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嬰兒應對方法,讓你的寶寶健康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為嬰兒準備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每當迎接小生命

到來之前,家長想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然而有時因居住面積小,不可能有專門的嬰兒臥室。

儘管如此,還是要力爭為孩子營建一個清潔、安靜、空氣新鮮的環境。

要為孩子選擇一張小床,為防止嬰兒骨骼變形,不宜將孩子小床墊得太軟,或者讓孩子睡沙發;睡床應避免放在火爐邊或穿堂風口。

在裝有空調的房間要注意控制室內濕、溫度,桌面和地面應用濕布揩拖。

2、新生兒用品單獨放置為好 新生兒使用的小毛巾、紗布、臉盆、沐浴用品和其他嬰兒專用物應單獨放置,這樣既可防止交叉感染,又能在使用時方便。

3、怎樣為新生兒洗澡 洗澡能保持皮膚清潔,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代謝,是維護皮膚尤其是機體健康的重要環節。

新生兒洗澡應放在餵奶前為好,室溫26。

C左右,水溫在40~42。

C之間,關好窗戶,準備好孩子專用浴盆,毛巾,衣服,尿布,包被,爽身粉,嬰兒皂,棉簽和75%酒精。

洗澡順序要從頭到腳,先用濕毛巾揩眼睛(由內向外),此後再揩臉,對口角、鼻孔附近,耳殼前後要仔細揩清。

接著用左手腕將孩子臉向上輕輕托起,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將孩子的雙耳廓壓住耳道,防止洗頭時水流入耳內。

右手拿毛巾拖濕頭髮,抹些嬰兒浴皂,輕擦幾下,然後洗清皂液,揩乾頭髮。

最後解開衣服,左手挾住孩子一側腑下,除頭部外,全部浸入濕水中(臍帶未脫前要上、下身分開洗),右手擦些肥皂逐漸洗清頸部、軀幹、四肢、外陰和臂部,用熱水毛巾拖清肥皂液後,把嬰兒抱出浴盆,隨即放在預備好的乾淨大毛巾上,逐一揩乾、撲粉、穿衣、護理臍部、兜上尿布,最後用棉簽,清潔耳道和鼻腔。

洗澡時動作要快、輕柔,以免受涼,遇有屁股上沾有大便時,則應先沖洗乾淨後再洗澡,洗澡時間不宜太長,否則孩子太累,容易感冒,洗澡完畢再予餵奶,此時孩子就可舒適地睡上幾小時。

4、臍帶來脫落前能洗澡嗎 臍帶未脫落前為了防止弄濕臍部,不可將嬰兒全身浸在水中洗澡,否則一旦臍部感染上細菌,就可能以此為門戶進入全身造成全身的感染。

因此,保持臍部的乾燥尤為重要,臍帶未脫落應採用、下身分開洗的方法替孩子洗澡。

5、新生兒最適宜穿全棉衣服 新生兒皮膚嬌嫩,防禦功能差,代謝為旺盛,所以穿著衣服應當注意保暖性、吸濕性和透氣性,宜選擇質地柔軟、輕便、暖和、淺色易洗的全棉織得短些,避免大小便污染,衣服上不宜釘扣子,以免損傷皮膚,可用紗帶替代,袖口採用無邊,以免紗線撓手。

夏天則可改為單穿的連衣褲或小汗衫。

化纖衣料保暖性雖好,但吸濕性和透氣性稍差;羊毛織品雖暖和,但易摩擦或發硬,使皮膚發紅受損,應避免使用為好。

6、穿多少衣服為好 這裡根據孩子的大小,個體差異和生活環境等多種條件來決定,原則上與成人相仿,或多穿一件為好。

但應以不出汗不覺冷就行了,千萬不要穿得過多而出汗發熱,以免換衣換尿布時受涼感冒,所以孩子的冷熱、穿多穿少,各位家長應在實踐中摸索適合自己孩子的穿著。

7、尿布的選料 尿布要選用質地柔軟、吸水性強、耐洗的淺色棉布,這樣既好用又便於觀察孩子的大小便。

避免選用硬粗布或顏色過深的布料,以防止擦傷皮膚或顏料過敏。

現市場上廣泛出售的一次性尿布,由於透氣性能不如棉布,以外出時短期使用為宜。

常用的尿布有長方形和三角形兩種,前者用布省,後者用料費,但糞便不易漏出,所以可根據各人使用習慣任選一種,通常前者使用為多。

長方形尿布規格一般為40厘米長,16~20厘米,厚度以3~4層為好,可用尿布帶或鬆緊帶圈。

三角形尿布規格一般為60~65厘米見方,對摺成三角形。

尿布一般應製備40~50塊。

兩種尿布下面都可墊上一塊20×30厘米大小的薄棉墊,以防小便滲漏,可選用舊羊毛衫或棉毛內衣做成既柔又吸水的小墊。

寶寶越小,照顧起來也就越費心,食、衣、住、行各方面的問題,都應該遵照醫師、專家的指示,不能完全聽信口耳相傳的經驗,否則不只爸爸媽媽們辛苦,連寶寶也會受到影響。

不管事先做了多少準備,等到小baby一出生,還是會發現許多看似平常,卻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讓爸爸媽媽們不知該如何是好,0歲寶寶單元歸納出嬰兒飲食、睡眠、疾病、清潔。

Question 1 要不要將寶寶的手腳包起來

中國人習慣將寶寶包得密密實實的,認為這樣寶寶較有安全感,而且也不會因為身體反射動作而受到驚嚇,可是西方的父母卻喜歡讓寶寶手腳自由活動,以便促進其身體感覺發展,究竟寶寶的手腳該不該包起來呢?

正解

新生兒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手腳,往往會因為身體痙攣或一些突發的聲音,而產生驚嚇反射動作,並且容易從睡夢中驚醒。

包裹他的手腳,可以讓他重溫母體中的安全感,慢慢適應外界的環境,同時也能幫助嬰兒保持體溫,因此,醫師建議,滿月以前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最好將其手腳包起來,等到滿兩個月以後,寶寶開始想探索外界,也比較不容易受驚了,就可以脫離襁褓。

Question 2 寶寶要穿多少才不會著涼

南方有句諺語:嬰兒沒有六月天,也就是說嬰兒怕冷、不怕熱。

因此,為了避免寶寶著涼感冒,爸爸媽媽拚命給孩子加衣服,全身裹得像個小粽子,可是反觀歐美日等國家,即使大冷天,寶寶也穿得不多,這使得新世代的父母產生寶寶該穿多少,才不會著涼的困擾。

正解

嬰兒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所以也比較怕熱,冬天時固然應該穿得保暖一點,但是天氣熱的時候,穿太多反而會令寶寶不舒服,加上他的體溫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所以在給他穿衣時,必須更注意環境的冷暖變化。

一般而言,大人覺得冷,必須穿多時,就給寶寶多穿一件;大人覺得熱,必須少穿時,就幫寶寶多脫掉一件,而夜晚則比白天多穿一件。

Question 3 寶寶哭的時候,該不該抱他

新手父母最怕聽到寶寶哭,一來是捨不得,二來是怕吵到鄰人,於是寶寶一哭,就趕緊抱他起來,可是幾次之後,聰明的寶寶立刻發現,哭是吸引大人來抱他的最有效方法,而變成一種習慣,這可累壞了沒有經驗的父母,在抱與不抱之間,左右為難,萬一家中的婆婆媽媽再插手干涉,問題就更複雜了。

正解

哭,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嬰兒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尿片濕了、肚子餓了、想睡覺了或是生病了……,家長應該先檢查一下,如果這些因素都排除了,寶寶還是哭個不停,就表示他可能缺乏安全感或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這時候就應該先和他說說話,安撫他的情緒,如果還是無效,才把他抱起來,萬一媽媽們太忙,不能馬上抱他,讓他哭一會兒,也是可以的。

Question 4 可不可以搖晃寶寶

很多人都有經驗,寶寶吵鬧的時候,只要搖一搖他,就可以獲得暫時的寧靜,有些寶寶甚至必須靠大人搖晃才能入睡,然而也有人認為大力搖晃寶寶,會對腦部器官傷害,搖晃寶寶真的有這樣的危險性嗎?該怎麼搖,才正確呢?

