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是培養孩子高EQ的關鍵時期?應如何打造孩子的完美EQ?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情商常常比智商更能決定一個孩子的成功。

愛迪生在小時候被認為是個弱智兒,但這個IQ非常低的人,後來卻成為了人類史上偉大的發明家,可見一個人的成功,IQ並不是唯一的標準。

香港商界名人李嘉誠先生在香港理工大學的講話中談他成功的因素時,也特彆強調除了客觀性較強的智商(IQ)外,情商(EQ)的作用更大。

在東方的教育體系下,IQ常常是評判一個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其實EQ在人的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更為突出,占據了成功指數的80%。

IQ評判的重點──數理能力是用來解決抽象問題的,但人生中更重要的實際生活問題則要運用EQ去解決。

人的EQ萌發很早,0歲時,嬰兒已經開始感受和學習,進而在整個童年時期逐漸形成。

0-5歲期間更是關鍵時刻,因為孩子腦部會生長到成人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階段,是情感能力的關鍵學習時期,這段時間積累的情感經驗對一生具有持久的影響。

打造孩子的完美EQ

EQ和IQ相比,遺傳成分要少得多,這可能是兩者最重要的區別。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父母便獲得了一次絕版的機會,來彌補孩子性格中的不足,為他們日後的成功奠定基礎。

高EQ孩子的特點

最早提出情商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心理學家彼得?梅耶教授,他在1990年把情商描述為由3種能力組成的結構。

1995年,丹尼爾?戈爾曼對情商做了更明確的說明,他認為情商包括5個方面的能力:

1.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

2.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3.以自己的情緒激勵自己行為的能力

4.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

5.與別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擁有較高水平的情商,將有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揮,它是所有學習行為的根本。

國外一項研究顯示,要預測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里的表現標準,不是看小孩子積累了多少知識,而是看其情感與社會性的發展。

例如是否具有足夠的自信心、好奇心,是否知道何種行為較恰當,並能克制不當行為的衝動……這些都是情商的基本成分。

一般來講,高EQ的孩子都具有如下特點。

1.自信心強

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條件,也是情商的重要內容。

自信是不論在什麼時候,目標為何,都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決心去達成。

2.好奇心強

好奇心是對許多事物都感興趣,想弄個明白。

3.自制力強

自制力就是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

有時是善於迫使自己去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有時是善於抑制自己不當行為的發生。

4.人際關係良好

能與別人友好相處,在與其他孩子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和體驗(如關心、喜悅、愛護等)占主導地位,而消極的態度和體驗(如厭惡、破壞等)很少。

5.具有良好的情緒

高EQ的孩子活潑開朗,對人熱情、誠懇,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許多研究與事實也表明,良好的情緒是影響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

6.同情心強

同情心是指能與別人在情感上發生共鳴。

這是培養孩子愛人、愛物的基礎。

培養10大特質,造就孩子高EQ

專家認為,每個人的EQ都不是與生俱來就是完美的,成熟的。

EQ是可經由後天的有意培養和訓練來完善的,是在後天的環境與教育中逐步發展和提高的,即高EQ是可以培養的。

因此,情商的早期培養有著重大的意義,而最佳的培養時機是從0歲開始。

在情商的早期培養過程中,家庭起著重要的作用。

0~5歲是培養孩子高EQ的關鍵時期。

丹尼爾?戈爾曼強調,人們EQ的形成開始得極早,0歲時嬰兒已經開始感受和學習,進而在整個童年期逐漸形成,建立我們已有的觀念,孩子腦部的發展在0-5歲時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別在情感能力的學習方面。

l.培養孩子自知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緒。

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怒哀樂的不同情緒。

父母每日抽點時間跟孩子交談,引導孩子坦白說出自己的感受,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培養孩子自信

孩子的自信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建立起來,而是要靠長時間的培養和積累。

當孩子學業有進步或其它表現良好時,父母可以給予適度的讚美,以此來鼓勵孩子,令他更加努力,爭取更大進步。

3.培養孩子自尊

要孩子尊重自己,父母要先尊重他們。

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滿的行為或表現,父母也不宜對他作出無情的指責,而是應該耐心地給予他們引導,循循善誘,讓他們感受到父母還是關心和愛護他們的。

許多父母無意間在親戚朋友面前責罵甚至體罰孩子,這樣會令孩子自尊盡失,還會破壞親子感情,更甚者會使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4.培養孩子自控

假如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容易發怒、生氣,這是EQ低的表現,這樣不單會令人處事失去理智,不能冷靜地做出正確的判斷,久而久之,身體還會出現高血壓和癌症等疾患。

父母要孩子懂得控制憤怒和情緒的波動,自己也要懂得自控,控制怒氣,要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

5.培養孩子自在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潛能和天分,如運動、語言、音樂等,父母要協助孩子發掘他們究竟擅長哪一方面,並要好好培養,這樣,讓孩子發揮所長,能使他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進而自我激勵,向更高目標邁進。

不過,在用心培養孩子的同時,切忌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壓力之下的孩子身心都很容易受傷害。

父母要教導孩子能面對逆境和失敗。

6.培養孩子自律

培養孩子自律,除了要教導孩子遵守家庭、學校的規矩外,還要培養他們待人接物的基本禮貌,因為這種能力將有助於他們將來踏入社會後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7.培養孩子自理

自理,就是孩子照顧自己的能力,如自己做功課、整理書包、收拾玩具。

訓練孩子自理,不單是孩子成長邁入獨立自主階段必經的過程,還是培養孩子建立自信的過程。

孩子料理自己的能力愈高,對自己的信任就會愈大,便有足夠的信心去克服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困難。

