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你問的第一句話影響居然這麼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每天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到家中,你問的孩子第一句話是什麼?

僅憑這一句話,就可以暴露你對孩子的教育觀!

正如一個人的穿著里藏著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一個人的話語中藏著他的思想理念。

對於孩子在學校情況的在意,會讓我們很好奇孩子究竟在幼兒園過的怎麼樣,但是每一個家長和家庭的在意點都是不同的,這裡面的差異和細節,足以影響孩子在學校的關注點。

2

有些家長看到寶貝從幼稚園歸來,開口一句就是:「寶貝,今天在幼兒園吃的好嗎?都吃了些什麼呀?」

有些家長問:「寶貝,今天老師都教了什麼東西呀?」

有的爸爸媽媽會問「有沒有人欺負你呀?」

我卻很少聽到爸爸媽媽問:「今天遇到什麼趣事嗎?」「今天老師有帶你做什麼作品嗎?」「你和小夥伴們玩得開心嗎?」

每一個父母對孩子關注的側重點不同,大多數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生活狀況學習情況,但是極少數有家長將注意力放到孩子的情感、興趣、能力、成功感建立和同齡人交際上。

關心的焦點無可厚非,但是這些問題間接的引導孩子對自己在幼稚園中焦點

那些總是詢問孩子吃些了什麼的家長,期待孩子能給出答覆,每當他能回答上答案,家長就會很開心,於是孩子將更多的關注力放到飲食這件事上。

3

對於孩子而言,任何一個提問,都是一種強調引導,進而引發了他的思考和回答。

關注孩子情緒、能力、同伴交往的引導式問題,例如:「你今天發生了什麼開心的事情嗎?」幫助孩子回憶在校園裡的開心的事情,這會讓孩子更有意願去表達,並且對今後的幼兒園生活產生嚮往和憧憬,因為孩子更多的關注的是每天到幼兒園都會發生很多開心的事情!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不喜歡去幼兒園,或多或少是因為孩子在幼兒園中產生了不好體驗

例如有家長總是擔心自己小孩在幼兒園會受到其他的小朋友欺負,這種焦慮會體現家長的情緒和言語裡,見到孩子急切的想要知道孩子有沒有哪裡受傷,有沒有受到其他人的欺負。

於是她會問:「寶寶,今天在幼兒園有沒有小朋友打你?」,小朋友自然而然會去回憶別人打他的這些事,每次家長第一句話都是這樣問孩子,留給孩子的印象總是負面、委屈、消極的感覺,總有一種「受害者」的代入感。

因為是家長主動引導孩子去記憶這些令人難受的事情的,幼兒園自然而然成為孩子心中最不喜歡的地方。

這樣的孩子肯定不會願意去幼兒園啊。

4

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的時間,是孩子思維最活躍、最興奮、最願意表達的階段,也是啟發孩子智力的黃金時間段,這是啟發孩子思考、記憶、表達的絕佳機會。

為了抓住這個機會,你可以試著問孩子這樣的一些問題:

你今天做的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為什麼讓你開心呀?

今天你和哪個小朋友一起玩了呀?都玩了些什麼呀?

這樣的問題具體,讓孩子知道有話題可答,並能夠有一個愉悅的回憶。

但是,倘若你一開口就問:「寶貝,你今天吃什麼了呀 ?」

孩子思緒會很混亂,是上午吃的還是幼兒園裡吃的,這麼多,他不能很快的理清思路,這時你想提醒一下,給了孩子多個選擇,孩子可能就慌忙的從選擇中回答了一個,這並不能增加孩子思考和描述的慾望。

父母對孩子關心的重點和提出的問題,彰顯了家長的智慧。

孩子說的越多,越能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也能在不知不覺中鍛鍊孩子一輩子的思維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園開學了,你的娃還好嗎?

逛吃睡玩的暑假結束了,全國各地的學校紛紛迎來了開學日。學生黨們不得不背上書包,拖著還沒從假期甦醒的身體進入學校,準備「受虐」,而這批人群中有一批特殊年齡群體的人,在入學當天,有抱大腿的,有使盡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