正解

嬰兒喜歡被搖晃,但是卻可能因為用力過猛,而表出現不安、嗜睡、流口水、四肢無力、抽筋、痙攣、嘔吐、呼吸加速、體溫下降(心跳過慢)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昏迷、死亡,這便是所謂的嬰兒搖晃症候群,主要是因為嬰兒的頭部較重(占了身體總重量的25%),而且腦部的水含量較多、髓鞘發育不成熟,加上他的頸部支撐力不夠,被搖晃時,腦部容易受到壓迫與扭曲,因此,醫師呼籲,家長要搖晃寶寶時,只能輕輕地前後、左右晃,不可旋轉、上下晃動,或突然改變方向;另外,類似搖晃的動作也會導致同樣的危險(反覆將寶寶拋到空中、將寶寶架在肩背上搖動、將寶寶放在大人腿上晃動、抱著寶寶旋轉等),也應儘量避免。

Question 5 寶寶的睡眠時間多久為正常

剛有寶寶的父母幾乎都會加入熊貓族行列(眼眶掛著黑輪),因為寶寶好像睡沒有多久就會醒來,或是白天猛睡覺、晚上精神百倍,爸爸媽媽們的生活作息也就因此而大亂,疲憊又充滿疑惑的家長不禁要問:寶寶的睡眠時間多長才算正常?怎麼做才可以讓寶寶配合大人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呢?

正解

剛出生的小寶寶一天要睡將近20個小時,1~3個月大的寶寶則睡15~15.5個小時……隨著年紀的增加,寶寶所需的睡眠時間會愈來愈短,不過由於較小寶寶的睡眠覺醒循環較短,所以,夜間醒來的次數便會增多,同時,胎兒在母體中,沒有白天、晚上的差別,出生後無法適應大人白天活動、晚上睡覺的方式,就會有日夜顛倒的情形。

改善的方法是白天不要讓寶寶睡太多(尤其是黃昏過後),儘量逗他玩,給他適當的運動,喝奶時間到了,如果他還在睡,也要把他叫醒,等到快睡覺前,再幫寶寶洗個溫水澡,就比較容易讓他乖乖入睡了。

Question 6 應該讓寶寶養成獨睡習慣

這也是東西方育兒觀念的分歧點,歐美國家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儘早培養獨立性,因此寶寶從一出生起,就有自己專屬的嬰兒房,與父母分房而睡;但是東方寶寶卻多半與照顧者同一個房間,有些甚至睡在父母的床上,方便爸爸媽媽們照顧,究竟哪一種方式才最適合小嬰兒呢?

正解

寶寶從小單獨睡,可以培養獨立性,同時也不會受到大人活動的干擾,但是在照顧上,則較為不便,如果孩子有發燒、生病等特殊狀況的話,同房而睡,寶寶較有安全感(可以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家長也能就近照顧,因此,醫師建議1歲以下的幼兒最好與父母同房不同床,一方面可以省去家長兩地奔跑,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即時的照顧。

Question 7 讓寶寶用何種睡姿最好

仰睡,會讓寶寶的頭形變扁;側睡,則須時時改變方向,以免寶寶將來頭頸歪一邊;而趴睡,又令家長擔心是否會因被褥、枕頭堵住寶寶的鼻孔,而造成窒息,到底哪一種睡姿才是既安全又正確的呢?

正解

寶寶趴睡較能睡得穩,不易將溢出的奶吸入氣道,而且臉型也好看,但是根據歐美近來研究顯示,趴睡的時候,嬰兒床周圍的玩具、被褥可能會堵住寶寶的鼻子,造成嬰兒猝死症,所以,醫師建議,還是讓寶寶仰睡比較安全,如果堅持採用趴睡,也要睡較硬的床,同時,周圍不可放置物品;此外,側睡的方式也不錯,不過要注意常換頭部側躺的方向,以免頭形歪斜。

Question 8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是否該謝絕訪客

家中添了一個新成員,爸爸媽媽好高興,馬上通知親朋好友,結果造成探訪小baby的賀客不斷,這個抱一下、那個親一下,寶寶成為眾人讚嘆、關心的焦點,但是熱鬧過後,寶寶似乎也受到影響,情緒變得很亢奮,因此,家長們常會疑惑;難道所有的小娃娃都是這樣的嗎?這時是否該謝絕所有訪客呢?

正解

其實嬰兒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脆弱或容易生病(他本身也不是完全無菌的),只要來訪的賓客沒有傳染性的疾病,讓他們抱抱嬰兒,並無大礙,但是如果有小朋友要求要抱時,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必須拒絕,每日的訪客也不要過多,最好能集中時間來訪,以免擾亂寶寶的作息。

另外,寶寶五個月大起會認人,而生產害怕、恐懼,這時,父母就不要勉強他接觸訪客。

Question 9 寶寶的生活環境應該保持安靜嗎

有人說:幫寶寶布置安靜的環境,可以讓他的情緒穩定、精神愉快;但是也有人主張,應該讓寶寶適應周遭原有的聲音,以免他會因為一點點的聲響,而受到驚嚇,究竟孰是孰非,最好還是聽聽醫生的看法。

正解

布置寶寶的房間,首先應該考量安全,其次才是明亮、通風、舒適、冬暖夏涼,房間最好有窗戶,並以窗簾調整亮度,夏天時,室溫控制在攝氏25度左右(可開冷氣,但風口不要對著寶寶),冬天則須維持在20度以上。

至於房間內是否應保持安靜?醫師表示,只要不是尖銳或突然的巨響,而是柔和的音樂、電視聲或人聲,寶寶都能接受。

Question 10 餵奶需要定時定量嗎

為了讓寶寶身體正常發育,定時定量似乎成了嬰兒喝奶的金科玉津,然而很多父母會發現,小寶貝根本就不吃這一套,有的一邊喝一邊睡,常常喝不完該有的量,有的喝兩口停下來,不到下一頓,又吵著要喝奶,這些狀況讓家長們懷疑,定時定量真的做得到嗎?是不是絕對需要遵守?

正解

寶寶和成人一樣,也有胃口不好的時候,飽不飽,他自己最知道,如果他很快喝完奶或提前哭,就表示可以再增加奶量;如果喝了一點點就不喝了,爸爸媽媽應先搞清楚,寶寶有沒有不舒服,環境中是否有吸引、令他分心的事情,而不必勉強他喝到一定的量,同時,也不必要嚴守3小時餵食1次的方式,差個半小時、1小時,並沒有關係;睡前的一餐,給他喝多一點,寶寶可能就一覺到天亮,不會半夜吵著喝奶。

Question 11 寶寶完全不喝奶,可否以其他食物替代

一般而言,寶寶只有在厭奶期,會有不想喝奶的現象,但是有些寶寶卻是一開始就拒絕喝奶,讓家長們十分擔心,畢竟1歲以前的寶寶,必須從母奶或牛奶中,攝取其成長所需的養分,可是寶寶不肯喝,爸爸媽媽也無法用強灌的,這時是否有其他的食物可以替代母奶或牛奶呢?

