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越大,越是好事要珍惜?這理由靠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沒有發現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我們第一反應是「迅速平復」?

孩子大哭的時候,

我們脫口而出的是「不要哭」?

我們總希望孩子能一直開開心心,卻忘了,孩子的淚和笑一樣重要。

「愛發脾氣」幾乎是所有媽媽對自家孩子的一致評價吧。

可實際上,「發脾氣」是有原因的。

小時候常發脾氣,是一種健康的溝通方式。

孩子跟你發脾氣是好事,

你要珍惜

早上打了個拼車,一下子拼上三單,與筆者同路的,是一個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媽媽和一個去老年大學上課的老人。

孩子看起來也就三四歲,好像沒睡醒,一臉的不情願。

媽媽要給他擦擦鼻涕,他煩躁地推開,媽媽讓他好好吃飯,他扭過頭去不理不睬,媽媽想給他戴上帽子,一下子成了壓倒他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一下子爆了。

他對著前面的車座又踢又踹,對媽媽又扭又打,還有幾次,不小心打到了那位趕去上課的老人。

媽媽有點不好意思,一邊控制住孩子的手腳,一邊連聲和老人道歉。

她說:「我家孩子脾氣太大了,稍有不順心就發作,我打也打過,道理也講了不少,怎麼也管不好他這個臭脾氣。

沒想到老人家微笑著說:孩子跟你發脾氣,是好事,你要珍惜啊!

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

阻止發脾氣才是

也許看到這裡,你肯定會不解,哪還有這個道理,這不是助長孩子脾氣越來越囂張嗎?但實際上,孩子發脾氣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發脾氣的過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別有益。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所以,當孩子情緒激動時,不妨讓他們痛痛快快地發一發脾氣,哭一哭,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一些的時候,我們再來幫助他們學會合理地抒發情緒。

想想我們什麼時候最愛發脾氣?是不是情緒已經累積到一定程度,突然襲來的某件事,掀翻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時候我們的脆弱,全部化作憤怒爆發出來。

心裡滿滿的都是委屈,和不被理解……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

成年人尚且都不一定能處理好情緒問題,更何況孩子呢?

這個小小人兒在發脾氣的時候,其實是在向我們求助,我們不但沒有給他幫助,取而代之的卻是指責、懲罰和熟視無睹……想想就心疼。

如果你三番五次地向一個人求助,但每次都被殘忍地拒絕,下次你還會找他嗎?

所以有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越來越安靜,越來越封閉,如果你的孩子從來都不敢在你面前哭,實在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那只能說明,他的心裡裝滿了對你的失望。

孩子經常壓抑自己的脾氣,

嚴重者可能出現心理疾病

孩子願意在你面前哭鬧,是好事,不發脾氣才是壞事。

發脾氣說明他願意與你做正面情感的交流。

想想我們這一代人從小被壓抑的情感,壓抑有一定的自我保護作用,壓抑就不會被打罵了,但經常壓抑,就可能出現心理失常,心理疾病。

所以我們這一代人的心理問題特別多。

帕蒂·惠芙勒說:

孩子喜歡在家裡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在家裡他能被傾聽和理解。

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變得越好。

所以,如果你家有一個常發脾氣的小魔頭,那麼恭喜你,這是好事。

一個不發脾氣的小綿羊,才不是我們想要的。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希望各位媽媽能夠正確處理與孩子之前的感情,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多多陪伴他們,那才是真正的完整。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正是培養他情商最好的機會

對極端情緒的調節,才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情商。

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的。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正是他的情緒走到極端的時候,這恰恰是培養他情商最好的機會。

1

哭鬧的時候,教會孩子認清情緒

孩子的負面情緒有千百種,但是能表現出來的形式只有「哭」這一樣。

當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家長應該做的不是跟著起鬨,而是冷靜下來,幫助孩子正確疏解。

孩子發燒哭鬧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因為身體不舒服,你很「難受「是麼?


不能繼續吃冰淇淋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媽媽不讓你吃冰淇淋,你很「沮喪「是麼?


看到鞦韆上有別的小朋友,他又哭又鬧,你可以告訴他,等待的過程讓你覺得你很「不耐煩「是麼?

