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寶寶在幼兒園不合群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上幼兒園後,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不能夠迅速地融入幼兒園的生活中,不愛與其它的小朋友講話,不愛與其它小朋友一塊玩,對於別的小朋友主動的問話也不回答,顯得很不合群,很孤獨。

孩子在幼兒園時期不合群,是孩子心理方面出現偏差的一種表現,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不注意孩子的教育,時間長了會造成孩子心理畸形,給孩子的未來造成不良影響。

首先老師與家長要了解他的需求和感受,可以用遊戲和講故事的辦法使他們多了解別人的感受。

例如森林中正在玩的小動物看到欺負人的大灰狼來了會怎麼辦?有時爸爸扮一下大灰狼,媽媽帶著孩子躲起來,讓大灰狼找不到朋友。

當孩子知道欺負人,打架就會失去朋友,沒有人來同自己玩,就會慢慢收斂愛打架的攻擊行為。

父母採用暴力,經常體罰,會讓孩子模仿而變本加厲。

如果父母因為孩子被打一下而禁止孩子們在一起玩,甚至演變成大人之間的爭吵就無法培養孩子合群互助的精神。

老師或父母在處理孩子們打架時應當公平對待,克已互讓彼此協調,成為孩子的榜樣。

說服孩子向被攻擊的一方賠禮道歉,使孩子承認攻擊是錯誤的。

老師或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性格形成和會後人際關係的發展都有重大影響。

正確的處理和正確的態度是影響終生的。

一個正在向獨立、自我完善方向發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同別人保持一致,差異是極為正常的。

但是有些孩子太愛與別人爭執。

愛打架的孩子有各種情況,有些孩子不會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頭樹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權威,還有的僅僅是模仿別人。

孩子不合群:

1、首先媽媽要放鬆心態,不要把孩子不跟同齡人玩的事看得太重,媽媽的壓力會變成孩子的壓力,甚至會對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消積暗示,讓孩子以為他自己就是個不會交往,不合群的孩子。

讓孩子變成更不自信,更不願與別人交往的惡性循環。

2、媽媽不要給孩子扣上「自私」的帽子,孩子有保護占有自己喜歡東西的權利,強迫分享與強迫占有的行為都是不行的。

媽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跟孩子玩分享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多發現孩子生活中「大方」的細節,加以鼓勵。

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樂趣和成就感。

3、媽媽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場、圖書館或是同齡孩子家串門。

把孩子置身在小朋友的圈子裡,讓孩子多跟同齡人接觸和交往。

孩子間的交往,必須在孩子的圈子裡解決,所以逃避是沒用的,媽媽必須和孩子一起去面對。

然後從中觀察,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和鼓勵,記住,要以鼓勵為主,多理解孩子,發現孩子一丁點的進步要及時肯定。

發現衝突積極干預,切不要因為孩子跟人家的一點衝突就指責孩子。

沒有衝突就沒有交往,孩子就是在衝突中學會交往的。

4、媽媽要先做好孩子的表率。

比如媽媽出去有沒有主動跟別人打招呼呀,或是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呀。

平時的生活細節孩子都看在眼裡的,所謂言傳身教,媽媽做好了,孩子也會跟著學的。

另外給父母們三個建議:

1、首先媽媽要相信孩子,跟孩子站在同一戰線。

當孩子向媽媽訴說他的孤獨時,最想要的不是媽媽的指導,而是理解和支持。

另外媽媽要鼓勵孩子積極尋找志同道合的孩子,被孤立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面對的勇氣。

個人覺得大班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小社會,還沒有那麼世故,只要通過努力應該能改善局面的。

2、請求老師的幫助。

讓老師多關注孩子,積極干預。

如果老師多肯定孩子的閃光點,哪怕很小的閃光點,孩子們就不會再對小傢伙有異樣的目光,會慢慢接納小傢伙的。

3、鼓勵孩子從小範圍找好朋友開始。

經常問他:你在幼兒園有哪些好朋友?有時候還拿出照片讓他看,最初小傢伙沒什麼概念,後來慢慢的能說出幾個小朋友的名字。

其實媽媽的關心和詢問,也是一種積極暗示,孩子願意跟他印像深刻的孩子玩,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小圈子,通過小圈子擴大交往範圍就會容易很多,不至於處處碰壁,也不會內心孤獨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內向是毛病?逼他外向的世界才有病!

你家孩子會特別害羞嗎?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能很快融入新環境。而有些孩子卻慢熱、內向、容易害羞,不太善於在人前表達自己。你是否為此擔憂焦慮過?甚至對慢熱的孩子說過這些話、逼著他們去「合群」呢:「...

孩子內向是毛病?逼他外向的世界才有病!

你家孩子會特別害羞嗎?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能很快融入新環境。而有些孩子卻慢熱、內向、容易害羞,不太善於在人前表達自己。你是否為此擔憂焦慮過?甚至對慢熱的孩子說過這些話、逼著他們去「合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