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媽媽不逼孩子道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寶寶做錯了事,他會說「對不起」嗎?也許很多媽媽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寶寶為何不愛道歉?

01

「我沒有錯呀!」

有時候,寶寶真的不知道自己錯了。

對寶寶來說,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值得嘗試。

寶寶天性好奇,喜歡探索各種新事物,他會在翻看陽台時摔破花盆,會嘗試把遙控汽車放到水裡開,會把媽媽記帳的小冊子塗得面目全非,會把別的小朋友的新奇玩具搶過來玩。

你很生氣,可是寶寶真的不明白,對和錯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02

「如果認錯,就會被罰。

當寶寶第一次犯錯時,如果已經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但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時,寶寶會如實向家長匯報。

這個時候,有些家長會認為,應該給寶寶一點教訓,讓寶寶「長點記性,下次不會再犯」。

寶寶確實長記性了,那就是「如果認錯,就會被罰。

」當寶寶又一次犯錯時,他就會想:「如果我不承認,媽媽就不會懲罰我了吧?」於是寶寶開始嘗試說謊,或是找替罪羊,來避免受到懲罰,因此死不認錯。

03

「爸媽也不認錯呀!」

不少家長明明答應帶寶寶去遊樂園,無故取消了,還振振有詞;不小心踩壞了寶寶的玩具,一句「回頭再買新的」就把寶寶的心疼和氣憤打發了;爸爸不小心把重要物件弄丟了,不是跟媽媽說「對不起」,而是責怪媽媽怎麼不收好。

家長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對待錯誤如此態度,寶寶自然是有樣學樣,從不道歉了。

04

「當眾認錯,太害羞了。

在大庭廣眾之下,每個寶寶都希望獲得大家的讚美,如果這時候寶寶出錯了,就此認錯,寶寶會覺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會讓寶寶產生很強的牴觸情緒,從而拒絕承認錯誤,拒絕道歉。

比如,家裡來客人了,還給寶寶帶禮物了,寶寶非常開心,奔跑過去迎接,結果打翻了果盤,媽媽當眾責怪說:「怎麼這麼不小心?!」寶寶會「哇」的一聲哭出來,本能地分辯:「不是我!」

5招讓寶寶學會道歉

學習道歉,對於寶寶來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他們對於情緒、事理等有更多的了解,要經歷一個過程,同時,還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

01

學會換位思考

教寶寶體會歉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換位思考,比如當寶寶毀壞了東西的時候,可以提醒寶寶也曾有過的類似體驗,「上回你的飛機被牛牛弄壞了,你是不是也很傷心?」 耐心向孩子解釋,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裡。

如果這樣還不行,下次要設計換位實驗,讓孩子體會被欺負、被冤枉的感覺,明白人際交往的邊界在哪裡。

02

及時鼓勵不可少

當孩子做錯事,家長要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以及給別人帶來的麻煩,語速稍緩,語調稍低,眼睛對視,表情嚴肅但不嚴厲。

然後問孩子,這樣做對嗎?今後怎麼做?一邊問,一邊觀察孩子,如果孩子知道錯了,表示會改正,孩子道歉後就要鼓勵孩子幾句,或者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樣做能很好地強化做錯事要道歉的行為。

需要提醒的是,父母千萬不要在寶寶做錯事後,一味地批評、指責寶寶,這樣易導致寶寶產生逆反心理,以後犯錯時就會總想找藉口推脫。

03

道歉不是一種形式

讓孩子學會道歉,目的是讓孩子學會關心、理解、尊重和擔當,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父母應謹記,道歉不是草草一句話的形式,應該教會孩子真正向別人表示歉意,除了口頭表達外,還可以通過行動來對自己做錯的事做出彌補,並在以後的過程中糾正自己的錯誤。

這樣,孩子才算真正學會「道歉」,並能把學到的「道歉哲學」貫徹到底。

04

家長做好榜樣

父母是否能在生活中適宜而自然地說「抱歉」或「對不起」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相反,如果父母即便是自己的過失也很少致歉,那麼,當他們要求孩子這樣做時,孩子會在心裡覺得不公平,他會在心裡說:你們總來要求我,為什麼你們自己都不這樣做?

05

事先定好規矩

批評是為了今後不批評,道歉是為了今後不道歉,針對孩子的習性,事先和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行為規範,是為長久之計。

開始可以很簡單,比如,不許欺負別的小朋友;給別人添麻煩要道歉。

定下規矩就要做到。

版本半年更新一次,慢慢添加重要而又容易被孩子忽視的內容。

有了規矩,一旦孩子違規了,他就會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而知錯是道歉的前提。

溫馨提示:要分辨寶寶的無心之錯

孩子想當眾表現能幹,摔壞了物品;孩子好奇打翻了媽媽的化妝品;孩子很久沒有新玩具了,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玩一會兒;孩子想幫忙而扔掉了裝有物品的袋子……孩子無心之錯,其實一兩句話化解即可。

但有些家長當場就拉下臉來,嚴加訓斥,要寶寶認錯並道歉。

孩子迫於壓力道歉了,但內心卻受到了傷害。

很多時候,孩子的錯,家長也要反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的錯?丨聽跳跳講故事

小朋友們,聽跳跳講故事啦!今天的故事裡,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總是因為「是誰的錯」從早到晚吵鬧不休。一起玩耍的兄妹、好朋友不可避免地會一起闖禍,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們並不是故意的。可在事情發生之後,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