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哭鬧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對Ta影響竟然這麼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感嘆: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

不馬上滿足他的一切要求,就撕心裂肺的哭鬧,發脾氣。

為了儘快結束不愉快的場面,有些家長被迫「屈從」孩子的願望,有些家長則被孩子鬧的心煩意亂、怒火萬丈、不禁呵斥訊罵。

這兩種解決方法雖然能馬上獲得暫時的安靜,卻會埋下深遠的後遺症。

前者,孩子掌握了「征服」家長的武器;後者,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家長的心裡也不好受。

願望得不到滿足就發脾氣,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正常,並非意味著孩子性格有什麼缺陷。

其實發脾氣這種行為是暫時的,階段性的。

敏銳的家長能夠平心靜氣的接受孩子的這種特性,並且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將困惑化作孩子成長的動力,耐心引導孩子學會:

1.推遲滿足自己的願望,接受令他失望的現實;

2.控制自己的衝動和情緒;

3.用恰當的語言而不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尖叫、哭鬧和踢打來表達自己。

情緒經常被接納的孩子,他們的性格一般比較平和,與父母的關係也比較親近;而經常被阻止宣洩情緒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是壓抑的,有什麼話也不會對父母開口,親子關係也往往不是那麼的親密。

家長不要強硬的制止孩子哭泣,孩子情緒不好時家長需要做好這5點:

1、家長自己調整情緒

「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

斯特認為,孩子的哭鬧會讓父母處於一種特別狀態,讓許多家長懷疑他們為人父母的能力,所以會對孩子的哭泣緊張、排斥、反感。

接納孩子情緒的前提是要家長自我調整情緒。

2、和孩子建立親密的健康的親子關係

家長還需要採取一些預防措施,降低孩子的哭鬧頻率。

平時多花時間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多陪孩子玩耍、交流,讓自己成為孩子心靈滿足的源泉。

家長給孩子的關愛少,孩子則比較容易依賴物品來滿足精神需求。

與家長關係親密的孩子,因為一時得不到某種物品而大發雷霆的時候是比較少的。

3、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哭泣時,不要打斷也不要呵斥,只需留在他身邊,輕擁著他,讓他盡情地哭泣。

不要急於發表意見,只需讓他知道,無論發生什麼,爸爸媽媽始終關心他的感受。

待孩子發泄完就自動會停止哭泣,而不需要別人的呵斥或中斷。

4、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他

即使不允許他做的事情,也要以平和、商量的口氣,給他講道理,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命

令他,指揮他。

任何反抗都來自於地位的不平等,來自於卑微感。

家長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自尊、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克服生活中小小的不如意。

5、給孩子探索世界的自由

一個行動自由的孩子,內心是平靜的,當面對一些困惑和失望時,他能夠平和的接受。

相反,那些被家長限制過多,這也不許碰,那也不許摸,什麼都不能做的孩子,他的內心是焦躁的、紊亂的,平時積蓄的委屈、壓抑和憤怒會抓住任何一個縫隙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

給家長的建議

當我們拒絕孩子的要求,孩子開始哭鬧時,我們要做到的是:

● 首先:擁抱孩子,告訴他「我愛你,但是我不能夠滿足你的這個要求。

」並且簡單的解釋一下為什麼。

身體的接觸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尤為重要,4歲以後的孩子也許會掙脫我們的懷抱,我們可以不採取行動,而是以關愛的態度和語言來表達我們對他無條件的接納。

● 其次,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如果是在公眾場合,不要難為情,保持一顆平常心,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這決非意味著我是一個無能的、失敗的家長,別人會理解我的,即使不理解也沒關係,解決孩子的問題是首位的,面子是其次的。

● 第三,在孩子發泄的過程中,給孩子共情:「我知道你想要......我理解你現在很不高興。

」同時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我不高興、我很傷心、我難過」等等。

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從憤怒過度到難過。

● 第四:不要急於「哄」孩子,更不要以呵斥來壓抑孩子的情緒、否定孩子的感受,「哭什麼哭?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等等,總之不要運用語言暴力更不要用身體暴力。

● 第五:有了一定的發泄之後,嘗試積極的引導他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做一個比較有趣的替補活動,尤其是幫助爸爸媽媽一類的事情。

比如在家裡,讓孩子幫忙把洗好的衣物放在衣櫃里。

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幾點:

● 1.不要威脅孩子: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鬧什麼,待會回家收拾你!」等等。

願望得不到滿足對於孩子僅僅是失望,受到家長威脅則會深深刺痛孩子幼小的心靈,孩子會變得膽小懦弱。

● 2.不要懲罰孩子:

「你這麼鬧,不給你飯吃!」懲罰內容和哭鬧的行為之間沒有通順的邏輯關係。

懲罰只能渲染家長的權威,卻會造成孩子將來必須在嚴格的管制下才能遵守規則,沒有懲罰的威脅,孩子就不自覺了。

● 3.不要賄賂孩子:

「別鬧了,待會兒給你買冰激凌吃」,「乖乖的,回家多讓你看會兒動畫片。

」這也是教導孩子,修正自己行為的動機是為了得到獎賞,而不是這種行為是不恰當的。

情緒壓抑久了,一旦爆發,就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

當一個孩子哭,家長不應該制止,而是坐在孩子身邊,陪伴他,給他哭的權利。

等孩子哭夠了,說夠了,再從理解的角度跟孩子進行對話,孩子的情緒就會逐漸達到平衡。

家長也更容易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長此以往就能培養出孩子積極向上的情感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BEABA育兒:孩子哭鬧時,你的反應決定他的情商

俗語說得好,六月的天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各位爸爸媽媽當遇到寶寶哭鬧,往往手足無措,甚至對寶寶一頓指責。當孩子哭鬧時,你的第一句話是什麼?是直接來一句「哭什麼哭?整天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還...

為什麼不要阻止孩子發脾氣?

當孩子出現「生氣」、「憤怒」、「發脾氣」等情緒時,很多家長首先會做的就是制止,不管是通過呵斥、打罵還是哄騙等方式。尤其是在人多的公共場所,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家長會覺得很沒面子,更會慌忙去阻止。然...

為什麼跟孩子說「別哭了!」完全起不到作用?

一群年輕的媽媽帶著孩子一同出遊,微風徐來,令人心情舒暢。媽媽們在樹下閒聊,辰辰和恬恬在一旁吹著泡泡水,彩色泡泡慢慢兒飛向天際,孩子們高興得咯咯直笑。突然,兩個孩子被絆了一跤,一起摔在了地上,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