正解

1歲以前,寶寶主要的營養來源是奶水,萬一寶寶提前出現厭奶的情形,只好以米水或米糊替代。

其實寶寶真的餓了,就會喝奶,家長應先找出他不肯喝奶的原因,譬如分心、奶水溫度不對、嗆奶、吃飽了輔食、大人的餵食態度不佳,或寶寶生病了,都可能讓寶寶拒喝奶,爸爸媽媽應該多方面試一試。

Question 12 米麥粉可否直接加入奶中

寶寶3個月大時,開始可以吃輔食,米、麥粉是最好的入門食物,可是家長們卻有疑惑:應該將米、麥粉直接加入牛奶中,還是沖成米、麥糊,餵給寶寶吃?直接加入牛奶中,會不會改變其營養成分?或是遭到寶寶排斥呢?

正解

米、麥粉原則上可以加在奶里,從寶寶4個月大開始,早晚兩餐各加半湯匙,寶寶可以接受的話,再增為1湯匙,不過,當寶寶6個月大之後,需要接觸半固體食物時,就不可再加入牛奶中餵食,而應製成米糊或麥糊,這時,添加的原則是:由少而多、由稀而濃,並且要在餵奶以前餵食。

Question 13 是否可以給寶寶營養補充品

鈣片、鐵劑、維生素、魚油……市面上出售的嬰幼兒營養補充品種類繁多,是不是讓寶寶吃了,就真能發揮效用,讓他聰明又強壯呢?該不該給寶寶這些營養補充品?怎麼給才恰當呢?

正解

正常的嬰兒可以由母乳或配方奶中,獲得足夠的鈣質或維生素營養,但是經常生病、上呼吸道、腸胃容易發炎的寶寶,可能會因為吸收不良,而導致維生素缺乏症,如果需要補充,一定要聽從醫師的指示,以免中毒;至於鐵劑,除非經過醫師檢查,證明寶寶有貧血的問題,否則不鼓勵補充鐵劑;魚油含有可促進寶寶腦部發育的DHA,可以適量給予。

Question 14 周歲內的寶寶一天要喝多少水才夠

水可以促進循環、維持人體正常的代謝,不喝水的寶寶容易有便秘的問題,可是喝多了,也會有水中毒的危險,究竟寶寶一天要喝多少水才足夠?如何養成寶寶喝水的習慣呢?

正解

寶寶出生便可以餵他喝水,如果按照體重來看嬰兒每天所需的水量,3公斤的寶寶需要250~300cc的水;3~5公斤的寶寶需要400~500cc的水;5~7公斤的寶寶需要750~850cc的水;7~8公斤的寶寶需要950~1100cc的水;8~9公斤的寶寶需要1100~1250cc的水;9公斤以上的寶寶則每天要攝取1300cc以上的水分。

其實,母乳或配方乳之中便含有水分,若是寶寶的活動量不大,就不必刻意勉強他喝水,尤其是到了夏天,給他喝太多水,寶寶喝飽了,喝奶量就會減少,反而阻礙生長。

Question 15 該不該給寶寶吃奶嘴

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有吃奶嘴的經驗,奶嘴是爸爸媽媽們安撫寶寶哭泣的有效法寶,但是一旦寶寶養成吃奶嘴的習慣,又可能造成他口腔變形,令家長們又愛又恨,該不該讓寶寶吃奶嘴?吃奶嘴真的會造成口腔變形嗎?正解

寶寶由出生至2歲的階段屬於口欲期,必須藉由口欲滿足,得到安全感與精神的撫慰,除了喝奶之外,吃奶嘴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所以就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奶嘴對寶寶的性格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但是如果吸奶嘴成了習慣,長時間、用力地吸吮劣質的奶嘴,就會使得寶寶齒槽變形、嘴巴變尖、咬合不正,以致影響他日後的人際關係,因此,家長除了要替寶寶挑選品質好的奶嘴外,如果長牙之後仍吵著要奶嘴時,可以拿別的東西吸引他,慢慢戒掉這項習慣。

Question 16 給寶寶洗澡,可以加沐浴乳嗎

寶寶的肌膚細緻柔嫩,由於平常沒有外出的機會,洗澡時不會有難以清理的污垢,因此,有些人主張使用清水給嬰兒洗澡便夠了,但是家長們卻認為嬰兒專用的油、乳液、香皂、沐浴乳……,可以讓寶寶的肌膚保持最佳狀態,究竟寶寶洗澡時,該不該使用這些產品呢?

正解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可以用清水,也可以使用中性的香皂、沐浴乳、洗髮精,重點是要清洗乾淨,尤其是在皮膚的縐褶處,洗完澡後,輕輕拭去寶寶身上的水分,再塗抹一點潤膚油、乳液,就可以保持他的肌膚柔嫩,至於有特殊體質的寶寶,譬如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則須遵照醫師指示,使用護膚用品。

Question 17 錯過打預防針的時間,該怎麼辦

一般的家長都會謹記寶寶打各種預防針的時間,可是偶爾也有糊塗的爸媽把這檔重要的事給忘了,或是碰巧寶寶身體不舒服,而錯過接種的時間,遇到這些狀況,是不是可以補救?該如何補救呢?

正解

寶寶的預防注射通常都在兩劑以上,時間間隔約1~2個月,錯過了第一劑施打的時間,可以立刻補打,但是錯過第二或三劑,有些則必須從頭補打(日本腦炎每劑不得超過1個月,否則必須重新補打,卡介苗超過3個月,要做皮膚測試,沒有反應的才補打)。

補打的時間如下:

6歲時補打破傷風、白喉、口服小兒麻痹疫苗第一劑、B型肝火第一劑、麻疹;隔1個月後接受B型肝炎第二劑;再隔1個月打破傷風、白喉第二劑、小兒麻痹第二劑、B型肝炎第三劑、卡介苗;過了10個月之後,追加B型肝炎第四劑;再隔1個月,補打日本腦炎第一劑,半個月後追加第二劑;隔1個半月後,完成破傷風、白喉接種,以及口服小兒麻痹疫苗第三劑;10個月之後,施打日本腦炎第三劑。

Question 18 寶寶多大開始發牙

每個寶寶身體發育的進度不相同,可能在某方面快,而某方面慢,但是大致上不會離標準太遠,對於所有的家長而言,發牙是一件大事情,因為這是寶寶出生後才長出來的東西,同時也關係到他可以吃的副食品種類,於是爸爸媽媽們就會在意寶寶發牙的時間,而頻頻詢問醫師:我家的寶寶怎麼還不長牙?是不是鈣質不夠呢?

正解

胎兒在母體中約4、5個月大時,牙齒已經在鈣化、成長,出生後到6個月大期間,會長出下門牙,慢一點的也會在7個月大時長出,不過由於這時候由母體帶出來的抗體已經漸漸消失,抵抗力較弱,寶寶又喜歡啃咬東西,便容易感染疾病,而有發燒症狀,為了避免寶寶啃咬不潔的物品,可以用濕紗布去按摩他的牙床,減緩不適感。

Question 19 寶寶還不太會爬,就開始學走路,該怎麼辦

寶寶由躺而坐而爬,最後進展到站立、走路,有一定的發展時程,專家們也一再強調爬行對寶寶的重要性,可是很多寶寶卻越級發展,還不太會爬,就開始興致勃勃地學走路,遇到這種問題,家長們該怎麼辦呢?

