要掙錢買東西,會發現根本沒用。

孩子會接著問:「為什麼要掙錢?」「不買東西可以嗎?」

這時候你可以幫他說出想說的話。

「寶寶不想媽媽去上班是嗎?媽媽不在家,寶寶會想媽媽,媽媽也一直在想寶寶呢。

好奇心需要呵護,愛提問是好事情。

對於孩子一天100個為什麼,不用想著有問必答。

在不傷害孩子感情的前提下,

用合適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就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