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熊孩子」,有比打罵更好的套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葉傾城在《別人家的熊孩子》一文中寫過:中國,對小孩,真的不怎麼樣。

我目睹過吵架,在飛機上一直哭一直哭的小嬰兒,被鄰座呵斥。

這家父母急了:「你以為我們想讓他哭嗎?你還是不是人?」吵得驚天動地,空姐以命相攔,小嬰兒受嚇,哭得更大聲了。

大家都這麼討厭小孩子,所以就更能理解,為什麼有一個題材總在被口誅筆伐:熊孩子。

如何定義「熊孩子」?

通指為亂翻東西、搞破壞不守規矩的孩子他會刪掉你的存檔摔壞你的模型劃爛你的螢幕灑了一地板牛奶扔了一屋子彈珠甚至還死乞白賴地要搶走你心愛的漫畫、遊戲、玩偶他們的叫喊聲迴蕩在每一家飯館和每一節車廂里

很多人會說,「熊孩子」之所以被稱為熊孩子是因為有「熊家長」,是因為家長管教不力,自家孩子搞破壞,還美名其曰「活潑」,比如下圖↓

人人都在控訴,翻自己抽屜的親戚小孩,餐廳里大鬧的小孩,在公車上偷窺裙底的小孩……每到節假日,很多網友都會在網絡上吐槽,家裡來了熊孩子,如何破,在線等!飛機上遇到吵鬧不休的熊孩子,怎麼破?親戚家的熊孩子來襲,如何能保住自己的收藏手辦?

媽咪Cat其實也在公眾場合遇到過這種「熊孩子」,其實呢,大部分的家長還是很講公德心的,但是對小孩子的管教卻很無力。

脾氣好一點的家長會溝通講道理但基本上效果欠佳;脾氣火爆孩子又一直哭鬧撒潑的家長,很可能就會怒從心中來,氣向膽邊生,啪啪幾巴掌了事,結果熊孩子鬧得更厲害,家長也是一肚子氣外加灰頭土臉的。

有人說,美國的父母從來不打孩子,卻把孩子教育的很好,這話未免太過絕對,美國不父母不打孩子是事實(當然法律也不允許),但是這並不代表美國沒有熊孩子。

中國有句話叫「不打不成器」「棍棒出孝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30歲以上的人都是一路被打大的,在許多家長認為「打你是為了你好」的想法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有時後卻會造成不良的後果,甚至會影響這些孩子們長大後的人格發展跟個性。

心理學家發現打屁股對孩子並無好處,如果父母解決孩子問題行為的第一個方法沒有奏效,應該換種方式,但最好別打孩子。

可很多父母還是傾向採用這種方法。

發表在《兒科學(Pediatrics)》上的一篇研究發現,進入小學後(5歲左右的兒童),跟沒有挨過打的孩子相比,挨過打的孩子問題行為更多。

心理學家皮克哈特說:「失控是現實,不是問題。

」有時,力不從心的父母竭盡全力尋找管教孩子行為的正確答案,卻只是徒增煩惱。

其實只要找到一個適合的辦法,然後堅持使用這個辦法就好。

要冷靜,要對孩子有足夠的關心。

那面對「熊」孩子時,到底該怎麼辦呢?

1.冷靜不管你多麼想打孩子來解氣,你都要克制自己冷靜下來。

因為只有你冷靜下來,你才能找到其它解決辦法。

你需要深吸一口氣,數到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朋友嘟嘟媽曾經講過一個例子,他們家嘟嘟是個男寶,調皮搗蛋的不要不要的。

一天下午,嘟嘟鬧著要出去買玩具,她覺得沒必要,家裡的玩具已經夠多了,講了好半天道理,孩子就是一直在鬧,最後嚎啕大哭。

嘟嘟媽看他哭,也沒哄,自己該幹嘛幹嘛,等小傢伙在沙發上哭了十幾分鐘,看媽媽一點反應沒有,終於自己停下來了。

嘟嘟媽還特別淡定地問他:」累了嗎?要不要歇會再哭?「小傢伙沒吭聲,嘟嘟媽於是說,」自己拿紙巾把眼淚擦擦。

知道我為什麼不同意買玩具嗎?如果你好好聽媽媽的話,媽媽肯定也會同意的,但是你一直在哭,媽媽也很不開心,可是我不會打你,因為你也是上幼兒園的大孩子了。

「小傢伙聽的似懂非懂,不過還是拿紙巾自己把眼淚擦掉幹了。

之後嘟嘟媽又耐心地跟他解釋了,為什麼不同意買玩具,之後小傢伙通過撒潑耍賴要玩具的次數倒是變少了很多。

2.堅定

我們在公園或者兒童遊樂場常看到一種現象,當孩子們玩得很高興時,到了該到回家的時間了也不願意回家,無論家長怎樣催促也不肯離開。

針對這種情況的建議是,不要不斷地嘮叨催促,你不能告訴孩子現在必須離開遊樂場,立即回家,而是至少提前五分鐘告訴他。

這樣孩子也能做好離開的心理準備。

你可以跟孩子說:「再玩五分鐘就回家!」通常這時孩子會趕緊找自己喜歡的項目玩,五分鐘過後,媽媽一聲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著回家了。

