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父母的教養挑戰,一起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終於要降臨了,這是多麼夢寐以求的事情!可是最近卻不由自主地擔心,年紀大了帶小孩是不是很累?」「我現在已經快40歲了,等孩子能夠自立時,我恐怕要70歲了吧,天啊!」你也有過以上煩惱嗎?其實,這是所有熟齡父母共同的焦慮!先別急著擔心,讓我們一起來面對熟齡爸媽在育兒過程中容易碰到的問題,以及能夠利用及發揮的優勢吧!

不知不覺成了熟齡爸媽>」<

在現代社會裡,每個兒女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特別是有女兒的家庭,往往捨不得太早把孩子嫁出去,總希望能夠留在身邊多疼幾年。

再加上不讓鬚眉的女生們在職場上的工作表現通常不輸給男性,經濟獨立自主的情況下,晚結婚、晚生小孩似乎已然成為一種常態,30歲以後才有小孩是理所當然,35歲再生好像也不遲!不知不覺,時間就這樣咻〜〜地溜走,這世界上的熟齡爸媽又多了好幾枚!

再給我幾年,我還不想生啦!

你知道有多少女性在懷第一胎時,就已經超過30歲了嗎?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笑)那麼,造成生育年齡逐漸提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原因1:擺脫傳統束縛,追求自我實現

晚婚與生育年齡提高的現象,其實反應出社會的轉變,在過去年代,人們對於家庭所寄予的期待責任感較重、較容易為家庭使命所束縛,對於父母的想法多半也採取順從的態度,例如:時候到了就該成家立業、傳宗接代,開始為家庭付出。

相對而言,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包括:家裡的孩子生得少了、由大家庭轉變成小家庭制度…等,每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的自主性與自由意識逐漸提高,想要做自己、追求夢想實現的念頭逐漸大過於家庭責任感,不管是學業上、經驗上、事業上的成就,或是各種選擇的決定權,例如:要不要結婚、跟誰結婚、什麼時候結婚、要不要小孩、小孩什麼時候生,年輕一代都想自己做主。

然而,生兒育女所需要耗費的體力、時間和經濟成本,以及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對往後生活的影響相對較高,自然影響年輕人將其列為優先選項的可能性,生育計劃的時間也就不斷地被延後了。

原因2:雙薪家庭,經濟壓力大

大家都知道,目前生養一個孩子所要付出的成本相當驚人,有人統計過平均約需數百萬至上千萬不等,但以目前勞動市場上適合年輕人的工作來說,薪資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數的年輕人對於自己現階段是否具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得以扶養孩子直至長大,並沒有太大的信心,此為其一。

此外,礙於龐大的經濟壓力,雙薪家庭逐漸成為主流,投入就業市場的女性越來越多,這也是造成晚婚和生育年齡提高的主要原因。

懷孕後會不會被資遣?公司對於哺餵母乳的媽媽是否能提供友善的環境?請育嬰假會不會造成往後工作上的變動?這些都是職場媽媽們非常擔心的問題!

原因3:生育環境有待改善

當一個人本身的生活質量都無法達到自己所期待的水平時,又怎麼會自發性地產生對另外一個人無條件付出與負責的慾望?此時,生養小孩對這些爸爸媽媽來說,就變成了一種負擔,很多人不見得會想做這件事情。

而生活質量的提升與許多因素相關,最根本的,就是政府必須提供更多讓年輕人「放心將孩子生下來」的政策來改善生育環境,例如:生育補助、教育補助、購屋租屋優惠…等。

再推得更遠一些,與就業市場環境的質量也大有關係,例如:企業是否一味要求高學歷、高工時(延後結婚、生育的因子),卻僅提供低薪資(不利生育的因子)…等,這些在在都會影響年輕人對於生育計劃的考慮。

原因4:不是想生就生得出來咩…

有的時候並非父母本身排斥生小孩,而是想生不見得馬上就能懷孕,一部份當然與體質有關,但晚婚或懷孕的時間延後,也會增加受孕的困難。

雖說目前女性在30歲後第一次生育的比例已經越來越高,但是一旦超過35歲,想要自然受孕就不如想像中的容易,這是由於女性年齡大於30歲後,卵子的質量便開始走下坡,而男性精子的質量也會在50歲以後變差。

根據國外的統計數據顯示,35〜40歲的女性當中,每3個人就有1人受孕困難;超過40歲比例增加至1╱2;到了42歲以後,比例更高達3╱4。

因此,即使醫學儀器、檢驗方法再進步,能夠讓高齡懷孕的危險性降至最低,醫生仍然呼籲計劃生育的女性最好能在35歲前懷孕。

高齡計劃生育,該怎麼做?

