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家長不知道,孩子在幼兒園不開心是因為早教班做過這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早教效果遠比口號有用的多!」

現在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除了培訓班之外,專門針對0-3歲寶寶的早教中心也層出不窮。

可任他們怎麼宣傳,怎麼打電話邀約,我身邊不少父母心中仍有疑慮,原因就是這些早教班打出的口號太誇大,讓人不敢相信!

噱頭打的響,效果真的好嗎?很多寶媽親身經歷說明並沒有什麼用,寶寶不但沒有得到進步,還出現了各種問題!所以誇大其詞的口號並不能代表效果,父母們都要擦亮眼睛選擇對寶寶有效果的早教品!

孩子的早教效果如何衡量?很多家長在跟風給孩子報讀早教機構後,開始在思考這個問題。

全球著名心理學家、腦神經科學家迪金森教授表示,0-3歲的兒童有超過2500個年齡階段發展指標可以衡量,3-12歲的兒童也有超過2000個核心發展衡量點,目前很多早教機構不能完全提供給家長滿意的答案。

當前的早教市場五花八門,讓家長很難選擇。

不過,在小可看來,早教其實大部分時間教的是家長,目的是為了讓家長變得更專業,如果只是讓孩子去早教機構玩,那完全沒必要。

由於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隔代教育,家長更需要學會觀察孩子,提升家中教育的技巧。

談及現在的孩子都玩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小可認為可以玩,這跟玩車、積木等玩具一樣,但要明確為什麼而玩。

家長如果是為了孩子不煩他而讓他們玩,或者是為了孩子打發時間,那麼就不好了。

讓孩子玩ipad要帶著學習目的去玩,且要控制好時間,否則會對小孩的社交能力和專注力造成影響,iPad這種玩具對孩子的早教來說只能閒暇怡情,真正對寶寶有用的玩具還得是科學的、專業的、連續性強的早教玩具。

小孩的潛能能否利用早教被開發?小可認為可以。

如果從專業的角度分析,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讓幾個小孩在一起玩,通過不同的遊戲活動設置以及提供各種各樣的體驗式環境,激發出孩子不同的行為表現,豐富其個人的經歷,促進神經突觸之間的連接,提高連接密度,從而促進孩子大腦的發展,增加孩子的知識和技能,提升孩子內在和外在的綜合能力,給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潛能開啟。

效果比口號有用的早教小竅門:

3歲以下早期教育至關重要

父母比早教班重要一百倍

俗話說話「三歲定終生」, 學齡前的幼兒教育其實攸關著小孩自我概念的建構及心理狀態之成長。

對於學齡前的小孩,主要是透過模仿父母言行來學習。

父母除了身教之外,適時的陪伴更是幫助孩子發展正向人格的重要關鍵。

但是如果小孩調皮搗蛋、壞脾氣的時候,父母們該如何招架?

學習說「不」,拒絕小孩不合理的要求。

如果過度溺愛小孩,會使他們認為父母理所當然要滿足自己的要求。

當他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會以哭鬧等方式來達到訴求。

父母應堅持自己的想法,當小孩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應學習說「不」!一旦小孩了解到以哭鬧等方式並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漸漸改掉這個壞習慣。

多花時間陪伴小孩

創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有時候小孩任性耍脾氣是為了引起父母注意,父母不能只滿足小孩的物質需求卻忽略精神上的陪伴。

對於學齡前的小孩,父母應該花更多的時間教導正確的價值觀。

一旦養成正確的觀念,學齡後於學校的成長環境中才不易受到不恰當的價值觀影響。

三歲以下早期教育至關重要

一定要給孩子良好成長環境

《孟子題詞》中記載:「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由孟母三遷的典故,我們可以知道小孩成長環境的重要性。

在信息泛濫的現代,電視、手機及電腦的普及,更增加小孩接受不良消息的可能。

小孩是透過模仿來學習,父母可藉由培養小孩的興趣及才藝,減少小孩暴露於不良信息的機會並提升孩子的文化素養。

小可說

小孩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每個行為都是舊時學習經驗累積的成果,父母不宜操之過急,那些誇大其詞的早教口號並無卵用。

唯有父母耐心教導、適時給予愛及關懷陪伴才是培養出健康正向的性格之不二法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早教班「那麼貴」,到底要不要上?

現在的早教班越來越低齡化了,聽說有的3個月就可以上了。到底該不該上早教?這應該是很多媽媽特別糾結的問題,滿世界鋪天蓋地的早教宣傳,昂貴的費用,莫衷一是的評價,所有這一切都讓人摸不著頭緒。到底孩子...

5歲的權志龍在做什麼?

5、6歲寶寶如何教育?5歲寶寶開始懂事了,開始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對方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已經能夠懂得遵守規則,也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但是,對大人表現不滿時有了較強的反抗意識,並且會超越界限...

早教也會有禁忌?快快注意起來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個父母都知道的事情,因此出現眾多胎教或早教類的教育。那麼媽媽網為你介紹一下4個月的寶寶該如何進行早教呢?4個月寶寶早教方法面對新生兒,家長們首先要為寶寶創造安全穩定...

絕對乾貨 別人家父母手機里的早教APP私藏貨

很多人眼中,有一種奇特的生物,叫別人家的孩子;有一種幸福的組合,叫別人家的父母。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彬彬有禮,別人家的孩子那麼乖巧懂事;別人家的父母從來毋須勞心勞力,別人家的父母也用不著嘶吼大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