正解

七坐八爬,指的是寶寶身體能力的發展時程,有的寶寶快一點,有的慢一點,並沒有太大影響,爬行時會活動全身的肌肉、關節、骨骼與內臟器官,不會爬就會走的寶寶,長大後平衡感與智力的發展,都會不如同齡的孩子,事實上,有些寶寶並不是不會爬,而是懶得爬,家長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遊戲(和他一起爬或拿玩具誘導他),增加寶寶爬的意願。

Question 20 周歲內的寶寶可以帶他出遠門嗎

現代的交通越來越發達,家長也因為眾多的因素,免不了在寶寶幼小的時候出遠門,有時候因為找不到可以托嬰的人,而不得不帶著寶寶走,可是家中的婆婆媽媽卻極力反對,讓爸爸媽媽們左右為難,不知該不該帶著寶寶出遠門?

正解

帶寶寶出遠門,要準備奶粉、尿布、保溫水瓶、衣物……,比大人出門還麻煩,首先要注意的是:寶寶吃得消嗎?如果不是自己開車,一路上換尿布、泡奶、餵奶,都極不方便,因此,醫師並不鼓勵在寶寶1歲以前出遠門(出遊時間不超過4小時),即使出門,也要避免到流行病盛行或衛生條件差的地區,最好自己準備飲水,以免感染沙門氏菌。

初生嬰兒護理七忌

一些年輕的父母,由於缺乏護理初生嬰兒的經驗,餵養上往往不得要領,因此,常常使嬰兒不能很好地吃奶和睡覺,影響嬰兒的健康成長。

初生嬰兒護理應注意7點:

1、注意定時餵奶。

有的母親每當嬰兒一哭,就用奶頭去安撫。

這樣會造成嬰兒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有損嬰兒身體健康。

2、注意捆裹鬆緊適度。

我國許多地方都有捆裹嬰兒的習慣,這對嬰兒的生長發育十分不利。

剛出生的嬰兒,各部位器官發育很快,特別是骨骼生長更快。

長時間捆裹嬰兒,勢必阻礙嬰兒體內血液的流通及骨骼的正常生長。

科學的方法是:每天定時解開包裹,讓嬰兒的四肢得到充分的自由活動,使體內的血液循環通暢。

3、不要讓嬰兒睡一個固定的位置,甚至睡一個固定的姿式,不要形成扁平頭。

避免扁平頭的方法很簡單,只要讓嬰兒經常變換睡覺的姿式就行了。

即每隔1~2天,讓嬰兒由左側臥改為右側臥,然後再改為左側臥或仰臥。

4、烘尿布、烘嬰兒包裹切忌離火太近,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5、忌受驚嚇。

在嬰兒身旁或較近處,不要燃放爆竹之類的東西,也不要撞擊物體或大聲喊叫。

6、寒冬季節,忌在門口換嬰兒包裹,以免嬰兒著涼生病。

7、忌將嬰兒捂蓋太嚴。

有些家長惟恐嬰兒受冷,將嬰兒用小褥子包得嚴嚴的,其實,這對嬰兒健康成長並不好。

開始時你們捨不得把小孩放在床上讓他睡覺,由於過分的愛他而將他抱在手上睡覺.給他培養了必須要在大人的手上睡覺的習慣.當你將他再放在床上睡時,他就沒有安全感了,所以要哭鬧而且不能入睡.

再是白天由於你們有人抱著,他睡得很好了,由於每天睡眠的時間是有定數的,白天睡得多了,晚上本來就沒有多少睡意了,因此他晚上就睡得不好了.小孩的任何生活習慣,都是大人給他培養的,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都一樣.因此,你們現在隨時都要注意培養他的良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是不能再將他抱在手上睡覺,把他放在床上,大人可以陪著他說說話,但不要陪著他睡.讓他自己在床上睡.開始一兩天他睡前可能要哭,但只要過一天最多兩天,他就會習慣了.白天讓他少睡23個小時,晚上他就會睡得很好了.同時還要注意培養他的良好的飲食習慣,小孩才會生長得很好的. 黑白顛倒問題:

從你說的情況看,你的小孩每天的睡眠時間是足夠了.但睡眠時間安排不合理.黑白顛倒了.白天不讓他睡,可以用給他洗冷水臉的辦法控制白天的睡眠,特別是下午不能讓他睡,他白天哭點都沒關係的,總比晚上哭要好點吧.要有意識地訓練他正常的生活習慣,要讓他的作息時間有規律,不要由著他去.小孩每天的睡眠時間總量基本是恆定的,也就是說,他每天睡眠總的時間是基本不變的.那麼,白天睡的時間多了,晚上睡的時間就會少,從而導致小孩夜晚清醒,出現小孩晚上睡不好.

解決的辦法是:讓小孩白天少睡點,把睡眠時間儘量多安排點在晚上,從而讓他養成白天清醒,晚上多睡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睡眠習慣.這樣的話,小孩的生長發育會更好,家長大人也不致那麼累了.

如何消除嬰兒吃奶後打嗝兒呢 可將嬰兒抱起,用食指的尖端在嬰兒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搔癢,搔至孩子發出哭聲,呃逆現象就會很快消失.因為耳朵和嘴角邊緣的神經較敏感,一經搔癢,食道神經便放鬆,呃逆現象也就自然消失了.

小兒打嗝四解法

嬰幼兒常常因吃奶時吞咽過急而致打嗝,輕者打嗝幾分鐘即可自行消失,重者會導致嬰幼兒臉色發青、呼吸困難,以至影響睡眠。

嬰兒為什麼會打嗝呢?

正常小兒與成人一樣,在胸腔和腹腔之間有一層很薄的肌肉,稱為「膈肌」,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開來,起到分隔和保護胸、腹腔器官的作用。

與成人不同的是,嬰兒是以腹式呼吸為主,膈肌還是嬰兒呼吸肌的一部分。

當膈肌收縮時,胸腔擴大,引起吸氣動作;膈肌鬆弛時,胸腔容量減少,引起呼氣動作。

當嬰兒吃奶過快或吸入冷空氣時,都會使植物神經受到刺激,從而使膈肌發生突然的收縮,導致迅速吸氣並發出「嗝」的一聲。

當有規律地發出此種聲音時,這就是所謂的嬰兒打嗝了。

解除嬰幼兒打嗝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當嬰兒打嗝時,先將嬰兒抱起來,輕輕地拍其背,順序是從下向上,餵點熱水。

2.將嬰兒抱起,用一隻手的食指尖在嬰兒的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撓癢,一般到嬰兒發出哭聲,打嗝即會自然消失。

因為嘴邊的神經比較敏感,撓癢可以使神經放鬆,打嗝也就消失了。

3.將嬰兒抱起,刺激其足底使其啼哭,終止膈肌的突然收縮。

4.不要在嬰兒過度飢餓或哭得很兇時餵奶,也是避免寶寶打嗝的措施之一。

小孩剛出生10多天,每次餵完他都會打嗝,請嬰兒打嗝是怎麼回事?我該怎麼辦?

嬰兒專家回答:

嬰兒有隔肌反應,不用擔心!但是一般老人看見嬰兒打隔都說小孩打隔要拉屎

一個月內的嬰兒打嗝是怎麼回事啊?

我的寶寶還沒有一個月,每次吃完奶後(吃的母乳),就會不停的打一陣子嗝。

請問一下專家們,這是不是正常的啊?

