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是毛病?逼他外向的世界才有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家孩子會特別害羞嗎?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能很快融入新環境。

而有些孩子卻慢熱、內向、容易害羞,不太善於在人前表達自己。

你是否為此擔憂焦慮過?甚至對慢熱的孩子說過這些話、逼著他們去「合群」呢:

「你怎麼不跟xxx他們一起玩?」

「別人都去做……了,你怎麼那麼不合群?!」

「xxx是弟弟,把玩具送給他怎麼了?要懂得分享,大方點知道嗎?」

「趕快給大家表演一個!你看xx都上台唱歌了,你在學校不是學了嗎?膽子這麼小,學那麼多有什麼用!」

這些貌似是在「鼓勵」孩子的話,展現的是家長的不耐煩,實則深深傷害了內向害羞的孩子們!說這些話的父母,是否真的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01

這樣的錯誤我也犯過!

女兒小時候,我有過這樣的擔憂:兔頭在家的時候挺能折騰,一出門卻安靜了。

特別害羞,不愛叫人,不敢在人前說話。

只纏著我們玩,和其他同齡的小朋友幾乎是0接觸。

帶兔頭和朋友吃飯聚會,朋友總會客氣地說:「兔頭真是個安靜內向的小姑娘!」兔頭呢,則不接話把頭別開,手裡默默攥住她心愛的小兔子。

要不就把小臉藏進爸爸媽媽的的脖子後面,一直鼓勵她也沒有用……

剛發現時,我內心焦躁指數要爆表了!

心裡禁不住會想:我和兔頭爸爸都不算內向,上台演講、社交活動什麼的都沒怕過。

孩子怎麼會這麼內向害羞、膽小呢?真擔心萬一她長大點進幼兒園上小學,還是不肯開口和老師小朋友交流,會不會吃虧受欺負?

我急切地想讓孩子變得更「外向」一些。

希望她開口就會和人打招呼,想要的自己會去爭取。

甚至有一次我讓她在家庭聚會上表演個小節目,在場的都是很親近的家裡人,兔頭不肯,我們母女兩個為此生了半天悶氣。

女兒把眼睛哭得紅紅的,頂著漲紅的小臉委屈地問我:「媽媽我不想唱歌…我不想!」

兔頭傷心的模樣徹底敲醒了我,我這是在幹嘛呢?!

一定要「糾正」孩子的性格,逼她做不願意的事,成為一個我們家長想像中的孩子,我贏了嗎?

沒有。

我給女兒帶來的只有痛苦和委屈。

02

孩子內向、害羞,一定不好嗎?

當我們談起孩子的敏感害羞時,我們到底在怕什麼?孩子又是否真的需要變得外向嗎?不。

內向並不一定等於孤僻和無趣、沒出息!

反而,內向的孩子心思敏感,他們可能更容易觀察到生活中的小細節。

就像兔頭,她雖然靦腆,不能快速融入新環境,但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後表現卻非常穩定。

有自己的小朋友圈,還會悄悄告訴我,老師和小朋友的性格是什麼樣的,說話的語氣什麼樣的…描述得非常生動。

以至於有的小朋友我第一次見面,就能猜到她是誰了!你說這思考力表達力是不是很贊?

善於思考,善於分析。

敏銳觀察力,可能讓孩子在文字、藝術、科學等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內向的孩子也往往內心更堅定,對世界有更強的感知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我前段時間推薦過一部叫做《00後》的紀錄片,創作者用10年時間跟拍了5個孩子,記錄他們各自的成長變化。

其中有一個叫「一一」的孩子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一就是個喜歡安靜和獨處的女孩。

三歲的一一在幼兒園裡可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玩耍,不哭不鬧自得其樂。

即使院長一再引導說「你需要一個朋友」,小一一依然堅定地回應說:「我覺得一個人玩兒挺好的」「我不需要,我有權利這樣。

」不為人所擾,年幼的她內心比很多成人都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一一很聰明,她幼兒園時已經可以流暢地背誦石猴出世的故事。

小學跟朋友一起畫畫,還會用詩句責備亂吹的風,說出典故: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她喜歡獨處,但也逐漸能在群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她善於沉澱,與自己對話,有自己喜歡的事。

她一點也沒有因為「內向」而錯過這個世界的精彩!

10年後已經13歲的一一,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還說很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

反思一下,一一的成長為什麼是成功的?我想著一定要歸功於她的父母。

她的母親並沒有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有問題」的。

她們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性格,讓孩子以她自己的姿態去成長。

而相對的,另一個從小內向的女孩,她的媽媽因為覺得自己的女兒「古怪」,而一直想糾正。

然而沒有成功,還起了反作用。

女兒長大後成了一個更加緘默孤獨的女孩,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

讓孩子做「自己」是他們的權利。

給孩子適度的空間,才是正確的方式!

