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自卑,多半和家長的這3種行為有關,別不當回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看到了一位寶媽的吐槽,說是自己的孩子十分的內向自卑,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來看看這位寶媽的自述:「從小因為工作忙,我們也沒怎麼管過孩子,讓爺爺奶奶看著他,算是留守兒童吧,這兩天回家的時候發現孩子十分的內向,見到我和他爸爸也不知道怎麼做,帶他去動物園,一直拉著我的衣服,什麼也不敢看,見到什麼也不敢玩,別的小朋友都特別活潑,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真的是又心疼又悲憤。

」看完了這位寶媽的自述,小編認為,孩子之所以內向自卑,原因真的不在孩子身上,根據寶媽所說,孩子長期缺乏陪伴,父愛母愛的缺失讓孩子性格變得內向簡直是太正常了!

家長們在感覺孩子內向自卑的時候,先要想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這樣的,而不是一昧的抱怨孩子,指責孩子,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直接影響孩子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家長的這3種行為,將直接導致孩子內向自卑的性格的養成!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3種行為分別是什麼呢?家長們中了就要及時改正,別不當回事!

孩子內向自卑,多半和家長的這3種行為有關,別不當回事

1、漠視孩子的想法: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包辦一切,什麼事情都是父母說了算,教育觀念還停留在「父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得做什麼」這裡,無論孩子提出什麼樣的反對,都直接無視獲得乾脆了當的拒絕,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意見,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不相信自己,因為自己的意見根本受不到任何的重視,故而會越來越不喜歡說話,變得越來越內向自卑。

2、在人前比較孩子:很多家長喜歡拿別的孩子和自家孩子作比較,那還請各位家長在比較的時候,不要當著孩子同學或者外人的面,因為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強的,對於孩子來說,自己努力了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內心已經十分難過了,還要被父母用其他孩子和自己比較,甚至是當著別人面的批評,只會讓孩子變得消極,並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人後多鼓勵孩子才是家長應該做的!

3、缺少陪伴:像上面那位寶媽一樣,對自己的孩子缺乏陪伴,卻要說自己的孩子內向又自卑,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是成長過程中必要的精神養料,一旦缺乏,就會變得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對外表現出一種防禦姿態,不願意同外人交往,逐漸變得孤僻,慢慢的就會在別人眼中變成內向的性格,所以說家長還是要儘量抽出來時間陪伴孩子,給予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逐漸打開心扉。

孩子內向自卑,多半和家長的這3種行為有關,別不當回事!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所以爸爸媽媽不要總說孩子怎麼怎麼樣,應該考慮的是為什麼孩子會變成現在這樣,養不教父之過,孩子沒有向父母期待的方向發展,不見得就是孩子的錯!祝願我們的小天使都可以快快樂樂的長大!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孩子擺脫自卑呢?

一、溫馨的家庭

和諧溫馨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幸福生活,而且這種生活體會能夠對孩子的一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必須引起重視,儘可能的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

1、夫妻恩愛和睦,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2、積極民主的家庭氛圍,給孩子表達思想的機會。

3、多多陪伴孩子,不要長期不在家,缺乏親子交流。

4、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布置成孩子喜歡的樣子。

5、多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天馬行空的思維不受限制。

二、高質量的陪伴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以安全感和自信,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有了好性格自然會有好朋友。

1、所謂高質量,就是說要全身心的投入陪孩子中去,不要讓手機、電腦等占用陪孩子的時間。

2、跟孩子自由自由地在一起,讓孩子暢所欲言,鼓勵孩子,建立自信。

3、方式多種,可以陪孩子玩遊戲、看書、外出、鍛鍊都可以。

三、微笑的媽媽

很多的教育專家都提出了,媽媽的情商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媽媽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也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和模仿對象,所以媽媽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根深蒂固。

一個積極樂觀的媽媽能夠帶給孩子陽光樂觀的心態,孩子也會變得開朗愛交際,媽媽憂鬱自卑、心情浮躁,也會使得孩子覺得自己不行,久而久之變得自卑內向沒有自信。

所以,從今天開始媽媽們開朗起來,為了我們的孩子,一起來加油。

四、給孩子自信

任何一個人都需要鼓勵,都需要讚美,有了自信才能發揮潛力,孩子尤其如此。

1、不管孩子做事,成功與否,家長都不要採取否定的態度。

2、孩子有一點點進步,馬上就要給出鼓勵。

3、禁止對孩子說「你不行」「幹什麼都干不好」之類的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話。

4、杜絕比較,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不要。

5、無條件接受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可能不聰明、可能不外向,但是不妨礙我們愛他,從內心接受孩子,無論孩子是否表現的如你期望。

6、給孩子平等的尊重,不要將孩子看到是一個小孩而忽視他,要想尊重大人一樣給孩子同等的尊重。

五、少看電視多外出

小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甚至有的小孩子一看就是一天,家長也覺得看電視孩子就不鬧,自己也省事,實際上看電視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