我的寶寶現在2個月了,他在1個月的時候每天都會打幾次嗝當時我也是很擔心都是在喝完奶不久的時候我問過醫生他說寶寶打嗝是很正常的他不辛苦的不像大人打嗝,如果他喜歡喝水你可以給點水他喝或給寶寶掃背或者等他自己慢慢停所以不用過於擔心

沒有關係,有時候是寶寶吃得太急了,多拍拍就好了,有人告訴我,只要寶寶一哭,就會止嗝,我試了,還真管用啊,我這個媽媽太狠心了吧,哈哈!

BB打嗝是很正常的啊 `有時打嗝是要大小便的徵兆:我BB也一樣經常打嗝:除了給他喝水~你也可以讓他吸幾口奶~這樣很快就沒事的~`我BB 每次打嗝我都是給他吸幾口奶的~很快就不會了~~

大多數情況下新生兒平均每天大約有18~22小時是在睡眠中。

但往往還有些

新生兒睡眠睡得不安穩,在遇到新生兒睡眠不安時年輕的父母該怎麼辦呢?抓住三

個重點就可迎刃而解。

首先辨別發生的時間

看小兒睡眠不安是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

部分的新生兒白天睡覺很好,可是一

到了夜晚就開始哭鬧不休。

若是這樣,可讓的孩子白天少睡一些,使其疲勞,晚上

睡眠自然好一些了。

寶寶在晚上睡眠時,出現間歇哭鬧或抽泣,這就是夜啼。

孩子一般不會無緣無故地哭,如果他哭個不停,一定是不舒服的原因。

經常出現夜啼不僅會使孩子睡眠不足影響其生長發育,也十分影響父母的休息。

所以,防止孩子夜啼並不是小事。

引起夜啼的原因很多,父母應該細心地尋找一下,如果懷疑是疾病所致,就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只要找到了原因,及時加以去除,小寶貝一定會甜甜美美地入睡的。

1、缺鈣

缺鈣的孩子夜間往往哭鬧。

過去,人們由於缺乏醫學知識,認為孩子夜啼,在外面貼上一張「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的字條,孩子就會好轉。

這種方法顯然是不會有效的。

缺鈣的孩子除有夜啼外,還會有相應的表現,比如孩子會有多汗、枕禿、方顱、囟門閉合晚、肋骨串珠等等。

為孩子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並讓孩子多曬太陽,孩子會好的。

鈣之緣片,內含碳酸鈣(含量最高)、維生素D(人體對鈣離子吸收的載體),吸收非常好,適宜大眾補充。

2、驚嚇

孩子受到驚嚇後,晚上常會從睡夢中驚醒並啼哭,孩子哭的時候常常伴有恐懼表現,在生活中,不難找到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受了驚嚇。

解決的方法是安慰孩子,告訴孩子沒什麼可害怕的,並暫時不要讓孩子直接接觸使他害怕的物體或人,慢慢孩子會安穩入睡的。

3、患病

許多疾病,譬如感冒及各種急性傳染性疾病的患病期間,孩子都會在睡後哭鬧。

一些慢性疾病,如貧血、結核等,也會使孩子因為難受而在睡中哭鬧。

此外,孩子鼻子不通氣、患了蟯蟲病等,也常常使孩子夜間啼哭。

由於疾病引起的,只要治好了原發病,孩子就會安然入睡。

4、衣被因素

孩子蓋得太厚,會使孩子因熱而煩躁,出現啼哭;被子蓋得太少,冷的刺激也會使孩子啼哭。

褥子鋪得不平,小衣服過緊或衣服的系帶硌了孩子,會使孩子哭鬧。

此外,還應該查查床上有什麼東西硌著或扎著孩子,只要找到原因,孩子感到舒服了,啼哭就會停止。

5、飢餓

比較定時的哭鬧同孩子飢餓有關。

母乳餵養者,母親不必拘泥餵奶的間隔時間,當孩子餓時就讓孩子吃,孩子吃奶中睡著了,可以彈彈孩子的小腳心讓孩子吃飽再睡。

人工餵養的孩子,應考慮適當增加餵奶量,並查一下奶的質量,是否加水過多等。

6、尿憋

大一些的孩子經訓練,已知控制小便,但在夜裡他還不會自己起來尿尿,有時孩子會說尿尿,但很多時間,孩子是用哭來表示自己要尿尿的。

父母只要摸到這個規律,為孩子把過尿後,孩子便會繼續入睡。

如果父母不明白孩子哭的含意,孩子就可能尿床。

7、晝夜顛倒

有些孩子白天睡得多,夜裡便精神十足,當父母因疲倦不理他時,孩子就會用哭抗議。

糾正的方法是白天減少孩子的睡眠時間,多逗孩子,晚上孩子睡眠會有所改善。

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的生活有了規律,就會白天興奮晚上安眠的。

8、需要愛撫

有些孩子哭鬧是在撒嬌,他是想用哭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讓父母抱抱自己或給予愛撫。

這些孩子的父母常常是工作過忙,照顧孩子時間少,或片面強調了對孩子的「自立」培養,使孩子出現「皮膚飢餓」。

只要父母給孩子多一些愛撫,孩子的需滿足了,就不再哭鬧了。

對於總是夜啼的孩子,父母為其按摩,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方法為:家長用大拇指從孩子的拇指指尖處沿拇指外側推向孩子的掌根處,做50-100次;由無名指指尖沿掌面推向掌根處,做50-100次;沿前臂掌面正中,從腕關節推向肘關節,20-30次;從腕關節沿前臂大拇指掌側面向肘關節推30次,掐掐孩子手掌面與腕的橫紋中點;掐掐孩子手指尖的十宣穴;揉孩子頭頂百會穴20-50次;自下而上為孩子捏脊3遍。

最後若懷疑為疾病及早診治

上述情況都不存在,而母親在孕期有維生素D和鈣劑攝入量不足的情況,新生兒

可能有低鈣血症,該病的早期也表現睡覺不踏實,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補充維

生素D和葡萄糖酸鈣以糾正。

如果除睡眠不安還伴有發燒,不吃奶等其他症狀時,應去醫院請大夫檢查診治

(1)如果嬰兒健康時,是否黑白顛倒。

有的嬰兒白天睡得太多,夜間不睡覺、很精神,大人不哄不抱便啼哭不止。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白天成年人應多逗嬰兒玩,使他逐漸形成白天醒、夜間睡的好習慣。

(2)如果是病態:

a。

首先考慮是否嬰兒患了佝僂病。

由於生後沒有及時添加魚肝油製劑及輔助食物,單純母乳餵養滿足不了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小兒患了佝僂病,夜間就會啼哭。