8.培養孩子欣賞自己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同。

可是,並非每個孩子都懂得欣賞自己,有時候,用心去完成一件事情,非但不能得到別人的欣賞,反而還可能受到許多批評,令自己信心大失,所以,父母要指導孩子欣賞自己的長處和成功。

9.培養孩子負責

培養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和承擔後果,是父母們在培養孩子高EQ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勇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孩子理性、成熟的表現。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必大聲叱責,令他覺得大傷自尊,而是應該給他分析錯誤所在和要改善的地方,好讓他不會重蹈覆轍。

培養孩子有責任心,就要從小教育他們誠實,並且父母要做到始終如一地要求孩子。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誠實、責任心的理解會有所改變,但父母對孩子的標準不應有任何改變。

10.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這是基本的人際關係技巧。

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有能力從細微的訊息去察覺他人的需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要想讓孩子關心愛護他人,親身經歷是必不可少的。

光靠說是絕對不夠的。

人際關係,只有通過親身體會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腦中發育出來。

認識寶寶的情緒成長里程 

要讓寶寶有高的「EQ、好的情緒,爸爸媽媽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情緒發展過程。

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他獨特的情緒、心理特徵,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情緒,知己知彼,然後對症下藥加以適當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具有良好情商的孩子來!

0~l歲的寶寶

寶寶出生後的一年,是他一生的開始階段,在此階段父母應經常與寶寶一起做各種遊戲,教寶寶說簡單的話,以及儘量滿足寶寶急於探索世界的要求。

只有當他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愛撫和熱情的關懷時,孩子才會建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他個性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歲的寶寶

2歲的寶寶開始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寶寶開始分辨「你的東西」和「我的東西」了,並拒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他的情緒也大多是衝動性的,容易興奮,感情起伏大,「憤怒」的情緒多。

總的來說,這個年齡的寶寶處於把他剛學會的情緒加以強化、固定的階段,他會把情緒分得更細一些,如開心時會大笑,而看見了媽媽會微笑。

父母應幫助寶寶把良好的情緒加以強化和固定,鼓勵孩子良好情緒的發展,但對於寶寶的不良情緒則要加以疏導。

3歲的寶寶

與2歲的寶寶相比,3歲孩子的情緒穩定多了。

不太哭鬧,因為他已經學會用哭以外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要求。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仍然動不動就發脾氣的話,爸爸媽媽就應該自我檢討一下了。

在情緒的表現方式上,3歲的孩子會採用行動和語言來表達他內心的感受和興趣愛好。

例如,寶寶尖聲大叫,說明他很不高興;而有打人舉動,則是心情已經很惡劣了。

此時孩子的感情非常豐富而且敏銳。

看見爸爸媽媽吵架,他們會在一旁哭;見母親情緒不好,也會安慰媽媽說「媽媽,笑笑。

寶寶開始懂得合作的道理,愛討人喜歡,獨立性增強,容易產生嫉妒的感覺。

此外,這個階段的寶寶也有了對「美」和「幽默」的感受力。

父母要為孩子提供感受各種情緒的機會,還要善於引導孩子豐富且敏銳的情感。

引導孩子的情緒向好的方向健康發展。

4~5歲的寶寶

4歲的孩子非常好動,最喜歡向別人挑戰。

因為對事實與虛構還分不清,所以這個時期的寶寶並不知道說謊是錯誤的。

出於好玩,他還可能學會了罵人。

這時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耐心。

總的來說,4.5歲的孩子情緒穩定,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因為與人接觸多了,人際關係較以前廣泛,孩子有了社會性的發展。

孩子的人際關係又分為:親子關係、幼兒園的師生關係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

如果父母對孩子不夠關愛,會造成孩子的情感飢餓;如果孩子害怕老師,可能會對以後的上學產生情緒障礙;如果處理不好與別的小朋友之間的關係,那麼孩子可能養成孤僻的性格。

無論哪一種人際關係沒有處理好,都或多或少會對孩子的人格產生影響。

所以,父母不但要注意與孩子間的親子感情,同時也要關心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現。

孩子的EQ深受父因影響

爸爸內向寡言,孩子很可能也是一樣;媽媽個性開朗,孩子很可能頑皮可愛。

可見,孩子的情緒、性格與父母很有關係。

人的個性與先天遺傳有關,但國內外專家均指出後天環境的影響更重要,尤其是父母以及父母所營造的家庭生活。

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必須要父母的配合和推動,才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丹尼爾?戈爾曼在書里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養EQ的第一所學校,有高EQ的父母,才有高EQ的小孩。

」他發現每個人對情緒的認知和處理情感的能力,比IQ更能決定你生命中的各個方面,包括家庭關係的成功與幸福。

而這種能力大部分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

情緒輔導型父母是較為理想的父母類型,這種父母在情緒的世界裡可以為孩子做嚮導。

他們除了接納孩子之外,會進一步規範孩子的不適當行為的限度,並教導孩子如何調整他們的情緒,尋找合適的發泄管道,以及解決問題。

情緒輔導五部曲

1.察覺孩子的情緒

2.了解孩子的情緒

3.確認孩子的感受

4.協助孩子表達情緒

5.為孩子設定限制

實驗表明,以上方法還是很有效的。

但能否做到,關鍵在於給孩子一個溫暖家庭的同時,時時刻刻要記住,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要改變孩子,必須先從父母做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