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傳統意義上「聽話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怎麼樣?」小編打開微博,看到這一條熱搜。

這讓小編想起前幾天在街上遇到的孩子和家長

夜幕降臨,街上有各種賣小孩玩具和娃娃的攤販。

他們沿街叫賣,吸引小孩和家長的注意力。

這時一個小攤的面前站著一個小男孩,瘦瘦的,大概五六歲的樣子吧。

他只是站著,不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在玩具攤上挑挑選選,他站了好一會兒,一直盯著一個很小的拼裝的汽車。

攤主看他看站了半天:「你家大人呢?只有你一個人嗎?」小孩下意識地扭頭看到一旁不遠的男人,應該是他的爸爸吧。

攤主順著小孩的目光看著這個大人。

小孩的爸爸皮膚黝黑,身上的衣服已經能看出來洗了很多次泛白的痕跡,腳上的鞋上有些泥土和灰的留下的印子。

小孩的爸爸看到攤主和小孩看他的眼神,有些不好意思,上前,他很認真的問男孩:「怎麼了?」小男孩和他說:「想要那個小汽車」男孩的父親看了看,問攤主要多少錢,攤主告訴他:「十塊」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然後他扯了一把小男孩的手臂,把小男孩拉近自己,他狠狠地對著小男孩的腦袋敲了敲,當時周圍有很多人,看著這對父子的舉動,投到他們身上的目光有不解,有同情。

小男孩一直沒有哭,隨後他拉著小男孩離開了

這小男孩聽話嗎?實在是聽話得有些讓人心疼吧,他只是在他這個特有的年紀,想要一樣東西。

他像是被很多東西束縛住,放不開手腳,只是因為想要一樣無傷大雅的東西,也會被家人在大街上修理。

他家人的行為更是讓人不能理解,你可以不買這個東西,你也可以把男孩拉到一旁,告訴他為什麼不能給他買,無論是因為錢的原因,還是因為他的玩具已經夠多了。

但是無論出於哪種原因,你都不該在大街上教訓他,因為他也有尊嚴。

無論何時請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好嗎?

「丈夫假死騙保,其妻子攜兒女自殺「 丈夫的」死亡「,貧困的家境,及待治病的孩子,不理解的公婆等等,造成這位妻子對於生活絕望,從而帶著孩子走向死亡......

小編為這三條生命感到可惜,也同情他們的遭遇,但是真的不能贊同這位妻子的行為。

你是妻子,可你也是一個母親。

我可以明白有些人的生活很艱難,但是你真的沒有權利剝奪兩條孩子的生命。

他們都還沒能好好地感知這個世界賦予他們的一切。

你覺得獨留他們在世上,他們會活不下去?是,父母的缺失會讓他們成長過程中很艱難,但是他們還可以長大,他們還可以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去努力。

他們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冷漠,溫暖,對現實的無能為力,對未來希望等等這些,他們都應該去經歷一番。

他們不是屬於你的物品,不是你的手機,你的銀行卡,或者你的布偶娃娃。

他們是自由,獨立的生命。

大狗的小男孩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他沒有完全的行為能力,你就以大人的身份,去剝奪他們關於生存,選擇的權利。

你可以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他,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你甚至可以因為他們錯誤的行為,教育他們。

但是你不能把他拘在一個你認為安全的框框裡,不允許他超出這個框框,讓他做眾人認為的傳統意義的」聽話的孩子「,他在」模具「里生活,長大後也只能成為」模具「的樣子。

還不如讓他野蠻生長,在他被害蟲侵咬的時候,幫他驅除蟲子,在它缺養料的時候給他施施肥,他可以感受到陽光、暴雨、微風、蝴蝶......這樣不是更美好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類孩子都很聽話,但一定有「出息」嗎?

身邊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乖巧得讓人羨慕,。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小孩」。「別人家小孩」又聽話又乖,那乖乖的孩子真的完美嗎?表面上的乖孩子有些孩子表現看起來很乖,在人前很有禮貌很懂事,但人後卻背著大人...

有一種惡劣教養,叫「不會分享就不是好孩子」

01我的一位外教帶著太太和兩個女兒來中國工作。有一天我應邀去這對夫婦家吃飯,剛好見到了一幕姐妹紛爭。這對夫婦的一些中國朋友給兩個女孩兒一人送了一個穿唐裝的娃娃。兩個娃娃長相差不多,但是服裝有些不...

孩子不懂分享?是你不懂孩子吧

現在我要躺下來睡覺, 真誠地向我的主祈禱, 如果我在醒來前死去, 求主讓我的玩具都壞掉,這樣別的孩子就再也不能碰它們。阿門。」 ——《小孩的祈禱》很多媽媽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分享,所以總是有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