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要入園的小朋友注意啦,這些事情現在就該準備起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年九月,都有新小朋友進入幼兒園,想必家長們現在已經開始著手為孩子挑選幼兒園了。

小朋友入幼兒園前的時間都是和家人在一起,吃喝玩樂在家裡。

3歲,突然要和老師以及陌生的小朋友相處,突然要在陌生的環境裡吃飯喝水睡午覺,那種變化對於小孩子還是非常巨大的。

對陌生環境、陌生人群的緊張所帶來的焦慮不要說對孩子,換做我們大人也會需要些時間來適應的,這些情況必須孩子入園後才會真正面對,不太容易做前期準備。

入園要提前做準備


孩子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在入園前有足夠多的時間加以培養,這些能力和習慣可以讓孩子入園後做最少的改變,入園前後的生活輕鬆銜接,孩子有足夠的精氣神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利於孩子有好心情,也益於減少秋季入幼兒園後的「一月一病」。

給孩子做好心理鋪墊


正確認識幼兒園,給孩子合理的預期

很多孩子到幼兒園後不適應,是因為他們壓根兒對幼兒園沒有概念,或是把幼兒園想得太好了。

幼兒園裡有什麼人?每天做什麼事?玩什麼?幾點上學幾點放學?孩子需要有個基本的認識,可以藉助繪本(比如《我愛幼兒園》、《小阿力的大學校》、《大衛上學去》、《一口袋的吻》)、在家裡與孩子過家家模擬幼兒園的情景,幫助孩子提前認知。

但是不要把幼兒園描繪得天花亂墜、美好得不切實際,也不要動不動就拿幼兒園嚇唬孩子,「再不乖,看幼兒園老師怎麼收拾你」、「你再哭,給你送幼兒園去!」

讓孩子逐步適應分離

如果孩子一直依賴著家長,很少有獨處的機會,會很容易出現分離焦慮,就像《媽媽是超人2》里的米雅一樣,只能大哭著被老師抱進教室,課中還會時不時地抽泣。

面對新環境,孩子有短暫的不適、不舍很正常,只是程度和適應時間有差別。

首先,這就需要家長在家裡經常有意識的給孩子提供獨立玩耍的空間,不打擾、不打斷;

其次,可以主動增加一些外出、回來的練習,逐步增加離開的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媽媽不在身邊陪伴的狀態,並讓他知道媽媽出去還會回來。

教會孩子生活技能


表達需求

一個班級的孩子太多了,老師最怕的不是總提需求的孩子,而是明明想上廁所、身體不舒服,卻無法表達的孩子。

教孩子表達需求,可以從分解動作、示範、模擬情景練習開始,比如:「想去尿尿,不要憋著,也不用不好意思,先舉手,然後大方地和老師說,『**老師,我要去廁所』。

自主如廁

一般來說,上幼兒園的孩子,需要具備脫掉紙尿褲、自主如廁的能力,也有的幼兒園允許孩子穿紙尿褲。

夏天正是脫掉紙尿褲的黃金期,可以循序漸進慢慢來。

自己吃飯、喝水

從現在開始,別再追著寶貝餵飯、也別在吃飯時開著電視。

讓孩子坐在兒童餐椅上,儘量自己吃飯。

這項技能千萬別等到上幼兒園再培養,拖得越久越容易形成習慣,越難以糾正。

儘量學會自己穿脫衣褲、鞋子

這是自理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不過,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時,還不具備完全自己穿脫的能力,家長可以儘量幫孩子準備方便的裝備,比如套頭衫、一腳蹬或者帶魔術粘扣的鞋,大一點再教孩子繫鞋帶、衣服扣子。

其他準備事項


  • 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鼓勵孩子和同齡的小朋友多玩玩,和夥伴們分享玩具和食物,提高孩子的合群與溝通能力。

  • 準備一些孩子喜歡的小玩具、安撫物,剛剛入園時可以隨身攜帶,減少對新環境的焦慮。

  • 帶孩子一起買一些入幼兒園的小裝備,比如書包、手帕、衣服、鞋子,增加孩子上幼兒園的意願。

  • 提前制定早晨的日常慣例表,預留出5-10分鐘的過渡時間,孩子之後正式上幼兒園,就不會因為太匆忙而感到有壓力。

幼兒園,是孩子參與社會化的第一步,他將體驗到「不再以自我為中心」、有規則、有秩序的集體生活,家裡和幼兒園的環境、人際相處模式差距越大、孩子越會難以適應。

所以現在就要開始給孩子做準備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