1、對孩子的眼睛、脊椎都有很大的傷害,剝奪孩子的運動時間,對身體發育不利。

2、讓孩子失去了和小朋友交流玩耍的時間,傷害了孩子和朋友們聯絡感情。

3、電視看的太多,孩子不動腦筋,影響孩子智力的發育。

從今天開始關掉電視,帶孩子走出去玩,讓孩子在外面與真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限制孩子怎麼玩,哪怕就是在旁邊看著其他小朋友玩也沒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就能夠慢慢地融入到其他孩子的群體了,但是前提是家長得給孩子外出玩耍的機會。

要讓孩子自己玩

很多孩子不合群都是因為家長過度的參與和干預,讓孩子失去了自主交流的機會。

帶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家長的任務就是保障小朋友的安全,至於小朋友之間如何玩耍,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讓孩子發揮自己的交際能力和小朋友相處,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如何交往。

教孩子交友原則

要想讓孩子融入到群體,那麼首先要教會孩子交友的原則,不然是交不到朋友的。

1、尊重朋友,體諒朋友,為朋友考慮。

2、不要動手解決問題,有了問題要交流表達。

3、學會分享,懂得把自己的玩具、食物分享給小朋友,不自私不護食。

4、禮貌用語,不罵人,不說髒話。

5、懂得謙讓,不要專橫,不要霸占玩具。

6、懂得表達,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要學會和小朋友打招呼,表達自己想和小朋友交往的意願。

多多串門

利用閒暇時間帶寶寶去小夥伴家裡串門,能夠幫助孩子熟悉陌生的環境,有意識地製造機會讓小朋友接觸玩耍。

邀請其他小朋友來自己家裡玩,讓孩子當做小主人,拿出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來招待小朋友,在此過程中學習如何和小朋友交往。

家長不要害怕小朋友會將家裡搞亂,與孩子好性格的形成相比,收拾一下居室顯得太無足輕重了。

心理調節

如果您的孩子有了比較嚴重的不合群現象,那麼您要多花時間來調節他的心理。

1、家長不要過於著急,孩子體會到您的焦急,會更加自責愧疚,反而加重不合群的現象。

2、慢慢調節孩子的心理狀態,多和孩子溝通,了解不合群的原因。

3、多給孩子講一些適齡的故事,說明道理,間接地鼓勵孩子。

4、多花時間帶孩子外出,接觸同齡的孩子,讓孩子逐漸回歸自己的世界。

互補調節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性格也千差萬別,但是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內向做事專注、學習能力強,外向積極、善於交際,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擔心自己的孩子,而是可以通過多與自己孩子性格差異比較大的孩子多接觸、玩耍,讓孩子之間相互學習,利用互補的方式促進孩子好性格的形成。

比如,內向膽小的孩子多與勇敢開朗的孩子多在一起玩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性格內向是劣勢?孩子內向不合群怎麼辦?

導讀: 小孩子不合群會直接影響孩子將來適應社會和學習環境,難以融入,讓孩子脾氣變得「古怪」,難以和別人相處,讓孩子成為世人眼中的「壞孩子」,這是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現象。家長平時有多觀察自己的孩子...

孩子內向是毛病?逼他外向的世界才有病!

你家孩子會特別害羞嗎?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能很快融入新環境。而有些孩子卻慢熱、內向、容易害羞,不太善於在人前表達自己。你是否為此擔憂焦慮過?甚至對慢熱的孩子說過這些話、逼著他們去「合群」呢:「...

孩子內向是毛病?逼他外向的世界才有病!

你家孩子會特別害羞嗎?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能很快融入新環境。而有些孩子卻慢熱、內向、容易害羞,不太善於在人前表達自己。你是否為此擔憂焦慮過?甚至對慢熱的孩子說過這些話、逼著他們去「合群」呢:「...

孩子的自卑,大多來自父母5種行為

很多寶寶平時都是很聽話的乖寶寶,幼兒園的老師也經常說孩子懂事,但孩子就是害羞,遇到事情總擔心做不好,不自信。有的父母會認為這不是什麼大的問題,等到孩子長大了就會好的。但夢媽卻不是這樣想的,都說三...

孩子不善社交怎麼辦?改善不合群的辦法

在每個班級里都會有這樣一群異種孩子,他們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不願意與小朋友玩耍,所以看起來不太合群。為此很多家長都十分擔憂,就怕孩子無法適應社會學校的各種環境。其實作為家長而言,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培...

4種性格會毀了孩子一生,家長一定要當心!

性格決定命運,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來說,決定了以後的發展。下面這4重性格的孩子,對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有可能會害了他們。留心自家孩子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如果有,家長應留心幫忙改掉,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