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愛發脾氣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兒子3歲半了,可是我發現他最近很容易發脾氣,一點點小事情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哭鬧起來就停不住,他每次一鬧搞得一家人都不開心!為此,我們作為父母,看到孩子這樣,也是好著急,也好心疼!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些做法,以備參考。

處理說法一: 孩子在幼兒園裡表現的很積極可以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認可,同樣在家裡她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注,三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發展的初期,很多事情都希望自己做主,家人給孩子的感覺比幼兒園裡更安全,更隨意,孩子對於家長的阻止和限制更敢於用『不』來反抗。

孩子表現出來的讓人餵飯,哭鬧是希望家長能多注意到她,關心她,照顧她。

雖然在幼兒園裡能證明自己的獨立能力,但在適應幼兒園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很多的不順心和無奈,回到家裡孩子更希望得到家長的寵愛,按自己的想法做事,當不能如願時,她選擇用哭鬧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也希望以此為『威脅』,讓父母滿足自己。

這一階段,家長多陪伴孩子,關心她的幼兒園生活,給她講故事,陪她說話,讓她感受到大人的關愛。

當她哭鬧時,讓她發泄自己的情緒,一邊安慰她,告訴她家長了解她的難過,另一方面要明確態度,堅持拒絕她的無理要求。

處理說法二: 孩子在家調皮任性,為所欲為,不服管教,在園卻文靜守紀,表現良好;有的孩子在家活潑外向,在園卻沉靜內向;有的孩子在家熱情開放,在園卻孤獨不自信……許多父母非常疑惑,為何孩子會出現如此類兩種截然相反的表現。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幼兒園兩種不同的育人環境所致。

由於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備受關愛。

到學校後,孩子由家庭的核心變成了眾多學生中的普通一員,失去了特別的關心和照顧,一部分孩子由於心理調適與平衡能力較差,便容易出現這種在家在校截然不同的性格差異。

對此,家庭和學校都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地加以解決。

處理說法三: 這是您過去放縱所致,沒有及時克服。

百依百順或武力解決只會使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

比較妥善的辦法是當孩子發脾氣時,爺爺奶奶和父母親要齊心協力,步調一致,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予遷就,而要乾脆地拒絕他,甚至不要理他,連看也不看他一眼,把他孤立起來。

幾次以後,孩子也就不會再用發脾氣來實現自己不合理的願望了。

使他不抱任何幻想。

例如孩子在幼兒園門口無緣無故地哭鬧著不肯回去,家長就要「硬著,心腸」送他進園,不要沒完沒了地好言相勸,甚至幾步一回頭,放不下心。

即使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也要讓他先轉變態度,再滿足他的願望。

另外,在孩子發脾氣時,一方面要冷處理,不要被他牽著鼻子跑,另一方面要注意觀察他的動態,轉移他的目標,不妨對他說,「你嗓子也啞了,先去喝口水吧」或:是「你臉上這麼髒,先去洗洗乾淨」,以讓他逐步冷靜下來,當你看到孩子有不愉快的情緒露頭時,絕對不能對他說:「看,你又發脾氣了。

」這樣,等於從多方面提醒他:你現在可以哭鬧了。

有心的家長還可以採取主動,注意「防患於未然」,儘量避免一些促使孩子發脾氣的客觀因素產生,凡事力求事先提醒,講清道理,儘可能不要出現「短兵相接」的局面。

一般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獨立的願望,並萌生自我意識。

他們不願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對父母的包辦或擺布產生反感。

當大人不滿足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把內心的不滿毫無保留地發泄出來。

另外,孩子只不過剛剛具備了一些初步的簡單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借大世界個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還不能理解,他們要獨立,卻又做不好,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因為達不到目的而發脾氣。

孩子不善於用語言表達,有些事情他們還說不清,因而在大人堅持要他做不願做的事,或大人堅持不能允諾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用發脾氣來宣洩其壓抑的情緒。

人小脾氣大的孩子,除了脾氣倔之外,還有點「小聰明」。

他們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規律:只要先撒嬌,再磨纏,最後向大人發一通脾氣鬧一番,什麼目的都能達到。

孩子發脾氣、耍賴,原是作為要挾大人的手段,並不希望太過火。

可是,脾氣一發,過分的興奮就像決堤的洪水,奔騰呼嘯,理智喪失,任憑情緒左右,只顧撒野,一點餘地不留。

過後,雖然願望達到了,但對自己發脾氣時的那種諸如以頭撞牆、摔壞心愛的玩具的行為卻也感到後悔,甚至內疚。

同時,嘗到了對自己行為的無可奈何的滋味,也體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會感到自卑和痛苦。