夫妻一同接受婚前健檢

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懷孕,並藉由醫生協助將身體調整到適合狀態再懷孕。

除此之外也能預先得知懷孕後需特別留意的事項,以避開危險因子。

做好完善產前檢查

高齡媽媽除了一般產檢外,還要進行一些特別的檢查,如:懷孕16〜18周時的「羊膜穿刺檢查」與懷孕20〜24周時的「高層次3D立體超音波檢查」…等。

使胎兒獲得足夠營養

孕期選擇高蛋白、高能量的飲食,並補充維他命及鐵、鈣、鋅…等礦物質。

充足的睡眠與休息

可改善子宮及胎盤的血液循環,使胎兒獲得足夠氧氣,也可減輕媽媽的壓力。

變身熟齡爸媽4心態

根據懷孕當下的不同狀況,如:是否為計劃性懷孕、目前為第幾胎…等,熟齡爸爸媽媽在面對寶寶降臨時,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心態及做法。

心態1:準備好給寶寶滿滿的愛!

超過35歲後才生寶寶,雖然在懷孕過程中比較辛苦,要做許多額外的產前檢查,但如果是有計劃想生寶寶的熟齡父母,在養育孩子上可是擁有相當多的優勢喔!

珍惜得來不易的禮物

就像盼了好久才得到的禮物一般,這類型的熟齡爸媽通常會格外地珍惜孩子,有滿腹的愛想對孩子付出,也會願意為了孩子而調整、改變自己。

「假設爸爸媽媽都處於熟齡的狀態,夫妻共同參與照顧、陪伴孩子的比例是比較高的,因為兩個人可能都在工作,在這當中比較容易看見一個生命共同體,『你的體力不行,我也一樣不行;你抱怨職場的負擔,我也有我的壓力』,雙方通常比較願意採取共同分攤的合作模式。

不過度要求,讓孩子自由飛翔

熟齡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要求通常不會太高,只要孩子快樂就好,包容心和耐心也會大大提高,孩子可以獲得滿滿的關懷與愛。

對許多熟齡父母而言,因為自己的人生已經走過很長一段路,或許曾有許多反思與遺憾,想當然,這也會影響他們教養孩子的想法,例如:一個40多歲的家長可能因為了解到人生總該去完成一件自己的夢想,對孩子未來的規划上,或許就不會那麼執著地主導,比較可能讓孩子自由發展。

提供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的年齡較長,人生的歷練相對也比較多,所以在性格上較趨於成熟穩定。

舉例來說,有些年輕父母遇到突髮狀況時很容易驚慌失措、情緒化,而熟齡爸媽因為受過較多生活上的磨練,面對問題較能展現沉著的一面,冷靜地尋找方法來解決。

和孩子互動時,如果能讓他們感覺到爸爸媽媽是一個各方面都很穩定的個體,孩子會覺得很安心,比較能夠培養出安全感。

經濟穩定生活安穩

熟齡父母還有一項優勢在於,因為前面幾年都在打拚事業,所以經濟基礎一般較為穩定,能提供孩子較佳的生活質量。

經濟基礎是「馬斯洛需求三角理論」最下層的需求,只有經濟條件穩定,人才能處於安穩的狀態,也才會穩定地向上發展。

因此,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父母,情緒比較不容易處於焦慮的狀態,也更能夠將焦點擺在親子關係的經營上。

變不出新把戲?NO!