當然很多家長會說,這樣根本就行不通,那麼媽媽們有沒有想過,每一次你這樣說過之後,執行起來有沒有很堅定呢,如果你第一次這樣說的時候,孩子不願意,但你很堅持,相信,以後每次出現這種情況,孩子都會因為養成了習慣而變得聽話。

不要試過一次之後沒有效果就說不管用,所有的行為習慣都不是一天養成的,教育出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在訓斥自己孩子不聽話的同時也請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夠堅持。

3.給孩子選擇權,懲罰前必警告

孩子有時候並不能自覺意識到自己在犯錯誤,所以家長需要在孩子第一次出現這種行為時予以警告,一來是給孩子一次改正的機會,二來是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比如很多孩子吃飯的時候,揪著饅頭扔著玩,把米飯弄到桌子上,不老老實實的坐在椅子上反而爬到桌底。

這時候你應該立即制止他,然後平靜地告訴他扔饅頭撒米飯這是浪費糧食的行為,你讓孩子自己選擇:要麼停止玩弄食物,要麼就離開飯桌;如果他要一直待在桌子底下,那就待著,但是大家吃飯時是不會給他留食物的。

當然要記得溫柔地告訴他,當他不再玩弄食物,或者不再待在桌底時,就可以過來吃飯。

這樣就會養成了孩子乖乖吃飯的習慣,如果不乖乖在飯桌上吃飯,那就沒得吃要餓肚子了。

孩子嘗過餓肚子的苦,自然便會乖乖吃飯了。

4.懲罰原因和懲罰起止點要明確

懲罰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在懲罰前,直白、明確地告訴孩子原因,並表明你希望孩子以後怎麼做。

懲罰從什麼時候開始,懲罰具體內容是什麼,到什麼時候結束,都要跟孩子說清楚。

一旦懲罰結束、孩子認識到了錯誤,一切便恢復正常,不要讓孩子一整天都戰戰兢兢、悶悶不樂。

5.有錯必罰

不要因為今天心情好就不懲罰孩子,明天心情差就狠狠懲罰孩子;也不能因為這次錯誤小就不追究,下次錯誤大了一併算帳……家長自己首先要有始有終,堅定執行!哪怕是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杯子,也必須對此負責——孩子自己去收拾乾淨。

如果家長訂立了一些規則,但是自己變來變去,沒有按照訂立的規則嚴格執行,那麼小朋友也不把父母的話當作一回事,對孩子最終也不會形成什麼威懾力。

6.懲罰方式可以「有趣」

總結了一些「熊孩子」的行為,比如喜歡故意從高處往下跳,車上跑跑跳跳;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有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亂丟東西,亂拿東西,大吵大鬧等。

那麼就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牆壁、不正對大門為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

要注意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與孩子講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後,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或者可以禁止某些權利、要求: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為懲罰。

但注意不要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訓斥;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後表現良好時,就恢復其權利。

要同孩子灌輸打人、不經別人同意拿他們的東西是不正確的行為和觀念,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懲罰方式可以是他們沒收心愛的東西。

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給孩子立規矩需要注意什麼?

1.給孩子立規矩時,信號要明確

也就是說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

2.要就事論事,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不要老是說些「你怎麼老是這麼討厭?XX和你一樣大,就比你聽話!」這樣的話對教育孩子有害無益,反而會讓他們喪失信心,產生自卑。

3.懲罰一定要及時。

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

早上吃飯犯的錯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

媽媽實際上也沒必要再說,對孩子的懲罰要切實可行。

4.給孩子樹立規矩,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樹立十分複雜艱難的規矩,非但不能夠讓他遵守,反而會讓他糊塗;要把道理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擺出強權嘴臉——「你聽我的!我說了算!」

5.立下的規矩,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

給孩子立規矩不能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

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無所適從。

父母不要使用暴力或者威脅手段讓孩子服從你

打孩子的父母,說穿了就是懶得教。

打孩子實際上是一種暴力行為的微妙形式,因為這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打擊他的熱情,從而使他變得越來越叛逆。

總而言之,父母不要使用暴力或者威脅手段讓孩子服從你。

教育孩子是個持久且複雜的課題。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恆,一定不能忽視細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在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洩而是克制,不能生氣了就教育。

管教從嚴,講的也是原則從嚴,心思從嚴,態度則要儘可能的誠懇、溫和、耐心。

要改變「熊孩子」,先從不做「熊大人」開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懲罰孩子就用這些方式,實用!

面對經常犯錯的孩子,我們總要有自己的懲罰方式,那麼,到底該如何懲罰孩子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懲罰孩子的科學方式,各位家長們抓緊學習吧。

這些有趣的「懲罰」,讓教育更加高效!

《媽媽網特稿》嘿!小西瓜又跟大家見面了!但小西瓜剛剛被麻麻當著我的同學的面訓了一頓,還被打了兩下手掌,心理有點不爽呢。小西瓜知道自己做錯事了,可麻麻這樣的懲罰方式,讓我覺得很不開心,很不受尊重。...

孩子犯錯別只顧打罵,用這5種方法處罰效果更佳

在孩子犯錯後,父母應該如何對待的問題上,每個家長都有自己不同的管教方式,但最普遍最常見的就是以打罵來處罰孩子,這種方式是很容易適得其反,甚至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