03

請好好愛那個內向的孩子。

內向的孩子敏感,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孩子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與人交流的需求會逐漸增多。

如何舒適地相處,如何找到自己合適的圈子也是一項重要的技能。

如果我們的孩子恰好內向害羞,父母要怎麼愛孩子保護孩子、又能做些什麼去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呢?

這裡有我的幾點建議:

1、不逼迫孩子打招呼、當眾表演等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父母會強迫孩子開口叫第一次見面的人。

不開口就是「沒禮貌」!還有逢年過節,總有家長想讓孩子「露一手」給自己長長臉。

孩子如果害羞,還會被罵說「扭扭捏捏、膽小怕事」……

但即使成人在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個絲毫不了解的人時,也很難做到泰然自若。

登上演講台,面對一席觀眾時,也很難發揮自如。

愛那個內向的孩子,首先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性格並非壞事。

打招呼不是必須的,能言善辯也不是必須的。

寶寶你做不到這些,爸爸媽媽不焦慮,爸爸媽媽依然深深愛你。

不責備,不強迫,不隨意貼標籤。

這是對孩子
是最起碼的「尊重」

2、不強求孩子要「分享」

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知道分享謙讓是美德。

但不經同意,就把孩子的心愛之物隨便送予他人,還美其名曰為:分享,可就是做家長的不對了!

尤其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一件玩具可能不僅僅是玩具,而是他們的密友!孩子不是自私,只是想守護自我的界限。

被長輩說不合群,給孩子的心理打擊太大了!

如果孩子不願意,父母該做的不是強迫他們去分享,而是告訴孩子:你有權利保護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必退讓。

3、幫助孩子正確認知自己,多些鼓勵和陪伴

孩子究竟是享受獨處,還只是膽怯於和人接觸呢?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的性格。

有些相對內向的孩子,其實也是希望和別人玩成一片的,但因為怕被拒絕只會遠遠在一旁觀望。

這時候孩子非常需要父母耐心鼓勵,試著和小朋友打個招呼~試著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吧。

如果孩子還是不敢走上前,別責罵他甩開他,好好安慰孩子,告訴他:「咱們慢慢地,一步一步來。

你可以做得更好!」

多陪孩子做出嘗試,成敗與否,父母的愛不曾改變。

這就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當然也有孩子始終感覺自己待著非常舒適,享受獨處時光。

那麼家長就不要讓自己的焦慮去影響孩子,讓他好好做自己又有何不可呢?

孩子內向沒毛病,逼他們外向的世界才有病!

真正被父母尊重、好好愛著的孩子,不會因為性格外向或內向而影響人生道路。

他們會找到自己的節奏,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朋友,活出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

福利:

內向害羞的孩子,身體里其實蘊藏著極大的力量。

幫助孩子梳理情緒,科學高效地引導孩子克服膽怯,做出新嘗試並非易事。

為人父母,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有20本很棒的書想送給我的粉絲們。

最近有朋友給我安利了一本很棒的書——《害羞的孩子也強大》,作者是德國著名的心理諮詢師、家長培訓師多麗絲·許勒爾

這本書分為八個章節,從「害羞」的多個層面講起,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高度敏感的孩子。

用了很多實例和實用方法,講述了父母如何接受自我、有效傾聽。

詳細地提供了合理適度的社交訓練,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學會自我管理,並且樹立快樂自信的性格!

這本書我非常想和爸爸媽媽們共讀,所以這次給大家爭取到了20本《害羞的孩子也強大》贈書福利,免費送給大家,想不想要呢?私信我獲得領取方法~

你家孩子特別害羞嗎?

性格偏內向還是外向呢?

咱們來聊聊吧~

公眾號兔頭媽媽說育兒(ID:miyabaobei2014)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我是蜜芽創始人劉楠,也叫兔頭媽媽,奇葩說辯手。

熱愛買買買也愛聊育兒,在這裡可以看我一本正經聊陪娃帶娃的經驗,也能聽我嘮創業公司的女性成長心得及購物心得,陪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歡迎關注我!點擊連結有福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創:寶寶在幼兒園不合群怎麼辦?

孩子上幼兒園後,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不能夠迅速地融入幼兒園的生活中,不愛與其它的小朋友講話,不愛與其它小朋友一塊玩,對於別的小朋友主動的問話也不回答,顯得很不合群,很孤獨。孩子在幼兒園時期不合群,是...

你的寶寶在幼兒園合群嗎?

作者:季小童作者公眾號: 季小童(ID:jixiaotong006)隨著三月約開學季的到來,很多寶媽都提前一周將寶寶送進幼兒園去提前適應環境,大部分寶寶適應能力都很強。一位寶媽在微信群里激動的說...

孩子內向是毛病?逼他外向的世界才有病!

你家孩子會特別害羞嗎?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能很快融入新環境。而有些孩子卻慢熱、內向、容易害羞,不太善於在人前表達自己。你是否為此擔憂焦慮過?甚至對慢熱的孩子說過這些話、逼著他們去「合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