由於社會資源相對較為豐富、多元,在教養上,熟齡父母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相對比年輕父母來得多,比較有能力為孩子安排各種多采多姿的學習與體驗,如:一起欣賞兒童劇場、安排親子出國旅行…等,而年輕爸媽則可能因為周遭有小孩的朋友還不多,取得信息的管道也較為受限。

許多人可能會對熟齡父母存有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大概會讓孩子覺得很無趣,實則不然,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歷練較為豐富,體力也較有限,通常不會「無腦式」地用時間、體力去跟孩子耗,往往較傾向於動動腦筋,從遊戲中變出新花樣來跟孩子分享,以在有限時間內啟發孩子、讓孩子留下深刻印象這點來取勝。

心態2:寶寶無預警出現,打亂原有計劃

上述都是「計劃性生育」的熟齡爸爸媽媽在育兒上的優勢,但如果是意外懷孕呢?熟齡媽媽意外懷的如果是第一胎,剛開始夫妻雙方都可能面臨人生原有計劃被迫改變的事實,例如:悠閒的生活步調突然被干擾、原定退休後一起環遊世界的夢想破滅…等負面想法。

此時,爸爸媽媽不妨慎重地重新思考一遍,有了寶寶以後的生活藍圖是自己想要的嗎?重新再做一次選擇,日後也就能夠好好負起責任。

雖然寶寶出生後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忙碌與排斥期,但與孩子相處久了,就能從孩子身上得到許多來自於互動的快樂,或許就能漸漸從排斥轉為接納,並獲得前述熟齡父母所擁有的教養優勢。

心態3:一不小心,又來一個!

如果意外懷的是第二胎或第三胎,跟前一個孩子的年齡又有了5歲以上的差距,爸爸媽媽很可能會因為想到自己的退休計劃又得延後、擔心無法順利將孩子扶養至獨立而出現種種消極的想法,甚至不願意再經歷照顧小寶寶的辛勞、覺得自己被孩子拖累。

如果這樣的態度一直持續下去、無法排除,將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所以建議爸爸媽媽能夠鼓起勇氣來面對已經發生的狀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來和孩子相處。

心態4:帶孩子不如想像中夢幻

如果當初打算懷孕時,沒有仔細做好各個面向的評估考慮,僅是因為一時衝動、不想有遺憾或承受他人給予的壓力而草率下了決定,在實際帶孩子的過程中遭遇辛苦狀況時,難免會心生怨言,發現原來生養孩子一點也不是件夢幻的事!

這時,爸爸媽媽們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當初決心生小孩的理由,找回那時的熱情與勇氣,重新以愉快又充滿期待的心態來接納孩子。

歲月帶來的育兒挑戰

凡事總有一體兩面,接下要回歸到本文所要探討的核心議題囉!熟齡父母在養兒育女上固然擁有許多優勢,但仍有一些嚴酷的考驗等著他們!讓我們一起看看是哪些考驗吧〜

考驗1:救命呀玩不動囉>」<

小孩子的精力非常旺盛,似乎永遠沒有用完的一天。

曾經有個非正式的研究,目的在探究孩子的精力究竟有多麼充足,研究者讓一個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跑來跑去、爬來爬去、跳來跳去,然後要求一位運動員完全模仿那個孩子的動作,結果這位運動員在20分鐘內就投降了,但孩子還是繼續活蹦亂跳,絲毫不想停下來…。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感到相當頭疼?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體能自然會逐漸下降,這是勉強不來的。

許多熟齡父母很希望在下班後能繼續陪孩子遊戲,卻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吃過晚餐後就想打瞌睡,孩子可能也會因此抱怨爸爸媽媽都不陪他玩,爸爸媽媽也感到很無奈。

考驗2:以物質滿足來補償體力不足

有些爸爸媽媽會因為沒有體力陪孩子玩,轉而利用物質來滿足孩子,例如:以最昂貴的玩具來代替自己陪孩子玩、請最貴的保母、買最高級的育兒產品…等。

再加上先前提過的,因為孩子得來不易,所以格外受到寵愛,在父母經濟能力又不於匱乏的情況下,熟齡父母就更容易產生這種補償心理,卻也經常使孩子養成錯誤的價值觀。

考驗3:堅持度不高,容易妥協

父母年紀大、孩子年紀小,在教養方面,首先,因為孩子得來不易,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往往顯得容易妥協、堅持度不高。

