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家長,別總對假期的孩子說真拿他沒辦法,因為你可能就沒有想辦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直以來,對於假期,父母和孩子有著截然相反的態度。


沒有哪個學生不對假期熱切盼望的,假期的美好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表達出來的。

在假期,每個學生都決心做一個別樣的三好學生——吃好、睡好、玩好。

在假期,學生最好的狀態應該是「四好」,前面三好之外,再加上學好。

可正就是在學好上,父母和孩子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甚至產生了激烈的矛盾衝突。

於是,作為父母的,很害怕假期的到來。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假期的到來,就是各種麻煩的到來,想想都頭大。

面對孩子的各種不聽話,家長們異口同聲:真拿他沒辦法。

真的就沒有辦法嗎?不一定,因為你可能本來就沒有想辦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學習是孩子的職責,即使在假期,孩子還是學生。

如何做好玩與學的平衡,考驗的是家長的智慧。


首先、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充實的假期計劃

很多孩子的假期過得很頹廢,整天就是吃吃睡睡玩玩,時間一長連自己也覺得無聊。

可是又不知道該幹什麼,所以就只能繼續這樣稀里糊塗下去了。

因此,對於孩子即將到來的假期,家長首先要心中有數,先有自己的想法。

然後再和孩子討論,有原則有底線也有靈活度的討論。

這樣孩子覺得父母尊重了他,也給他提出了要求,自然樂於接受。

接下來,父母就成了孩子假期計劃的參與者和監督者。

孩子的行為皆有依據,怎麼會再拿孩子沒辦法呢?

其次、遇到問題要運用智慧,不可簡單粗暴

假期應該是孩子接受書本、學校教育之外教育的大好時機。

只是遺憾的是,很多孩子正好相反,在假期非但沒有受到好的社會、人生教育,反而沾染了很多的毛病,甚至不良習氣。

有一種教育現象是,一加一等於零。

指的是一個孩子經過一學期的學校教育,各方面都有進步,但是經過一個假期之後,學校教育效果被抵消。

其實,所謂的成長就是在對問題的改正中進步。

孩子每一次出現問題,犯了錯誤,正是家長培養孩子的好時機。

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只是簡單的呵斥、打罵,體現的就是隨意運用家長的威權,雖然孩子的行為被制止了,但是他的內心卻留下了創傷。

特別是孩子比較大的時候,比如初中生、高中生,簡單粗暴的管教只能起相反的作用。

至於該有怎樣的智慧,每個孩子都不同,方式方法也不同。

但是,只要你是一個樂於為教育孩子動腦筋的家長,方法總會有很多。

第三、言傳身教的作用不可忽視

不可否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來自父母。

假期,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大為增加,那麼是要上演矛盾不斷還是其樂融融,關鍵要看父母的行為。

當父母說拿他沒辦法的時候,也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信度不斷降低。

比如,當父母拿著手機在看視頻的時候,卻要求孩子別玩遊戲了,孩子怎麼能信服呢?

在假期,家長需要克制,需要檢視自己的言行,讓自己的行為成為孩子的榜樣,至少讓孩子無可挑剔,然後再去給孩子提出要求,效果才會好。

現如今,培養孩子的艱辛已經不是為孩子的衣食而付出很多,而是思考如何教育孩子的心苦。

只要用心,就能找到教育自己孩子的最佳方式。

別輕易說拿孩子沒辦法,因為辦法總比問題多。

原創內容,版權受保護,違者必究。


真心寫作,只為學子圓夢。

您的每一分點讚、讚賞,都是我繼續下去的動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好習慣」,請避開這三種錯誤方法!

一切培養習慣的行為都要首先順應兒童的天性,讓他在愉悅感中去慢慢形成。習慣既是一種表達人與人之間差異的相對的行為,又有其普世適用的絕對的價值標準。要養成學習的習慣,而不是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學習樣子的...

這5點傷害孩子一生的行為,很多家長都還在做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必須用一生用心去從事的事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受益一生,相反,不好的家庭教育也會害了孩子。下面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