如果孩子不認識情緒,那麼所有上述情境造成的「想哭感」只會讓他們恐慌,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在某些時候自己那麼煩躁想哭。

如果父母再添油加醋說,「這有什麼好難過的,不許哭、真煩人。

」慢慢的孩子就會不敢發泄自己的情緒,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會讓他感到自卑,因為「這樣的他」媽媽不喜歡。

如果孩子認識了情緒,他就能學會接納和表達,家長也能做到共情,孩子的情緒可以得到自由的釋放。

我原來是因為身體「難受「才煩躁的;


我就是因為等待時間太長覺得」不耐煩「才想跟媽媽發火的。

很多時候哭鬧升級的原因,就是因為家長的不理解。

當孩子們在精神上被接納之後,無一例外心情會變好,而不會繼續跟你死磕。

只要讓他相信,讓你生氣討厭的只是他們過分的言行,而不是他們本人。

早期幫孩子認識的情緒越多,他的自控能力就會越強。

當然,學會教孩子情緒表達和溝通,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能需要反覆很多次。

2

幫助孩子學會排解情緒

認識情緒之後,需要幫孩子做的就是排解情緒。

幾個小妙招:

1. 說不之前,先說愛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好奇,我們不可能一味滿足,但是,說不也可以飽含深情。

「你不能搶小朋友的玩具,雖然你很喜歡,但是不能玩。

你很難過麼,那媽媽抱抱你吧?」


「媽媽特別喜歡你的白白的牙齒,但是今天不能再吃糖嘍。

所有「不」得拒絕,都可以帶上一句「愛」的表達。

2. 接受孩子的發泄方式

拒絕必然有不滿,情緒總要找出口。

我們只要記住,孩子宣洩,是對情緒,不對你。

有的孩子愛扔東西,有的孩子愛大聲喊,有的孩子悶在屋裡狂畫畫… …

不管你的孩子是哪種,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在你能夠承受的最大範圍內允許她。

比如摔東西,你唯一需要溝通的就是告訴孩子哪些不能摔,比如杯子、電器。

而那些可以盡情摔的,比如皮球,軟墊;摔得再歡媽媽也不要干涉。

另外,不要以你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宣洩的窗口。

比如大人生氣的時候就愛摔東西,摔的時候覺得特別帶勁,摔完覺得特別痛快,但是孩子生氣就愛大聲吼,大人特別不喜歡別人吵,但是如果那是孩子喜歡的發泄方式,大人再不喜歡,也不要去阻止。

3. 父母要學會道歉

育兒的路途這麼長,恐怕再有修養的父母也難免有失控的時候。

當你為自己的失控後悔的時候,平息完怒氣,別忘了給孩子道歉。

「對不起,媽媽剛才太兇了,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因為......,媽媽最愛寶貝了。

有的孩子個性非常強,每次父母凶他他都不會哭,而當父母給他道歉的時候,他才會忍不住哭出來。

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則,該教育的時候就教育,該道歉的時候就道歉,這樣才能讓孩子耳濡目染地學會表達情緒,也能讓孩子在父母循序漸進的引導中,正確地將情緒發泄出來。

最後,有研究表明,眼淚還可以降血壓,促進心理狀態的平衡。

淚水裡包含了皮質醇和應激激素,當我們哭的時候,實際上是從身體里釋放壓力。

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不是永遠快樂,而是在經歷過悲傷之後,有自我恢復的能力,在通過應對不同情緒的經歷中成長為樂觀、勇敢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總對你發脾氣?這是好事情!

小維導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難一直保持公平公正的態度,憑自己主觀的去判斷事情,往往會百害而無一利。尤其是成為了父母之後,碰上孩子的小脾氣,更是想把孩子扔到外太空。我們也許會問:孩子年紀這麼小,脾...

孩子愛發脾氣?別急,其實這是好事!

每個媽媽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愛發脾氣,看別人家的孩子倒都是一副懂事的樣子。於是媽媽們懷疑:是不是只有我生了這麼個可惡的東西?// 01 //不要怕,每個孩子都會發脾氣其實不是的,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