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怎麼過——給父母和孩子關於「愛」的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是靠譜媽媽一枚,家有兩名淘氣小兒,一個是小樹,另一個是大樹。

在這裡,我將與您分享獨家育兒心得,原創心理洞察,用一種想像力去解讀兒童哺育和成長。

與孩子一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小傢伙一丟丟,還在咿呀學語時。

六一將至,為娘我想送給他一份禮物。

有些家長會覺得是孩太小,他們對六一節還沒有概念,沒有意識,所以可以不過,可以被忽視。

六一節這樣富有儀式感的節日,怎麼能說不過就不過,就算是對嬰幼兒來說,也非常值得一過。

儀式對於小孩階段成長具有十分具象和豐沛的含義,就像餐桌上的開席一樣,飯一定要在餐椅、餐桌上完成,這不僅關乎孩子的習慣養成,還關乎一種儀式,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把吃飯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儀式,需要專注享受飯菜的味道,遊戲之類的事情都要在飯後才做。

《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的家裡客廳沒有餐桌、沙發,目的是害怕孩子磕著碰著,客廳可以作為孩子的娛樂、遊戲場所被利用。

客廳是一所房子的大格局,沒有餐桌,吃飯就會變得沒有儀式感,吃飯就仿佛只是遊戲一樣。

六一節,對小孩而言,也是一種儀式,一種可以擁有自己童年生活、可以無憂無慮的階段性成長儀式。

他們只是孩子而已,有權利去玩去鬧,有權利去探索去發現,有權利不上自己不感興趣的輔導班。

最近一首《我只是個孩子》的歌唱出了孩子們的心思,讓很多家長們若有所思。

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媽的孫女,鋼琴她過了十級

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

我媽身後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聽到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語

你們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

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變成回憶

晚上睡覺常常夢見,做錯的那道題

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

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我只是個孩子啊,其實也會俏皮

我只是個孩子啊,給我多一些擁抱吧

------江西撫州9歲小學生吳耀傑

關於愛

愛是一個博大的學問,它是一生的修行。

告訴父母怎麼愛孩子,告訴孩子怎麼去看待愛,長大後怎麼學會愛很重要。

父母的愛

孩子在每個家庭都是如獲至寶,隨著科學育兒、教養觀念的疊代更新,許多父母對孩子都是小心翼翼。

但反思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有些過於沉重,給人的不是輕鬆,不是自在,而是變成了負擔和索取。

過度養育、拿孩子與別人做比較、剝奪孩子的閱讀和遊戲的時間......這些以愛之名行剝奪之實的教育日常在當今社會有些普遍。

「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似乎是一句愛的語言,但長久接受這樣的訊息,孩子就會覺得沒有自主、獨立感,父母的話我一定要聽,不聽就辜負了他們對我的好,就會有內疚感。

孩子的某些心理其實都是父母長期的幾句話灌輸並注壓的。

孩子的愛

有一種愛叫做孩子的愛,但我們為人父母似乎只記得自己如何愛孩子,卻沒有關注孩子對你愛的細節。

有些時候,父母給予孩子的愛還不及孩子給予父母的愛。

孩子對父母的愛不計前嫌,即便你上一刻對他進行批評,下一刻他還是如初奔向你的懷裡,拉著你的手,指向遠處,讓你告訴他,那是什麼,他要看看。

孩子對父母的愛清涼解渴,不會對你產生壓力,反而像是蜜糖罐里透出來的甜,讓你心生喜悅,讓你覺得在這個壓力巨大的社會還有清甜的目光親切的注視著你,鼓舞著你,是孩子讓你覺得自己可愛,是他讓你更加懂得如何去愛自己,如何去愛他人。

學會愛

小傢伙長大了,我會告訴他,你要學會去愛,愛是一種能力。

愛是智慧的饋贈,勇敢的追索,勇敢的張開雙臂接納和給予。

孩子,來吧,來,來到我的懷抱中。

不管是對待友情、親情還是愛情,都請學會愛,對待不同的情感,有不同愛的維度。

在愛情中,愛是勇敢的,是輕柔的,細節中見證愛語,輕聲細語的呢喃,不分性別的柔軟表情,深情的眼神。

愛你,喜歡你,就忍不住想要去凝視,那是心愛的人,所以要小心翼翼的對待,就像是對待自己一樣,溫柔、細緻。

就連那嘆息也是輕柔的。

愛讓人和風細雨,備受呵護。

愛是躲不開的試探,迷惑和關注,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執著,存在於斷斷續續的想念之間。

克里斯那穆提說,孩子,去愛吧,不陷入什麼是愛和愛應該是什麼的觀念和想法中。

愛應該是專屬它的行動。

我們沒有權威去理解在別人眼中的愛是什麼,知道的人也不會告訴,也不能告訴。

去愛,就自然會有了解。

喜歡了,默默地注視,不可以麼?喜歡到不忍心讓一個人找不到你他不會讓你抓住,帶著簡單而樸素的情懷,不讓你追隨。

愛神遇到心腸硬的就匆匆而過;遇到心腸軟的,就住進去。

所以才有良緣,才有緣分所在。

愛永遠只是一件禮物,它是一種孩子般的自由,但又以成熟的人作為前提,使得他們不會相互間利用。

愛需要孩子般的遊戲,而又需要成人般的理性。

兩個人,一起,生活,這就是藝術。

起床、吃飯、工作、睡覺,日常的不能再日常。

日日如此,一輩子要說的話,都分散在每天來說,兩個人的溝通,任是沒個完。

吃完飯,各干各的事兒,一個眼神,一個哼氣,一份語氣,就知道對方眼裡的話。

愛不是性的紛擾,性作為每個人內心的一種真正的需要而成為理所當然被認可的東西。

弗洛姆認為標誌成熟愛的因素有關懷、責任、尊重和理解。

理解是一類感同身受,而愛則是一個不斷深入理解的過程。

愛是讓原本統一的一個人又重新成為一體,被分裂的兩個一半,終其一身都急切的撲向另一半。

它包括自然性和社會性。

可以說它是人類精神的一種最深沉的衝動,是互相傾慕下的一種純潔而高尚的情感。

樹媽說

父母對孩子的愛和孩子對父母的愛是不對等的。

家長們不要帶著以後你要如何反哺、如何回報、一切都是為你好的心態去愛孩子。

不要小看孩子,他有他的情感和喜好,但也不要高看孩子,他也只是孩子而已。

我們需要讓他獨立成長,別人眼裡的孩子未必適合你家孩子。

日後,我會告訴他,你有愛的權利和自由,去修煉你愛自己和愛別人的能力。

最後,向讀者們介紹推薦兩本書,一本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本是法國作家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小王子》,兩本書里都是從孩子的角度去解讀愛,擁有哲學的思理。

家長朋友們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註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更改,謝謝!

--END--

【TreesoMama】:啟迪和發現,讓孩子在閱讀和遊戲中健康成長,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們,孩子做錯會讓孩子成長

當家庭里多了孩子這個成員,父母們都不自覺的保護著他們,為了不讓孩子走彎路,給他們灌輸一些負面的影響,會導致孩子的發展趨勢,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孩子們如果去嘗試新的的事物,不管做好還是不好,都會在...

孩子屢次犯錯,我該怎麼辦

面對3到6歲的孩子,這個期間你會發現你用各種方法都不能讓她牢記教訓,反而會屢次犯錯,今天就聊聊關於孩子經常犯錯,不改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