舉例來說,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可能過於放鬆,甚至因為叫不動了、懶得喊了,覺得乾脆幫他做一做還比較快,這麼一來,孩子便失去了許多學習的機會。

此外,有些熟齡父母雖然有心放手,但一面臨到孩子的情緒反彈,就不知道該怎麼辦,覺得自己實在沒有體力跟孩子耗到底,因此輕易地選擇妥協。

熟齡父母對於擁有孩子這件事往往有著太多補償心理,覺得自己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加倍疼愛孩子,但這種方式其實不見得是孩子所需要的,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時候還是需要教導、管教和學習典範,跳過嘗試錯誤學習階段、直接為孩子代勞,並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做法。

考驗4:年紀比同學的父母大

熟齡父母還可能面對的一種考驗是:「孩子的比較」。

嗯,你沒聽錯!不只父母會比較孩子,孩子也會比較父母喔!有些孩子在上學後會因為覺得自己的爸媽外表看起來像阿公、阿嬤而感到自卑,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比較重視外觀及同儕的想法。

但是,一些較為敏感的爸爸媽媽即使孩子完全不這麼認為,自己也可能產生心裡的疙瘩。

考驗5:當更年期和碰上叛逆期

更年期和叛逆期在本質上其實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兩者都因體內荷爾蒙的變化而導致生理上的轉變,進而影響心理狀態的穩定性,處於一種情緒較為脆弱的階段。

35歲後生寶寶的熟齡爸媽,更年期會很不巧地撞上孩子的叛逆期,這時雙方都會有易怒、焦躁不安…等情緒起伏,就像兩個不安定的板塊很容易產生碰撞,衝突和爭執也因此出現。

考驗6:代溝很深,不了解孩子

時代不同,成長環境及價值觀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難免引起親子間的代溝,而熟齡父母因為脫離童稚階段已經太久,當孩子想玩扮家家酒之類的想像遊戲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無聊、不耐煩,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因為在父母身上找不到共鳴而不願意再分享,形成彼此都不了解對方的惡性循環。

此外,現在的孩子出生在一個充滿計算機、手機、網絡的時代,思考邏輯和成年後才接觸這些數字產物的父母有很大的差異,孩子可能會使用很多網絡語言,花很長時間從事網絡上的各種活動,如果爸爸媽媽不了解孩子在玩什麼、跟哪些人交往,就會感到非常焦慮甚至禁止孩子使用,親子間的隔閡就會越來越大。

熟齡父母的教養對策

對策1:接受自己,充滿自信

首先,爸爸媽媽要先接受自己本來就比較晚才生小孩、年齡比較大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再來,就是讓自己的心靈「年輕化」,只要對自己充滿自信,由內而外散發出精力充沛的朝氣,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活力,自然也不會在意你的年紀。

提醒熟齡爸爸媽媽,要相信自己在育兒上是擁有很多優勢的,包括人生經驗、人格的成熟、經濟穩定…等,避免一直被年齡較大這個負向想法給框限住。

對策2:體力不夠,就當個「好玩的人」

雖然體力會隨著年紀轉弱是不可逆的變量,但爸爸媽媽仍然可以靠著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運動將身心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其實,陪孩子玩首重的是參與感,也許受限於體力,沒有辦法無時無刻跟著孩子一起跑跑跳跳,但仍可以熱心參與活動的其他部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願意陪伴他的心意。

例如:雖然沒有體力和孩子玩賽跑的遊戲,但是可以陪他到公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跑,並且幫忙負責按碼錶計時的工作。

陪孩子一起玩,不見得要用時間長短來衡量質量,要是沒辦法連續陪孩子玩2個小時,就想辦法動動腦筋在30分鐘裡玩到「精緻」,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的加入可以為原本單調的遊戲帶來一些不一樣的經驗。

「很重要的一點是,雖然年紀大了,但這並不妨礙你在孩子心目中成為一個『好玩的人』,當他覺得你很好玩、知道怎麼跟他玩,他根本不管你是幾歲。

對策3:教養時要比孩子更堅持

孩子的確需要獨立思考的空間,但畢竟尚且年幼,正處於成長的階段,還是需要父母給予指引,照顧者如果對孩子過度保護或寵溺,什麼事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凡事皆由大人代勞,會使孩子因缺乏學習經驗而欠缺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除了代表掌握自己身體的能力,也表示孩子可以面對並處理自己的問題、慢慢減少依賴心,日後面對挫折壓力的適應性也會比較好,對成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父母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無論如何都要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雖然這麼做可能導致和孩子之間有一些衝突,但還是要比孩子更加堅定、堅持,因為這些挫折是他成長的必經過程,他必須去面對這些想迴避的壓力、他得去調適他自己。