治療方法是補充維生素D製劑並及時添加輔助食物和多曬太陽等。

b。

小兒是否患了腸道痙攣病。

由於腹部大量積氣,排不出氣,引起腹痛。

此病常於夜間發作,嬰兒下肢捲曲劇烈啼哭。

治療方法是發作時讓嬰兒俯臥,腹部墊個枕頭;為了減少腸內積氣,餵奶後要把嬰兒豎著抱起,輕拍背部讓他打打嗝;再有,減少腸內積氣,牛奶中的糖一定不要超過5~8%的比例,免得糖分過多引起發酵產生氣體。

c。

是否患了蟯蟲症。

蟯蟲寄生在人的腸道,並在夜間常常爬到肛門周圍產卵,嬰兒因肛門刺癢而哭鬧。

如果患了蟯蟲症,要服驅蟲藥驅蟲,同時要勤洗屁股和塗蟯蟲膏,也要勤換褲衩,勤曬被褥等,力爭周歲時穿滿襠褲子為佳。

d。

如果由於餵養不當,奶量不足時,應及時增加奶量和輔助食品。

如果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也應注意一下奶的質和量,比例是否合適等。

有些寶寶專門「上夜班」,許多新爸爸和新媽媽煩惱萬分,疲憊不堪。

其實寶寶休息時間完全可以由爸爸媽媽調教,「夜哭郎」是有辦法改變的。

白天快樂多多

新媽媽和新爸爸要讓寶寶白天的生活快樂。

新媽媽可以多和寶寶說說話;拿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給寶寶看,給他們講解;讓寶寶接觸不同質地的東西,如棉布、絨布、尼龍、絲綢、毛絨玩具、塑料和木頭等。

爸爸媽媽也可以適當多抱寶寶在家裡或戶外走走,讓寶寶看看精彩的世界。

新爸爸和新媽媽應幫助寶寶進行適當運動,消耗體力,如定時讓寶寶趴著,這是一種很好的鍛鍊,能增強寶寶的肺活量和鍛鍊頭頸部肌肉也可以定時幫寶寶做被動體操。

減少寶寶白天睡眠的時間,減少白天的哺乳量,一次不讓寶寶吃得過飽,媽媽給寶寶餵完奶要多逗孩子玩,待寶寶玩累了再睡。

寶寶白天睡覺時間不宜過長,以1~2個小時為好,超過2小時,就應叫醒寶寶,餵奶、玩耍。

夜裡營造夢鄉

夜幕降臨,先給寶寶洗一個溫水澡,再為寶寶進行按摩,能幫助寶寶安靜下來。

睡前讓寶寶喝一些奶,有助於寶寶心滿意足地入睡,但要注意千萬不能讓寶寶含著奶頭入睡。

睡前將寶寶用被單裹緊,會使寶寶有安全的感覺,利於寶寶入睡。

媽媽可以輕輕地撫摸寶寶的頭部,從頭頂向前額方向,同時可小聲哼唱催眠曲。

為寶寶營造一個寧靜、美好、和諧的入睡環境。

分辨哭鬧屬性

如果寶寶夜間哭鬧不止,先排除尿濕、飢餓、病痛等因素。

屬於情緒性哭鬧時,爸爸媽媽可安撫寶寶,使其漸漸入睡;也可置之不理,寶寶哭鬧累了,自然會睡去,一段時間後,寶寶會養成自己安撫自己,自己入睡的習慣。

及時提醒

如果以上招數都以失敗告終,就需要請兒科醫生幫忙,請他為寶寶開一種安全且無癮性的鎮靜劑。

當夜晚來臨,寶寶入睡的時間到了,你可以遵照醫生指導的劑量,餵寶寶吃藥。

一般服用一周左右,寶寶就能養成習慣。

這時,寶寶就不必依靠藥物了。

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朱泓稱,小孩夜哭原因多,如飢餓、缺鈣、生病、受驚嚇等都可能造成。

她提醒年輕父母:如果嬰兒長時間夜哭,極有可能是生了病,要及時到醫院檢查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孩子越小,大腦發育越快,需要睡眠時間就越多。

睡眠一般小孩睡眠有深睡、淺睡的分別,一般小的時候,相對來說,淺睡的時間比較多。

比如剛生下來的新生兒,一個睡眠周期差不多45分鐘左右,有一半的時間在淺睡,有一半的時間是深睡。

淺睡的時候,小孩表現為,比如他有一些微笑,或者噘噘嘴、做一些鬼臉,呼吸不均勻,胳膊腿動一動,有時哼哼有點聲音,這屬於一種正常的現象。

家長不要認為他睡得不踏實,實際上這個孩子淺睡狀態就是這樣的,所以家長不必以為孩子是否餓了或者尿尿了,或者不舒服了,去護理,去過渡關照他,怕他睡得不踏實,所以不要去管他,反而有好處。

因為淺睡的時候,大腦的發育很重要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大人淺睡的時候一般在做夢,到清晨的時候淺睡就做夢,小孩也可能在做夢,不過他不會說。

在淺睡的時候,實際上他白天看到的、聽到的一些東西在大腦里儲存,有的時候大腦蛋白質的在合成,有的時候大腦做夢刺激,也是幫助大腦發育的,白天刺激不夠,睡夢的時候也可以接受這些刺激。

淺睡來說,對孩子的腦部發育越有作用的,所以越小的孩子淺睡時間越長。

特別是到晚上的時候,因為一個睡眠周期接著一個睡眠周期,晚上的時候應該讓他多睡一會兒,淺睡的時候不要打擾他。

他可以從一個睡眠周期進入到另外一個睡眠周期,時間慢慢延長了。

白天不用弄醒他,跟他玩,因為生下來的時候,小孩沒有日夜的節律,白天晚上都一樣,就靠大人慢慢培養他。

白天多叫醒他,逗他玩,說話呀,聽聽音樂,抱抱玩玩,晚上少打擾他,除了餓了要吃奶,剩下的時間多睡睡。

差不多到二個月的時候就有晝夜節律了。

寶寶睡覺不踏實、哭鬧的原因和對策

1、缺微量元素,血鈣降低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設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安穩,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如果缺鈣,寶寶的鹵門就閉合得不好;如果缺鋅,一般嘴角都會潰爛。

2、太熱、太冷

3、太乾燥,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興奮,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

免得寶寶因過於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

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

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

蓋的東西要輕、軟、乾燥。

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

5、注意肛門外有無蟯蟲。

6、很多媽媽看到寶寶晚上哭醒會以為孩子餓了,然後就給孩子餵奶,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習慣。

7、積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飽也會導致睡眠不安。

建議餵粥、面等固體食物應在臨睡前至少兩三小時喂,睡前再喝一點奶。

8、母乳寶寶的戀奶。

(這個很多母乳寶寶都存在的情況)

9、晚上一定要餵奶的話,要注意:

儘量保持安靜的環境。

當晚上餵奶或換尿布時,不要讓孩子醒透(最好處於半睡眠狀態)。

這樣,當餵完奶會換完尿布後,會容易入睡。

逐漸減少餵奶的次數,不要讓孩子產生夜間吃奶的習慣。

10、如果寶寶因為夜裡想尿尿就醒,本人覺得應該給他用尿不濕,這樣不至於因為把尿影響寶寶睡覺。

如果有用尿不濕的話,一定是尿不濕包得太緊。

11、發現孩子有睡意時,及時放到嬰兒床里。

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著或搖著他入睡。

那麼每當晚上醒來時,他就會讓你抱起來或搖著他才能入睡。

12、不要讓嬰兒含著奶嘴入睡,奶嘴是讓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覺用的,若干孩子含著奶嘴睡著了,在放到床上前,請輕輕將奶嘴抽出。

13、寶寶哭鬧,不要及時做出反應,等待幾分鐘,因為多數小孩夜間醒來幾分鐘後又會自然入睡。

如果不停地哭鬧,父母應過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燈,也不應逗孩子玩、抱起來或搖晃他。

如果越哭越甚,等兩分鐘再檢查一遍,並考慮是否餓了,尿了,有沒有發燒等病兆等。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不適的原因,夜裡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習慣了,如果他每次醒來你都立刻抱他或給他餵東西的話,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建議寶寶夜裡醒來時(應該都是迷迷糊糊的),不要立刻抱他,更不要逗他,應該立刻拍拍他,安撫著想辦法讓他睡去。

