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最應該做的幾件事——心理學視角的家庭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今社會,每一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
我們既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出人頭地,又希望他們能夠身心健康。
其實,這是從兩個視角對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一個是功利性的,另一個是心理學的。
今天我來談一談心理學視角下的家庭教育,即如何讓孩子能夠身心健康。
放低預期
首先,家長應該用更理性客觀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孩子:他不一定是最棒,但他一定是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並知道如何將它發揮出來。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早期,父母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很容易有極強的控制感,也更容易感到失望,這並不利於父母和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實,人生路漫漫,每一刻我們都面臨著選擇和發展。
父母根本不可能把孩子的發展方向永遠緊緊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與其拚命地拉著孩子往自己想要的路徑走,不如讓孩子自由選擇,也許他會選擇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但是他總能到達終點,並且一路上的風景都是他愛看的。
父母僅要做的是,在孩子迷失方向,或者偏離太遠的時候,把他拉回來。
父母做好應該做的
生命的歷程,從受孕開始;人生的旅途,從出生開始;家庭教育則伴隨著生命的全程。
每一個時期,孩子有自己的發展任務,父母也應配合孩子的成長,做好自己最應該做的幾件事情。
-
胎兒期
母親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這對孩子的健康,氣質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很多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缺陷都是由胎兒期母親的不良情緒引起的。 -
0-3歲嬰幼兒期
這一階段的孩子主要有兩大任務:智力發展和心理發展。
在生命的第一年裡,神經發育非常迅速,它比總體的生理髮育要快得多。
因此嬰兒時期,父母一定要提供給孩子豐富的刺激以促進孩子智力發育。
而心理發展的最重要任務是形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母親或者主要撫養人形成安全型的依戀關係,這需要我們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和需求的滿足。 -
3-7歲學齡前兒童
這一階段的孩子的主要發展任務是進行初步的社會化,獲得自主感。
因此父母的教養方式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既不能完全忽視也不能放任縱容,而在這一區間裡,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氣質性格,選擇更合適的教養方式。 -
7-11歲學齡初期
這一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獲得勤奮感。
因此小學一,兩年級的時候,與其一味地只關注學習成果,父母更應該花精力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為今後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當孩子入學不適應的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通過努力而獲得進步的勤奮感。 -
12-18歲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獨一無二的騷動階段,具有矛盾,不穩定,不可預測的特徵。
青春期表現出來的不正常,其實就是最正常的現象。
往往父母不能給予足夠的理解,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很大的考驗。
此時父母應該轉變角色,從父母變成朋友,以更平等的身份去陪伴孩子度過這一時期,獲得自我同一性。
這將影響到孩子將來的教育和擇業選擇。
此文只是拋磚引玉,希望父母能夠更科學地看待孩子的成長,反思我們在功利主義下是否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雖然我不是心理學的專業人士,但也將保持一顆保持學習的心態,爭作一個溫柔理性的好媽媽。
這是我的頭條號第二篇文章,接下來我也會寫我的其他科學育兒觀念,親子旅行經驗,自我成長探索,和半職發展探索。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也歡迎閱讀我的第一篇文章,最長的陪伴在路上
一官半職石榴媽
理科腦文藝心。
傳說中的超級學霸,如今的全職媽媽。
用溫柔理性的方式練習寫作,發展半職。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3個叛逆期,父母需要這樣做
世界上最真實的感動不是你能賺多少錢,也不是你能夠獲得多少成就,而是在你功成名就之後你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歡迎你跟著小編一起進入育兒的世界,在這裡我將為你普及各類育兒知識,希望你能有所收穫,變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