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深刻認識這三點內涵的男性,就別考慮當爸爸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波殼丫丫
編輯|波殼丫丫
「媽媽,來教我寫一下這道數學題。
」
「媽媽,今晚給我做糖醋排骨好不好?」
「媽媽,周末的時候帶我去遊樂園吧!」
「媽媽,為什麼爸爸那麼晚還不回來呀?」
「媽媽,媽媽,媽媽......」
這樣的對話媽咪們是不是很熟悉?當孩子生病、有困難、鬧情緒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永遠都是找媽媽。
那爸爸去哪兒了?
爸爸們都在忙工作、跑應酬、看世界盃......總之有很多的事情把爸爸的時間搶走了。
即使爸爸在家,也像個影子一樣不做任何事情,鮮少參與到家庭中來。
這就是「影子爸爸」稱號的由來。
二丫認為:一個家庭中存在「影子爸爸」,致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極少能夠感受到「父親」的概念,這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家庭穩定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一、媽媽無法取代爸爸的家庭地位
現在有不少寶媽都選擇做全職媽媽。
即使不是全職媽媽,女性在下班回家後也要承擔孩子和家務事的責任,而男性歸家後基本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因為一直以來的傳統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
事實上,經常能夠與父親接觸的孩子,比極少和父親接觸的孩子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獨立感和學習自信心更具有優勢。
我國貧困兒童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缺乏父教的男孩子比有父教的男孩子的逃學幾率大一倍,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大二倍,出現心理性疾病的機率大三倍。
所以,就算媽媽很能幹,可以一個人包攬賺錢、做飯、帶娃、拖地等全部職責,那也代替不了在家庭教育中,只有父親才能夠帶給孩子那種獨一無二的體驗。
再者,只有母親一個人帶孩子,父親什麼也不管,久而久之會引發出各種家庭矛盾。
二、爸爸帶孩子不等於逗弄他
前面二丫那麼一說,可能有些爸爸就要反駁了:「我不僅陪孩子玩,還給他很多零花錢。
這還不夠?」
可是,爸爸們的「陪孩子玩」是一時心血來潮了就逗逗孩子呢,還能真的可以從孩子內心情緒出發,照顧到孩子的真實想法?
爸爸們應該不會否認吧,你們所謂的「陪孩子玩」只是偶爾而已,而且還是以自己覺得好玩的方式去和孩子玩,並不像媽媽一樣事事以孩子為重。
所以對孩子而已,這樣的爸爸就宛若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真正會陪孩子玩的爸爸,不是給出了多少物質滿足,而是會針對孩子的情緒去關心、理解孩子,幫助孩子調整負面的心理情緒,鋪平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之路。
三、爸爸應該讓孩子自主選擇成長方式
不少爸爸的性格中都有說一不二的特點,這就使得爸爸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行為強勢。
這類父親通常會將自己的價值觀、愛好偏向強行加諸於孩子。
當孩子並不喜歡父親給他制定的成長節奏,但礙於父威又不敢拒絕時,就容易形成沉默不言、膽小內向的性格。
爸爸們需要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自由的思想和靈魂,故而在成長道路上,孩子可能會產生與爸爸不同的興趣、恐懼與選擇。
二丫認為自己的爸爸在家庭教育這一塊就很失敗。
以上三點做法二丫的爸爸全占了,以至於二丫到現在能夠獨立工作了,卻常常和自己的爸爸無話可說。
然而,二丫和媽媽可以滔滔不絕。
一家三口坐在一起,說話的只有二丫和媽媽,這時候爸爸就更像一個影子了。
中國青年報的調查研究表明,我國有94%的孩子擁有一個「影子爸爸」。
甚至有小朋友在被調查時說道:「雖然我有爸爸,但是好像生活在單親家庭里一樣。
」
二丫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完整的父愛與母愛,圓滿一家的天倫之樂。
如果讀者有任何心得、經驗需要和二丫交流,都可以在評論區里留言呢~
波殼——一個有趣、有用、有溫度的品牌。
波殼丫丫——每天都會為您帶來可靠的母嬰資訊、分享爸媽用得著的育兒心經,歡迎大家關注、訂閱。
友情提示:本文由波殼丫丫綜合整理,如有涉及版權、轉載等事宜,請聯繫二丫處理。
寫給天下所有的爸爸,忙碌工作的同時別忘了多陪陪孩子!
據統計數據顯示:60%的家庭主要由媽媽教育孩子,10%的家庭主要由爸爸教育孩子,30%的家庭主要由爸爸媽媽共同教育。統計結果表明中國大多數家庭教育孩子媽媽承擔了主要的責任,其實,爸爸陪伴孩子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