一般如果處在迷糊狀態的寶寶都會慢慢睡去。

大了,有時候夜裡也醒,還哼哼唧唧的。

一開始老要去抱他,然後他就完全醒了,要好久才重新入睡。

後來想是不是做夢呢,於是就在旁邊看著他,不去驚擾他,果然,一會兒,沒聲了,繼續睡了。

14、被子或者睡覺姿勢不舒服

15、分離焦慮(大家常說的"怕生",英文叫 separation anxiety).這個在寶寶9-18個月最嚴重,除了表現在依戀/不願分開父母和非常熟悉的人,怕見生人,在陌生環境中自我保護意識強(我兒子的表現:在家裡活躍的很,一刻不停,又笑又叫,是個小霸王;一到外邊就表情嚴肅,不苟言笑,陌生人一逗就撇嘴要哭)外,就表現在晚上睡眠醒得多,睡得輕,對外界警醒(我兒子除了經常半夜啼哭(但並不醒來)之外,有時在剛睡著後不久或早晨4,5點快真正醒來之前會翻身坐起來,看不到大人就哭,我一般抱起來哄哄拍拍,不到1分鐘放到床上能接著睡。

但半夜他如果迷糊中哭起來,這一招沒用,只能等他自己鬧累了自己睡去)。

書上也沒說什麼有效的辦法,因為這是寶寶成長發育的一個階段(當然寶寶都有個體差異,有的寶寶就沒什麼問題),只是提了一些建議,希望有幫助:1。

睡前哄,拍寶寶不要時間太長,在寶寶睡著之前離開,讓寶寶自己睡著。

不要大人抱著睡著。

2。

白天要有一定長的時間和寶寶親密得玩,讓他/她意識到爸爸媽媽很愛她,會給他充足的關愛。

3。

和寶寶玩捉迷藏,讓ta意識到即便ta看不到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其實也在ta周圍。

4。

經常帶到外邊看看,不要天天悶在家裡,只熟悉家裡的環境。

祝寶寶健康快樂!

到中藥店買20克蟬蛻(就是爬猴皮)洗凈熬茶餵幾天就好了

寶寶睡覺不踏實的原因和對策

1、缺微量元素,血鈣降低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設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安穩,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如果缺鈣,寶寶的鹵門就閉合得不好;如果缺鋅,一般嘴角都會潰爛。

2、太熱、太冷

3、太乾燥,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興奮,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

免得寶寶因過於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

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

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

蓋的東西要輕、軟、乾燥。

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

5、注意肛門外有無蟯蟲。

6、很多媽媽看到寶寶晚上哭醒會以為孩子餓了,然後就給孩子餵奶,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習慣。

7、積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飽也會導致睡眠不安。

建議餵粥、面等固體食物應在臨睡前至少兩三小時喂,睡前再喝一點奶。

8、母乳寶寶的戀奶。

(這個很多母乳寶寶都存在的情況)

9、晚上一定要餵奶的話,要注意:

儘量保持安靜的環境。

當晚上餵奶或換尿布時,不要讓孩子醒透(最好處於半睡眠狀態)。

這樣,當餵完奶會換完尿布後,會容易入睡。

逐漸減少餵奶的次數,不要讓孩子產生夜間吃奶的習慣。

10、如果寶寶因為夜裡想尿尿就醒,本人覺得應該給他用尿不濕,這樣不至於因為把尿影響寶寶睡覺。

如果有用尿不濕的話,一定是尿不濕包得太緊。

11、發現孩子有睡意時,及時放到嬰兒床里。

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著或搖著他入睡。

那麼每當晚上醒來時,他就會讓你抱起來或搖著他才能入睡。

12、不要讓嬰兒含著奶嘴入睡,奶嘴是讓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覺用的,若干孩子含著奶嘴睡著了,在放到床上前,請輕輕將奶嘴抽出。

13、對4~6個月的嬰兒哭鬧,不要及時做出反應,等待幾分鐘,因為多數小孩夜間醒來幾分鐘後又會自然入睡。

如果不停地哭鬧,父母應過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燈,也不應逗孩子玩、抱起來或搖晃他。

如果越哭越甚,等兩分鐘再檢查一遍,並考慮是否餓了,尿了,有沒有發燒等病兆等。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不適的原因,夜裡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習慣了,如果他每次醒來你都立刻抱他或給他餵東西的話,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建議寶寶夜裡醒來時(應該都是迷迷糊糊的),不要立刻抱他,更不要逗他,應該立刻拍拍他,安撫著想辦法讓他睡去。

一般如果處在迷糊狀態的寶寶都會慢慢睡去。

大了,有時候夜裡也醒,還哼哼唧唧的。

一開始老要去抱他,然後他就完全醒了,要好久才重新入睡。

後來想是不是做夢呢,於是就在旁邊看著他,不去驚擾他,果然,一會兒,沒聲了,繼續睡了。

14、被子或者睡覺姿勢不舒服

15、分離焦慮(大家常說的"怕生",英文叫separation

anxiety).這個在寶寶9-18個月最嚴重,除了表現在依戀/不願分開父母和非常熟悉的人,怕見生人,在陌生環境中自我保護意識強(我兒子的表現:在家裡活躍的很,一刻不停,又笑又叫,是個小霸王;一到外邊就表情嚴肅,不苟言笑,陌生人一逗就撇嘴要哭)外,就表現在晚上睡眠醒得多,睡得輕,對外界警醒(我兒子除了經常半夜啼哭(但並不醒來)之外,有時在剛睡著後不久或早晨4,5點快真正醒來之前會翻身坐起來,看不到大人就哭,我一般抱起來哄哄拍拍,不到1分鐘放到床上能接著睡。

但半夜他如果迷糊中哭起來,這一招沒用,只能等他自己鬧累了自己睡去)。

書上也沒說什麼有效的辦法,因為這是寶寶成長發育的一個階段(當然寶寶都有個體差異,有的寶寶就沒什麼問題),只是提了一些建議,希望有幫助:1。

睡前哄,拍寶寶不要時間太長,在寶寶睡著之前離開,讓寶寶自己睡著。

不要大人抱著睡著。

2。

白天要有一定長的時間和寶寶親密得玩,讓他/她意識到爸爸媽媽很愛她,會給他充足的關愛。

3。

和寶寶玩捉迷藏,讓ta意識到即便ta看不到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其實也在ta周圍。

4。

經常帶到外邊看看,不要天天悶在家裡,只熟悉家裡的環境。

小兒由於年齡、飲食、排便習慣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數可以不盡相同。

嬰幼兒糞便的次數和性質常反映著小兒胃腸道的生理和病理狀態。

母乳餵養兒、人工餵養兒以及混合餵養兒在排便次數上、糞便性狀方面各有特點。

我們如果掌握了這些特點,就可以通過嬰幼兒糞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況,及時調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進嬰幼兒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預防和減少腹瀉,並可以及早地發現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一、 母乳餵養兒糞便:未加輔食的母乳餵養嬰兒,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藥膏狀,或有種樣的顆粒,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呈酸性反應,有酸味但不臭。

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

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而照常增加,不能認為有病。

嬰兒在加輔食後大便次數可以減少。

1周歲以上的小兒大便次數右減至一天一次。

二、 人工餵養大便:以牛乳餵養的嬰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硬,呈中性或鹼性反應。

