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句話很容易擊垮孩子的自信心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為什麼那麼膽小,不願意上台表演?」

「為什麼我家寶寶沒有自信啊?做什麼都畏畏縮縮的。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勇敢、落落大方的,看到那些勇於表現自己的寶貝難免心生羨慕,納悶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總是缺乏自信。

其實最開始,孩子的自信心都是一樣的。

這份自信既可以隨著大人的肯定而變得堅定,也可能會被否定的「詛咒」摧毀。

要想讓孩子的自信心能茁壯成長,家長有幾句話可千萬不能說!

下面星兒就為大家來排排雷,這些話都是我們小時候聽父母說過的,現在,不要讓它們繼續傷害我們的孩子!

「你還小,你做不了這個」

「我想自己穿衣服。

」「你還小,等大了就會穿了。

「我想幫你拿這個盤子」「你還小,會把盤子打碎的。

這句時常聽到的話,原本的出發點是保護孩子,但這種「保護」是不是存了我們的私心呢?因為由我們做這些事情更省時省事,所以就剝奪了孩子自己探索練習的權利,用「你還小」壓制了他們的熱情,孩子的需求不斷被駁回,漸漸地再也不提出要求了。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在家裡什麼都不干,是不是因為在很久之前,他們想自己做的時候,就已經被一次又一次地拒絕過了呢?

「你看看人家……」

我們的童年裡一直有個「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學會一首歌的時候,ta已經上台表演了,我們考進班級前三的時候,ta已經成為年級第一了……ta處處領先我們,事事壓我們一頭,集所有優點於一身,讓我們看起來像個」醜小鴨「。

想給孩子樹立一個目標榜樣是個不錯的辦法,但如果一味的抬高別人、打擊孩子,他們只會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做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這樣的孩子又怎麼可能會自信?

「小孩子懂什麼!」

這句話簡直是一記絕殺,基本上說出口之後孩子是真沒話說了。

他們雖然年齡小,無論知識面還是閱歷都不如成年人來得多,但他們既然是家庭的一份子,就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

一句話是讓孩子閉嘴了,但同時也阻斷了跟孩子交流的機會,如果家長不把孩子的發言當回事,不給孩子話語權,那他們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在人前也不會表達自己,因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

「你怎麼這麼笨啊」

並不是所有爸爸媽媽在說這句話時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有些父母或許只是覺得孩子某個憨態可掬的行為可愛,半是開玩笑的脫口而出,要是旁人聽來,指不定還能聽出幾分寵溺。

但是聽在孩子耳中卻解讀不出這麼多感情。

在孩子心裡,「傻瓜」「笨蛋」都是父母對自己不滿意時說的話,他們只會覺得自己是真的蠢笨,爸爸媽媽才會這麼說。

很多家長想不到自己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但試想一下,就算是我們大人,被否定的次數多了都要懷疑自己了,更何況幾歲的稚子?

「你這樣長大了也沒什麼出息」

有許多「焦慮症」父母特別喜歡「以小見大」,孩子不敢不上台表演他說:你這樣長大了也沒什麼出息,調皮搗蛋她說:你這樣長大了也沒什麼出息……孩子5歲出現了問題,父母就擅自斷定了他25歲的命運。

你想讓孩子知恥而後勇,但孩子聽了之後已經覺得自己沒用、什麼都做不好了,只會自暴自棄,沿著這種語言的咒語走上「沒出息」的道路。

「TA哪有什麼優點啊」

這是一句和外人聊天常用的「中國式謙虛」句式,也是中國父母特有的傷人語句。

每當外人誇獎自己孩子的時候,無論心裡多高興都不能表現出來,還要客套兩句:「他沒有那麼好,毛病可多了」「沒有沒有,我們家孩子也沒啥優點」。

我們把別人對孩子的誇獎當做洪水猛獸的時候,可曾想過一旁的孩子什麼心情?聽到別人誇了自己,爸爸媽媽不但沒有高興,反而否定了這些優點,不僅否定了,還說出了自己的一大堆缺點和糗事。

這種謙虛的「美德」讓孩子羞愧的無地自容,不知該如何自處。

時間久了,他不會懼怕出門嗎?不會懼怕社交嗎?不出去就聽不到媽媽和叔叔阿姨說的那些話了吧,就不會知道自己是個什麼優點都沒有的小孩了吧。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陽光積極、自信勇敢的孩子呢?自信不是通過上台表演、參加比賽獲得的,而潛藏在你每一個鼓勵的眼神中。

一句認可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一句打擊也可以毀掉孩子的自信。

語言的力量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千萬別讓這些話一點點吞噬了孩子的自信。

想要充盈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自愛、自尊的人格,可以試試下面幾個小技巧:

1.從孩子的興趣、能力出發,為他們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小目標,鼓勵他們達成的每一個進步。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也更容易投入精力,也更容易達成目標。

當發現孩子達到一個小目標時,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肯定,推動他們一步一步實現更大的目標。

2.允許孩子參與家庭日常事務的決定,聽取孩子的意見,尊重對孩子的承諾。

哪怕在一次出行之前,家長都可以向孩子徵求意見,而不是一味「獨裁」。

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設計一個「二選一」的方案選擇權,既不會讓結果有太大的偏差,又能讓孩子感受到參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需要,他們在接觸別的事情時也會更積極的參與、表達自己。

3.不包辦代替,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沒有不練習就能熟練的事情,不讓孩子嘗試去做,孩子永遠都不會做,如果孩子失敗了,我們可以教給他技巧,但如果他不學會開始,就永遠不會取得成就。

包辦代替只會養成孩子的依賴性,他們不及無法認識到自己的價值,還會缺乏安全感。

4.在自己情緒穩定時訓斥孩子。

訓斥孩子,是為了幫助他們成長,而非消解我們內心的怒火。

家長在教導孩子的時候難免會產生情緒,但是不要帶著情緒教導孩子,這會讓孩子認為家長是為了借罵他們消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最有效的態度是堅定而平靜,即便是訓斥也要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

5.背後訓子。

中國傳統觀念里有「當面訓子」的說法,其實訓斥孩子也應該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做,而不應有第三者在場。

這樣既能讓孩子感受到尊嚴的重要性,也不會讓他們在別人面前感到羞愧、抬不起頭,「不想在人前失禮」能成為一股很大的動力,讓孩子想做到更出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十種愛孩子的方式都是溺愛!

每次說起溺愛孩子的問題,很多父母都會嘖嘖的感慨:哎呀!某某家的那個孩子啊,就是被爺爺奶奶溺愛的,可霸道了!也會有不少家長會驕傲的宣告:我們家從來不溺愛孩子,小時候哭的時候就讓他哭,長大一點不聽話...

孩子膽小?看完就能找到答案!(轉給家長)!

一年一度的六一表演,最累的莫過於老師了。不過,這累還不算什麼,就怕老師的辛苦排練付諸東流,家長還不理解——孩子不能在舞台上放開的表演,有的甚至上舞台就哭,這可真讓老師們抓狂!!!這也往往讓家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