孩子需要的除了關愛,還有教導,要把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不是你的財產或寵物,他必須從小培養自己的能力,未來才有辦法獨當一面。

對策4:關係夠親密,無懼黑暗期

當更年期遇上孩子的青春期,怎麼辦?

雖然這是一段容易產生碰撞的時期,但影響的程度卻是因人而異,如果在此之前親子間的關係夠親密,縱使進入這段「黑暗期」,彼此還是可以透過良好的溝通、互相的體諒來化解摩擦。

「我常說,孩子不會到青春期才叛逆,如果爸爸媽媽夠敏感,會發現親子關係其實每天都在發生質變,包括正向和負向的改變,因此,平時就要積極地經營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才不會使關係一路惡化下去,直到更年期和青春期撞在一起時整個大爆發。

對策5:善用周遭育兒支持網絡

有些熟齡爸爸媽媽因為只生一個寶貝,會擔心孩子將來沒有手足可以依靠。

其實,生活中的依靠不見得來自於手足,朋友也可以是人生旅途中的好夥伴!熟齡父母相對於年輕父母來說,生活周遭的育兒支持網絡較為健全,爸爸媽媽不妨經常與有孩子的朋友交流,藉此讓寶貝練習如何與同儕相處,當孩子從小培養出好的人際關係、擁有高EQ,在人生的旅途中自然會有許多朋友可以相互陪伴,父母也就不需過於擔憂了。

除了孩子有伴可以一起玩之外,爸爸媽媽也能與其他家長進行信息與經驗的分享,形成一個大家相互扶持的社群網絡。

對策6:找回童心與孩子共鳴

親子之間代溝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因為父母不願意更新自己固有的觀念,缺乏彈性去做一些改變。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有時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事情,這是孩子在帶著我們學習,有學習就有更新,也不怕被時代給淘汰。

與孩子相處時,父母能不能找回自己的「童心」很重要,這會影響你容不容易與孩子建立關係,對於孩子經常接觸的東西(誰是麥坤?誰是老皮?),父母能不能保有年輕時那種對外界不確定性事物進行探索的好奇?還是到了一定年齡,這種探索就只能回歸於自我的內在世界?這些多少都會影響親子關係,因為親子之間要有一些共同的經驗與共鳴,才會更有話題和交集,在這當中父母能不能放下身段去親近孩子,或許才是熟齡父母最大的考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爺爺奶奶,請給孩子的爸媽一點尊重

這是菌媽第⑪篇原創漫畫隔代系列第①篇前兩天菌媽一個閨蜜和她婆婆發生了一場家庭大戰事情源於雙方都要給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取名字閨蜜是個才女,特別喜歡古詩詞懷孕最後一個月翻了很多文集從詩經里給寶寶取了一...

實戰經驗——隔代教養與衝突處理

隔代教養,其實在現在社會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況,所以,隔代教養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存在的。年輕人的工作,城市的進程,社會化的發展,現在中國的現狀,都會使這樣的情況長期存在,我們直接來看看隔代...

事事都聽孩子的不叫民主,那是不負責任

幾位年輕爸媽在談小孩真難教,不順著他的意,總是暴跳如雷,花招盡出,都不能聽大人的。我很好奇這應該是2、3歲左右的階段才會這樣,但這些爸媽的孩子,都已經上幼兒園了,甚至有的上小學了,繼續聽下去,發...

孩子不同年齡段的陪伴方法

隨著孩子的成長,你還是按照經驗「應付」著陪伴寶寶嗎?同樣的陪伴方法你從寶寶1歲用到了6歲?那說明你確實忽略了很多細節,並沒有真正做到有效陪伴!不用擔心,現在我們就把1~6歲孩子的心理特徵奉上!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