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表現問題,不等於沒有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我的心理諮詢工作中,經常會聽到家長反映孩子的問題,說孩子以前很聽話,也不惹事生非,怎麼一下就變得這麼不聽話,還做出不回家、逃課這樣「出格」的事情?

「青春期叛逆」是很多家長用來解釋為什麼原本很乖巧的孩子,一入初中就開始變得不聽話,出現很多問題行為。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少年出現問題行為,有著青春期這一特殊發展階段的原因,但長久的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影響,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特別是在中國現階段,多數家庭的教育方式仍然是覺得「只要為了孩子好」,為孩子做的一切就是天經地義,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家長沒有考慮到,哪怕出發點是為孩子好,但好的出發點,不代表好的結果!因為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和意願,有他自己的喜歡和不喜歡!

家長以「為了孩子好」的名義綁架孩子的意願時,就有可能造成曾經聽話乖巧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就變得問題行為眾多!因為當孩子小時,面對父母認真學習、遵守紀律、學習藝術等等(這裡並不是說這些教育內容本身不好,只是孩子會有自己的意見,如果孩子是被灌輸接受,就很可能為將來變成反作用埋下隱患。

)「諄諄教誨」時可能會有自己的不願意,但父母只會用自己的「恩威並施」強迫孩子去接受,而孩子年幼時也無力抗爭,只能被動接受,因而在孩子小時沒有表現什麼不妥。

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的迅速發育讓他們在體形上達到成人水平,產生一種「成人感」,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與成人平起平坐,這時,小時候潛藏在心裡對父母不滿的意見就可能爆發出來,成為發展為問題行為的重要導火索,與父母對抗強烈。

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以來,看到太多父母面對難以管教的青少年的苦口婆心,以及孩子的無動於衷。

青少年的問題行為改變難度,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都非常大。

相比改變已經出現問題行為的青少年,父母及早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顧及孩子的想法,防患於未然要容易得多。

如果已經為人父母,各位可以問問自己:自己有真正平等的傾聽過孩子的想法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如何與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

✍ 許標,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碩士對於青春期教育,我一直秉持「關係>教育」的觀點,父母重視與孩子關係的建立,青春期教育會變得簡單許多,但父母會覺得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如何與孩子...

市民致電晚報求助:孩子這樣是逆反嗎?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錢琨)「最近我教育孩子時,孩子都是不理不睬,甚至『離家出走』,是開始青春期逆反了嗎?」日前,市民郭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詢問,並希望找到解決辦法。記者就此問題諮詢了心理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