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分享?是你不懂孩子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我要躺下來睡覺, 真誠地向我的主祈禱, 如果我在醒來前死去, 求主讓我的玩具都壞掉,這樣別的孩子就再也不能碰它們。
阿門。
」 ——《小孩的祈禱》
很多媽媽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分享,所以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強迫孩子分享,在家長眼裡不分享,就等同於:
沒禮貌
沒教養
自私
小氣
摳門兒
情商低
沒有哥哥姐姐樣
....
可是就因為一個玩具,這麼說孩子,至於嗎?
昨天我在小區散步時,看到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其中一個男孩拿著變形金剛,他手裡的玩具吸引了幾個小朋友的圍觀,大家都想玩,都在想辦法討好變形金剛的主人,爭取讓自己先玩。
但是小男孩什麼也不說,自顧自地玩著。
幾分鐘過後,其他小朋友眼見著玩變形金剛的事兒沒戲了,就索性不圍著他了,還有幾個明顯生氣了,大家四散而去,不再理那個小男孩。
小男孩的爺爺急了,衝到小男孩跟前就是一番勸說:「不是在家裡說好了麼,要把玩具拿出來給小夥伴分享。
」小男孩沉默了,還是捨不得。
爺爺見勸說無用,開始動手,一邊從小男孩手裡往外扯玩具一邊招呼其他小朋友:「來來來,大家排著隊,挨著玩,每個小朋友都可以玩哈,你們都是我寶貝孫子的好朋友,他的玩具要和你們分享的。
」
小朋友手舞足蹈地重新圍了過來,排著隊等著玩玩具,只剩變形金剛的主人在原地,憋住下垂的小嘴巴寫滿委屈,看起來馬上就要哭了。
他的爺爺上前安慰道:「你看,你的好朋友們玩的多開心啊,你應該高興才對。
」小男孩終於忍不住哇的一生大哭起來,不顧形象開始在地上打滾,哭喊:「那是我的變形金剛,你們不能玩!」他的爺爺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趕緊要回了玩具遞給孫子,可是小男孩依舊在自己的委屈與憤怒中,苦惱不已。
他的爺爺很無奈,邊哄他邊和一起在院子裡看孩子的其他家長解釋:「這孩子,就是喜歡獨處,我怕不管他,養成他自私的習慣,才鼓勵他分享的。
」其他家長紛紛勸慰那位爺爺:「以後還是不要強迫他了。
」他爺爺說:「是啊是呀,再也不敢了。
」
其實,現在的小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最多姊妹或者兄弟兩個人,他們身上都有多多少少的自私的影子,他們這一代交朋友的方式和之前動輒兄妹五六人的爺爺輩們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至少是有差距的。
玩具對他們的意義,也非我們家長或是爺爺奶奶們能理解的。
大人眼中值不了幾個錢,大不了可以重新買的玩具,對孩子來說都是有生命的,是晚上睡覺前可以一一點牟,互道晚安的精神夥伴。
如果大人被要求把自己心愛的衣服、包包分享給別人,估計也不會這麼爽快,反應也許會比孩子們更強烈。
我們一直被父母強迫分享很多年,如今又有人會因為面子,而強迫孩子分享,比如你肯定經常聽到這些話:
「小氣鬼,讓小朋友玩一下嘛!」
「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哦~」
分享是一種美德,對於分享者來說,他感到那是一種快樂的事情。
可如果被逼著分享呢?當然孩子不會感到快樂,甚至非常痛苦,這與「打劫」有何異?