由於牛奶中的蛋白質多,有明顯的蛋白分解後的臭味。

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則排便次數增加,便質柔軟。

三、 混合餵養兒糞便:無論人乳或牛乳餵養,若同時加食澱粉類食物,則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單純牛奶餵養稍減,呈暗褐色,臭味增加。

若將蔬菜、水果等輔食加多,則大便與成人近似。

初加菜泥時,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綠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

實際上這種現象是健康嬰兒更換食物時常有的事。

如果沒有腹瀉,不必停止加輔食,數日以後胃腸習慣了,這種情況隨之消失。

對嬰幼兒糞便性狀的觀察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

如果嬰兒糞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

如果糞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吃澱粉類的食物。

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糞便的顏色與膽汁的化學變化有關。

在小腸上部時由於膽紅素及膽紅素的作用,故呈黃綠色;到結腸時膽綠素還原成膽紅素,而呈黃色。

母乳餵養兒的大便偏酸性,可因氧化性細菌作用將膽紅素變為膽綠素,所以母乳餵養兒的正常糞便略呈綠色。

但牛乳餵養兒的糞便偏鹼性,可以進一步還原變為無色的糞膽原,所以大便顏色較淡。

如果牛乳餵養兒排出綠色大便,則表示腸的蠕動加速或腸道有炎症,為腹瀉的一種象徵。

有些家長沒有這方面的知識,錯誤地認為孩子排綠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種驚嚇,這是錯誤的。

有些疾病可以從嬰幼兒的糞便中反映出特點。

如果小兒有膽道梗阻情況,則大便呈灰白色。

胃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了鐵劑,可排出黑色的大便,有的似柏油樣。

如果大便中帶有鮮紅的血絲,可能由直腸息肉、結腸息肉和肛門裂所致,應做進一步的檢查。

若除有血液外,同時含有大量的粘液而糞質較少,結合病兒陣發性腹痛的症狀,可考慮是否為腸套疊。

如果大便帶有膿血並有腥臭味,可考慮為痢疾。

總之,細心觀察的父母能從嬰幼兒的糞便中及時地發現問題。

若為食物結構搭配不當導致的消化不良,通過及時調整搭配,適當減少某一類食物的入量,使異常的大便得到糾正。

但如果糞便異常不屬一般消化不良情況,且合併有全身症狀,應立即送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免延誤。

如果嬰兒大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

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餵食澱粉類的食物。

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若母乳餵養的孩子大便水樣,這時可縮短每次餵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

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於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

必要時母親可在餵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如何消除嬰兒吃奶後打嗝兒呢 可將嬰兒抱起,用食指的尖端在嬰兒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搔癢,搔至孩子發出哭聲,呃逆現象就會很快消失.因為耳朵和嘴角邊緣的神經較敏感,一經搔癢,食道神經便放鬆,呃逆現象也就自然消失了.

小兒打嗝四解法

嬰幼兒常常因吃奶時吞咽過急而致打嗝,輕者打嗝幾分鐘即可自行消失,重者會導致嬰幼兒臉色發青、呼吸困難,以至影響睡眠。

嬰兒為什麼會打嗝呢?

正常小兒與成人一樣,在胸腔和腹腔之間有一層很薄的肌肉,稱為「膈肌」,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開來,起到分隔和保護胸、腹腔器官的作用。

與成人不同的是,嬰兒是以腹式呼吸為主,膈肌還是嬰兒呼吸肌的一部分。

當膈肌收縮時,胸腔擴大,引起吸氣動作;膈肌鬆弛時,胸腔容量減少,引起呼氣動作。

當嬰兒吃奶過快或吸入冷空氣時,都會使植物神經受到刺激,從而使膈肌發生突然的收縮,導致迅速吸氣並發出「嗝」的一聲。

當有規律地發出此種聲音時,這就是所謂的嬰兒打嗝了。

解除嬰幼兒打嗝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當嬰兒打嗝時,先將嬰兒抱起來,輕輕地拍其背,順序是從下向上,餵點熱水。

2.將嬰兒抱起,用一隻手的食指尖在嬰兒的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撓癢,一般到嬰兒發出哭聲,打嗝即會自然消失。

因為嘴邊的神經比較敏感,撓癢可以使神經放鬆,打嗝也就消失了。

3.將嬰兒抱起,刺激其足底使其啼哭,終止膈肌的突然收縮。

4.不要在嬰兒過度飢餓或哭得很兇時餵奶,也是避免寶寶打嗝的措施之一。

小孩剛出生10多天,每次餵完他都會打嗝,請嬰兒打嗝是怎麼回事?我該怎麼辦?

嬰兒專家回答:

嬰兒有隔肌反應,不用擔心!但是一般老人看見嬰兒打隔都說小孩打隔要拉屎

一個月內的嬰兒打嗝是怎麼回事啊?

我的寶寶還沒有一個月,每次吃完奶後(吃的母乳),就會不停的打一陣子嗝。

請問一下專家們,這是不是正常的啊?

我的寶寶現在2個月了,他在1個月的時候每天都會打幾次嗝當時我也是很擔心都是在喝完奶不久的時候我問過醫生他說寶寶打嗝是很正常的他不辛苦的不像大人打嗝,如果他喜歡喝水你可以給點水他喝或給寶寶掃背或者等他自己慢慢停所以不用過於擔心

沒有關係,有時候是寶寶吃得太急了,多拍拍就好了,有人告訴我,只要寶寶一哭,就會止嗝,我試了,還真管用啊,我這個媽媽太狠心了吧,哈哈!

BB打嗝是很正常的啊 `有時打嗝是要大小便的徵兆:我BB也一樣經常打嗝:除了給他喝水~你也可以讓他吸幾口奶~這樣很快就沒事的~`我BB 每次打嗝我都是給他吸幾口奶的~很快就不會了~~

對於嬰幼兒喉嚨中粘稠痰液,除給予必要的抗感染和對症處理外,也能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收到很好的療效。

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宜保持在18-22C,相對濕度55%-65%,同時宜多給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這樣,喉嚨中的痰液不至於過分粘稠,痰液也就很容易咳出來。

二、配合選用化痰的藥物,使痰液稀釋,有利於痰液的排出。

三、經常給孩子翻身或拍背,一方面可以促進肺部的血液循環,另方面拍背可使支氣管內的痰液變得鬆動,易於排出。

正確的方法是:病兒應取側臥位或抱起側臥,父母五指微曲成半環狀,即半握拳,然後輕輕拍打病孩的背部,右側臥拍打左側背部,左側臥,反之亦然。

兩側交替進行。

叩擊力量不宜過大,從上而下,從外向內,依次進行。

每次拍打幾分鐘,每天2-3次。

四、對於孩子口腔粘稠痰液,父母有時可用手指包上清潔的紗布,輕輕地去除孩子口腔深部的痰液,保持呼吸道的暢通。

(此法慎行)

五、讓孩子吸入熱、潤的氣體,使粘稠的痰液變稀,有助於排出。

例如水罐法,即將沸水倒人罐內,讓孩子口鼻對準罐口持續吸入。

當然,切記要注意別讓孩子燙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嬰兒睡眠少怎麼辦 教你幾招提高寶貝睡眠質量

導讀: 對於新生寶寶而言,睡覺無疑是他生活中的主題,良好的睡眠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重要保障。新生兒除了吃奶以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有很好的睡眠質量。那麼新...

寶寶晚上不睡覺怎麼辦?

寶寶在出生的第一年內,正常情況下,平均每天睡眠的時間約十二到二十個小時,比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多很多。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不知道白天與晚上的區別的。但是寶寶出生後就面臨了晝夜的問題,成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