因此,對大發脾氣的兒童,家長應堅持兩個原則: 一是絕對不要斥責或體罰孩子。

二是緊緊拖住孩子,不要讓孩子撒野毀物和自毀。

第一個原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斥責等於火上加油,適得其反。

特別是家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等於是孩子發脾氣的「榜樣」。

須知,柔能克剛,而剛卻克不了了柔。

第二個原則的著眼點,在於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願望,幫助孩子控制難以自制的情緒,讓他一動不動地呆上5分鐘,爆發的情緒就會平息下來。

待孩子發過脾氣過後,應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認識發脾氣的危害,學會以理智駕馭感情。

平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主動地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麼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道理,無理寸步難行。

末了,心理醫師還諄諄告誡諮詢者:對人小脾氣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徑必須一致,切忌南轅北轍;教育務必堅持,堅持一段時間,情況就會好轉。

處理說法四: 孩子在2歲左右愛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現象。

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易衝動,自制力差,對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

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長不允許,為什麼不允許,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過發脾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

而4歲以上的孩子,對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還頻頻哭鬧、經常發脾氣,其原因大多在家長身上。

說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問題,使孩子養成了好發脾氣的習慣。

脾氣發作不僅嚴重損傷孩子的情緒和生理狀態,而且也使家長狼狽不堪,感到很棘手。

所以您要想方設法制止孩子哭鬧、發脾氣。

怎樣制止呢?一定要根據發脾氣的原因「對症下藥」,方能奏效。

一、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

由於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家長決不要讓步和造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

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裡,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

即使在外面也一樣。

如此反覆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發脾氣了。

每次發作平息後,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

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採取發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為。

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後不再亂鬧,也可以避免孩子疏遠父母的親情。

二、由於受忽視而亂發脾氣。

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並轉移注意力。

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

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遊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洩內心的緊張。

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麼勸都不行。

這時,家裡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盪鞦韆遊戲,等等。

一定要從愛心出發,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

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三、由於不被理解而發脾氣。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

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於自己的事情,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麼孩子會十分惱火的。

所以,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並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四、因為不能延遲滿足而發脾氣。

多數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於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東西根本沒有耐心多等待一會兒,尤其對於就在眼前的誘惑物。

曾經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

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

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

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裡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

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

一、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

當孩子發脾氣時,千萬不要在成人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

成人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作,全家人採取一致的態度。

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二、家長切記自已不要經常發脾氣。

有一次在商場的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有個媽媽突然抬高聲音說:「上個星期剛買過,又要買。

」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的原因是剛買過,不是不給他買。

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丟臉的?不買就是不買,給孩子講清道理就行了。

可她的方法有點走樣,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孩子向外走,孩子則鬧著往裡拽。

媽媽脾氣大發,啪啪打了孩子兩下,孩子哇地哭了起來。

於是,這個媽媽不上分說拖著哭著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

有了這麼一個好發脾氣的媽媽,不想讓孩子發脾氣都難。

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亂發脾氣,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

3歲以後,幼兒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有了明顯的增強,他們力圖擺脫成人的幫助,自己獨立地做事情,但是由於能力的關係,再加上幼兒這時候思維上具有刻板性,片面性的特點,會出現所謂的「三歲危機。


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時候,比如,生病、疲勞時易引起發脾氣暴躁,這和大人是一樣的,只不過大人會表達自己的意志,幼兒大都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身體不適的感覺。

有經驗的母親善於結合情境和孩子的情緒狀態判斷孩子的身體狀況,儘可能地避免孩子發脾氣。

有時候孩子受到冷遇,感到失望時也會發脾氣,孩子自己玩了一天,很想和媽媽玩會兒,千萬不能一個字「打」,其實,打的結果更壞,孩子或是表面屈眼於棍棒,或是越鬧越凶,對父母產生敵視心理。

總之,希望初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少用家長的權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暴脾氣的娃,這性子究竟隨了誰?

陪伴孩子學問大。且不說柴米油鹽玩具尿不濕等生活必須瑣事,單說這孩子的脾氣,就讓大人一個頭兩個大。有句話說六月天,娃娃的臉,就是說這小寶貝的心情啊,像這六月的天氣一樣可愛又善變。起床氣,吃飯氣,玩...

恩威並施,胡蘿蔔加大棒策略,搞定我家小倔驢

尖叫、打滾、扔東西、撞腦袋……隨著寶貝一天天長大,剛剛幾個月就開始耍小脾氣了。倔強、反抗是幼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常見的一種行為,倔強的孩子較容易有反抗行為,然而倔強的孩子不一定不好。從堅持度來說,倔...

寶寶脾氣大怎麼辦?看看別人家媽媽怎麼收拾的

有些孩子外表很可愛,但是脾氣非常大,如果有什麼事情不順他的心,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他可以鬧個天翻地覆,大聲哭鬧、在地上打滾,或撕扯自己的頭髮、衣服,或抱著成人的腿部賴著不走,耍盡花招,讓父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