「被迫分享」不但止不利於人際交往,而且容易為孩子的人際交往埋下一些隱患。
長期被迫分享的孩子,容易缺乏人際界限感
一個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應該是一個界限清晰的人,既保護自己的領域,也尊重他人的領域,而長期被迫分享的孩子,他的界限感是模糊的。
如果他被迫分享,那麼他就會從因為哭鬧最後獲得了玩具的小朋友身上學會:
1.「我的東西別人可以搶奪,那麼別人的東西我也可以搶奪」。
2.「只要我哭鬧得足夠久,我就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
擁有這種意識的孩子,長大以後在人際關係中很容易入侵到他人的領域,搶奪他人的東西。
這樣一個界限感不明,有入侵意識的人,顯然更容易和別人發生衝突。
長期被迫分享的孩子,容易缺乏物權安全感
中國的俗語裡有這樣一句話,「要給別人半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杯水。
」這句話的意思是,給予的前提是先擁有,如果一個人自身的物質是匱乏的,分享更無從談起。
當我們長期在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強迫他分享,容易給他造成物權上的不安全感,他需要時刻警惕防備別人來搶他的東西。
這種不安全感,會讓他在被迫分享之前習慣性地先把自己的東西藏起來。
長期被迫分享的孩子,難以和別人say no
每一次孩子被要求分享,而自己不願意的時,都是學習解決人際衝突的好時機。
如果父母在此時,能夠鼓勵孩子禮貌而堅定地拒絕,那麼孩子就能從中習得拒絕別人不合理請求的方式;長期被強行要求分享的孩子,則無法學會如何合理地拒絕別人的要求,因為他沒有從衝突中習得這種方式。
其實孩子不是自私,只是更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所以,當父母想要教給孩子「分享」這種行為時,要用引導的方式,而不是強迫。
閨蜜的一個辦法很值得我們參考。
她的小孩有很多書,還有一些是國外帶回來的原版書,比較珍貴,孩子自己平時看都很小心。
家裡來了親戚朋友的孩子,都會對她小孩的書感興趣,想要拿來看,甚至想要借。
她讓孩子把書分了類,有一類是最喜歡的,一定不會借給別人的書;有一類是只能在家裡看的書,當然還有可以借給好朋友的書,可以送人的書……這些書怎麼分類,都是孩子自己決定的。
她和丈夫常給孩子買書,也有人送書,所以一段時間後小孩就會將書重新分類。
那些曾經「最喜歡」的書可能會變成「可以送人」的書,然後他就會想起曾經誰很想看這套書,有機會的時候就告訴這個人,把書送給他,或者借給他……
這樣,她也一點不擔心孩子因為不願分享變得不合群,也不會因為太過大方,在外被別人占便宜。
會分享的同時,有底線,才是我們該教給孩子的。
我們這一代爸媽,從小聽著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三觀「正」得有些可怕了,大孩子一定要謙讓小孩子,年輕人一定要謙讓老人,遇事要先想到別人,而自己卻可以將就。
可是,這種分享不是快樂,不是美德,而是壓抑自己,取悅別人。
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培養出孩子樂於分享的品質,並能夠因此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可是在「占有敏感期」內強迫孩子去分享,這是很殘酷的行為。
其實,小孩子和大人一樣,爭奪,常常是源於害怕失去的恐懼。
小孩越不願分享,大人越是要給他安全感,而不是用強迫的方法讓他屈服。
不要隨意給娃貼上「小氣」和「自私」的標籤。
不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這是本分,不是小氣。
沒有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而傷害別人的利益,這也不叫「自私」。
讓孩子自己探索與人相處的法則,而不是依家長葫蘆畫瓢,這才是最珍貴的。
別信|小孩的事,讓他們自己解決
小N(一歲半)隨奶奶,到小區花園裡,玩他的滑板車,那是爸爸昨天剛給買的,小N非常喜歡。就在小N開心的嘗試如何滑的時候,突然來了幾個小朋友,年齡上,略大一些,一下子圍住了小N,有的動手去摸滑板車,...
懂事的孩子,都是被父母逼出來的
有時候,我們一味地指責孩子不懂事,卻從未反思過,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1在《爸爸去哪兒》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爸爸們通過謙讓雞蛋的遊戲來告訴小朋友們什麼是長幼有序。面對這個遊戲,在場的小朋友們卻...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強迫孩子分享的家長才不是好家長
朋友家小區樓下有個小花園,她經常帶著兒子在那邊玩耍。有一天吃完飯,她和兒子帶著剛買的小玩具在小花園玩。沒一會,住在隔壁的小男孩就跑過來,一把抓住兒子的玩具,囔囔著要一起玩。但是朋友的兒子好像不是...
千萬不要縱容孩子的壞習慣,你中招了嗎?
愛孩子,是每個人的天性。但是這份愛,一定是鬆弛有度,包含理智和寬容。更應該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間,有一個很明確的分界線。這樣才能使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忍受一些不舒服,甚至令人痛苦的...
有一種惡劣教養,叫「不會分享就不是好孩子」
01我的一位外教帶著太太和兩個女兒來中國工作。有一天我應邀去這對夫婦家吃飯,剛好見到了一幕姐妹紛爭。這對夫婦的一些中國朋友給兩個女孩兒一人送了一個穿唐裝的娃娃。兩個娃娃長相差不多,但是服裝有些不...
有人搶了自家孩子的東西,家長該不該幫忙要回來?
謙讓是美德,但並不是所有時候都適用。當孩子的東西被同伴搶走時,我們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勸孩子「讓」。因為,這一刻的孩子最脆弱。相信很多家長帶孩子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玩時,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景:自家孩子在高...
孩子不願分享,家長要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小氣」?
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常不打招呼就拿走對方的東西。反之,他們卻不肯大方地交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困擾,是不是孩子自私、小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