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時鬧情緒是讓你多關注他,家長要了解孩子這個成長規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家長要了解孩子無理取鬧發脾氣的真正原因
當孩子莫名其妙的鬧情緒,或者做出一些搗蛋事情時,並不是想惹父母生氣,而是想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看看給孩子的愛是否正確和足夠多。
看看下面學員總結,就會對孩子這一行為規律有更深的理解了。
BW-於**-第43天總結
今天下午大寶跟爸爸、小寶一起玩,因為小寶小,爸爸怕大寶碰到小寶,就對小寶特別照顧,玩了幾分鐘,大寶就開始故意去拿東西碰小寶。
這時大寶還是笑著玩一樣,跑過去碰下小寶就跑,有點挑釁的意思,爸爸也只是隨口說說:」別弄弟弟。
「
當次數增加時爸爸聲音有點高:「別動弟弟了,都把弟弟弄疼了!」大寶此時面部表情雖然還是有點笑,可是已經很不自然了,有點僵。
大寶這時開始扔身邊的東西,沒有了嬉皮笑臉,只是扔一個就看看爸爸的眼神,前幾次爸爸都忍著沒說話,大寶還在扔東西,爸爸生氣了:「你再扔試試,看我不揍你!」
大寶瞪著眼睛,手叉腰站在那裡,非常生氣的樣子,爸爸抱著小寶走開了。
這個過程期間,爸爸一直都是很溫柔的跟小寶玩著。
我趕緊走過去,抱起大寶,大寶立馬嘴巴扁扁的,很委屈的哭起來,我擦擦他的眼淚:寶寶有點不高興了嗎?
大寶:"嗯,爸爸罵我了。
"
我:"所以寶寶現在很傷心,對嗎?"
我說對了大寶的心思,大寶更加傷心得眼淚嘩嘩流:"我再也不喜歡爸爸了!"
我:"媽媽知道寶貝很傷心,寶貝並不是想打弟弟,而是想跟爸爸和弟弟一起玩,對嗎!"
大寶點點頭,抱著我的脖子,撒嬌的說:"媽媽,你陪我一起玩吧!"
我:"好的,媽媽陪你玩。
"
然後我抱著大寶向爸爸和小寶走去:「爸爸和弟弟也喜歡跟寶貝玩,只是爸爸怕你碰到弟弟,他只是想讓寶寶玩的時候溫柔點,保護好弟弟。
不過爸爸罵你是爸爸錯了,讓爸爸跟你說對不起,我們就原諒他,好不好?「
爸爸聽我這樣說,很配合的說:」對不起,寶貝,爸爸罵你了,過來我們一起玩。
「
我看大寶還有點遲疑,我就說:」好的,我們一起玩,哥哥長大了,會照顧好弟弟的。
「
大寶委屈的跟爸爸說:」那你不罵我了吧?「
爸爸:」不罵了,爸爸知道錯了。
「
於是父子三個都高興的玩開了。
其實大寶的一系列看來不懂事的行為,是有從輕到重的發展過程的。
剛開始他覺得爸爸對他的關注少了點,他想用一些行為引起爸爸的注意,獲得關注,獲得與小寶一樣的待遇。
可是爸爸讀錯了寶寶的用意,反而是用了錯誤對待方法。
如果當時爸爸就意識到這一點,這種小誤會都是可以避免的。
這就是孩子行為規律的奧秘,家長如果對孩子行為規律有了解,就會避免孩子出現更多問題,同時養育過程會更輕鬆。
在父母不會表達愛的家庭,孩子安全感很容易缺失,孩子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會選擇鬧情緒、發脾氣等手段。
而多數父母沒有認識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意圖,反而認為是不聽話,無理取鬧,然後選擇暴力對待,結果對孩子造成更多的傷害。
所以了解孩子行為規律是多麼的重要啊。
生了二胎以後,大寶常常生病,原因讓父母后悔不已……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後,許多家裡的大寶寶們都會時不時的出現一些「病痛」,很大的原因是大寶們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所以想要二胎的家庭,不僅要積極造人,還應該留意大寶的情緒,引導大寶接納新的生命。
大寶,你為什麼總是看不慣你的二胎弟弟
妹妹最近因為大寶對不到4個月的二胎弟弟的各種行為,表示憤怒不理解,也許大寶2歲半的原因,他始終不接受弟弟的到來,弟弟出生從醫院的回到家的幾天裡,原本養成自己上廁所自己提褲子的好習慣因弟弟的到來...
別讓小寶 「催熟」大寶,致家有二寶或計劃二胎的父母
前幾天,微信上一位家有兩寶的媽媽發來一個問題,文字如下: 有了妹妹後,姐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她也很疼妹妹,幫我一起照顧妹妹。她的不乖不是體現在這些,怎麼說呢,就像今天一樣,她往別人晾在外面曬的麵
二胎家庭,兩個孩子如何愛?
記者謝冰林「女兒的新年願望竟然是把2歲的弟弟送人。」近日,二胎媽媽「布丁」在網上發帖,拋出了自己的煩惱:自打有了老二,老大開始鬧情緒,常常把「爸爸媽媽都不愛我了,把弟弟丟出去」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如何讓二胎不打架?看看孫儷、胡可是怎麼做的!
自打二胎政策開放以來,生不生二胎成了眾人見面必問的問題,身邊的朋友要麼已經生過二胎了,要麼就是正在準備二胎,關注春天妙妙屋的寶媽們也有不少是二胎寶媽。但是,二胎來了,當全家沉浸在新生命即將降臨的...
生完二胎後, 這3句話別在大寶面前說, 很影響你們的家庭關係
相信對於很多二胎的家庭來講,家長不僅會擔心兩個孩子的經濟和教育問題,更擔心的還是如何讓兩個孩子和諧相處:既害怕冷落了大寶,又不能忽視小寶。雖然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每個父母都是第一次當父...
孩子行為不是問題,父母如何應對才是問題
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所以每個孩子的行為不可能完全和父母的預設或者期待一致。父母在支持孩子成長的路上,慎用「問題」兩個字來給孩子的行為貼標籤。——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