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個案例來看「喪偶式教育」的後果有多嚴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我喲

☀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婚姻、兩性、三代人、社會教育、影評書評、心理學、終身教育等內容的原創雜談!我是思成媽媽,筆名:頑顏瞳。

感謝關注本微信訂閱號的朋友們(K-12EDUCATION)

前兩天,有一位朋友來諮詢我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也是大部分青春期父母都會碰到的,所以我覺得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謹以問題本身拿出來跟大家一起探討下。

「我的孩子今年初二,男孩

半年前我通過孩子的上網記錄發現孩子可能在早戀,問了孩子他不否認也不承認。

最近幾個月孩子每天晚上都很晚睡覺,看手機的時候經常笑出聲來。

我就覺得很奇怪。

然後有一天凌晨我看孩子房間裡還有聲音傳出來,我就直接開門進去看。

一看把我氣得不行,孩子躲在被子裡在看手機。

我就衝過去把孩子手機給沒收了。

然後通過手機里的聊天記錄,我發現孩子這段時間成績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早戀

「我告訴孩子喜歡一個人沒錯,但是現在這個時候不合適,他應該先把精力花在學習上。

但是孩子告訴我,現在如果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以後就晚了。

我怎麼勸都沒用。

因為孩子從小各方面都是我在管,他爸爸工作一直很忙也不願意管孩子學習,所以我這個當媽的就很焦慮。

沒收手機以後我每天都擔心孩子是不是還在跟那個女孩子聯繫。

昨天被我又抓到孩子在看手機。

我問他手機從哪裡來的,孩子不回答。

後來我把那個手機沒收了一看,發現這竟然是他爸的備用手機。

孩子居然偷他爸的東西!

「我告訴了他爸。

這次他爸爸終於是發聲音了,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

揍得那麼厲害,孩子居然一點都不肯討饒,反而說這是他爸造成的。

他爸傻了眼,我也聽不懂。

我們倆現在不知道怎麼做能讓孩子回心轉意,倒也不是擔心學習一個問題了,而是我們擔心這樣下去孩子要走偏。

因為有朋友介紹您,說您對教育孩子有一些方法。

所以我就冒昧來請教下,希望您給我指點迷津。

雖然這不是第一次碰到網友諮詢,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跟對方說清楚:我現在暫時還不能算是心理醫生,因為這個月我才要參加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的考試,證書也要明年才能拿到。

我能做的只是以一個母親的身份來聽聽看,略盡綿力。

在得到對方的確認後,我又陸續聽這位媽媽講了很多細節,這部分就不便在此贅述。

之所以給各位家長分享這個案例,是因為我覺得縱然現在我的孩子距離青春期還遠,但我身邊有很多父母朋友,他/她們的孩子年齡跨度從3歲到16歲不等。

不管我們的孩子現在多小,總有一天會需要面對青春期。

青春期是否能平穩度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人格能不能穩定下來。

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能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和伴侶的關係,那麼就算一個孩子童年有些負性回憶,也能在這個階段被正能量化。

老人們不是經常說:哪怕一個孩子小時候體弱多病,在發育階段能過渡好,就能脫胎換骨嘛。

這句話不僅僅指身體健康,也同時包括心理健康。

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聽這個母親的敘述,我感覺「孩子早戀」、「沉迷網絡」和「偷竊行為」的背後,更多的是一個家庭的問題:家庭中父母的角色界限不明、職責不清。

我們來想像那個畫面:

一個孩子出生,慢慢長到14、15歲。

在這十幾年裡面,孩子和母親單獨相處、交流的時間幾乎占據90%。

不管這個孩子碰到任何高興與不高興的事情,他總是習慣性地找母親去傾訴和表達,而總是被父親所忽視,甚至被父母同時否定和拒絕的話,那麼這個孩子是不是需要去找另外一個渠道來宣洩自己的情感?

這個渠道小的時候可能是玩具、電視,但當這個孩子開始接觸社會、接觸不同人群的時候,他就會有轉向,一般來說老師和同學是主要出口。

但是,如果這個孩子學習成績並不是十分出色、又內向,那他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就很有可能是一個「被忽視的小孩」、「一個受傷的小孩」

他沒有辦法從任何人身上獲得認同感,所以他無路可退,只能選擇了逃避。

「真實世界沒有人懂我,那我就退到虛擬世界裡尋找安慰」

1. 早戀

傳統觀念的家長認為孩子早戀是個天大的錯,會耽誤學習,容易犯錯誤。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也都是受到這樣的教育。

但是回頭想想,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越是學校老師和家長禁止孩子做的事情,孩子越是喜歡反著來。

你不讓我往東,我偏要走走看。

你們不讓早戀,我偏要試試。

我們只是嚮往被人愛的感覺,我們也希望有人欣賞我們、認同我們——
這是大部分孩子的心裡想法。

青春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都只有一次。

與其後悔曾經自己什麼都沒做過和錯過,不如狠狠犯錯,然後穩穩地長大。

而我們父母所要做的只有兩點:教會孩子尊重和保護。

2. 網絡

很多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騙父母,說自己睡覺了卻還躲在被子裡看手機,看到深更半夜都不睡覺。

那我想反問這些父母:

你們自己能做到每天23點前睡覺嗎?

你們自己不也是前一秒說著「我去睡了」後一秒躺在床上刷朋友圈、逛淘寶嗎?

這是一個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了,有些舊的觀念生搬硬套已經沒用了。

現在很多學校上課、做作業都是需要網絡對接的,你不可能在孩子身上裝個監控器、24小時像個蜜蜂一樣圍著孩子轉。

網絡上確實充斥著健康和不健康的內容,但那是我們都無法阻止的。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自己去面對誘惑和選擇。

我相信如果父母本身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孩子也不會走偏到哪裡去的。

3. 偷竊

很多青少年偷竊行為,其實本身是源自一些基本的慾望得不到滿足。

這個案例里的孩子,他不是因為想偷手機而去偷竊,而是因為他的手機被沒收了、他的人權被侵犯了,所以才會做出激進的行為來。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無法從父母(尤其是父親)那裡獲得關注,所以他選擇去偷父親的手機,而不是偷母親的手機。

所以說,如果你的孩子出現與你激烈對抗的行為,只能說明你給孩子的愛太不夠!

4. 厭學

在這一系列的原因之後,最後才會衍生出「成績一落千丈」、「不思進取」的行為。

因為學習本來就是辛苦的,要一個心底嚴重缺愛的孩子依然做到熱愛學習,那是多麼難的事情!

十幾年如一日,他無法覺察到自己的父親關愛這個家庭、關愛母親和自己,並且,他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取到的三觀如果只是「學習是為了將來賺大錢、過舒服日子」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就算事業上能做出一點成績,他也是個空心人。

這一點也是我特別想要提醒一些父母們的:如果你從小給孩子灌輸的理念是這樣的話,那麼孩子就會變成一個機械學習、滿眼物質的可憐蟲。

他不論將來有多少錢,也填不滿內心那個破了的打洞。

以上只是青春期孩子及其家庭會碰到問題的冰山一角,很多問題也許更複雜、更讓父母揪心。

我想說的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任何人都不容易。

但不管我們父母有多辛苦,多難平衡工作和生活,我們也儘量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和慾望強加到孩子身上。

父母彼此珍惜、家庭其樂融融,孩子才會幸福,並且才會真正優秀。

不要等到孩子大了才後悔該做的沒做、不需要做的做了太多。

思成媽媽的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