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家孩子不愛吃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作者為浙江省中醫院兒科叢麗主任醫師

每天在出門診,都會遇上許多不愛吃飯的小孩子和焦慮的父母。

不愛吃飯是不是病,時間長了會不會餓壞,會不會產生其他問題,要不要干預——我每次出門診,都要對不同的家長重複回答這些問題。

我相信這是多數家長的困惑。

所以今天想把「不愛吃飯」問題形成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吃奶挺好,為啥不愛吃飯?

吃是人的本能。

嬰兒一生下來,馬上就會吮奶,這是與生俱來的天性。

為什麼吃奶挺好的孩子,長著長著,吃飯卻不好了,甚至拒絕進食呢?這其中一定有原因。

自從實行獨生子政策以來,孩子數量明顯減少。

大多數家庭中,孩子已經成了生活的絕對中心,TA的吃喝拉撒睡是家庭工作的重點。

這一代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都有過苦難的生活經歷,經歷過食物饋乏年代所帶來的創傷和痛苦,所以對食物都有著美好的憧憬,希望能利用現有的物質條件,充分滿足小孩子的生活需求,決不能讓TA再受委屈,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營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豈不知,事與願違,孩子並不領情,非但不配合,還厭惡進食,你說可恨不可恨?

於是,家長經常抱怨,孩子太難養了,每天餵飯都要餵1個多小時,怎麼哄也不吃,罵他打他也不好使,真是氣死人!

孩子對飯菜的興趣不大,好在還有替代品!現在食物太豐富了,今天飲料,明天巧克力,孩子的生活也算豐富多彩,肚子裡不缺油水。

孩子的活動量太少,這些油水都消耗不了。

同時,孩子的胃容量不大。

大部分小孩子是知道饑飽的。

現實情況是,孩子餓壞的不多,撐壞的實在不少。

小編註:孩子的胃,有多大?

長期強餵 孩子脾胃會受傷!

長時間不愛吃飯,新問題又來了!孩子一天天變瘦了,體質也下降了,感冒次數開始增多。

家長萬般無奈,只好來找醫生。

大家想一想,小孩子一出生,需要你強迫TA進食嗎?嬰兒是餓了就會哭鬧,要吃,吃飽了就去睡,一切都很自然。

小時候,小孩子睡得多,家長沒有機會下手。

現在TA長大了,醒的時間多了,父母的機會到了!只要孩子一閒著,就要想辦法給他吃,一會兒吃飯,一會兒吃奶,總之一定要多吃!

不吃咋辦?騙!只要能哄TA把飯吃下去,什麼方法都可以使用。

於是就產生了追著餵飯,連打帶罵餵飯,採用獎勵方式餵飯等新形式下的「先進餵飯」方式。

這些方法或許能解決孩子某一次的吃飯問題。

長此以久,只能是撥苗助長,後患無窮。

家長不知饑飽地強迫進食,容易造成孩子食物過量,傷損脾胃,脾胃功能一經受損,可能連正常的食物也消化不了。

因為不消化,小兒會有飽脹感,出現厭食、拒食等現象。

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出現腹脹、腹痛、腹瀉、嘔吐。

久而久之,還有可能出現便秘、睡眠質量下降等。

小兒長期不思進食,還可以引起體重下降,最終可能造成營養不良,體質下降,還會引起感冒反覆發作等。

總而言之,傷食是小兒時期重要的疾病之一,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病理基礎。

與其他疾病相比,小兒傷食大多情況下都是家長人為造成的。

如果家長清楚其原因,這個疾病完全可以避免。

小孩傷食 怎麼辦?

如果短時間內有這個問題,下一頓少吃或不吃就可以了。

只要減輕胃腸負擔,食慾完全可以恢復。

但在減食的同時,必須保證水攝入。

如果飯不吃、水也不喝,最怕出現脫水。

飲水量夠不夠,看小便量正常與否,就行了。

如果傷食時間長,也可以考慮減食。

若效果不明顯,就只能靠藥物治療了。

小兒消食藥的口味還可以,不算難吃,大部分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治療傷食,不管用節制飲食的方法,還是藥物干預,都需要家長改變餵養方法。

藥物治療雖能治癒傷食,但如果家長繼續強迫進食,新的問題還會產生。

10招讓孩子愛上吃飯

本文作者為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主任醫師袁麗娟

兒童合理營養、良好飲食行為的培養過程,傾注了父母的耐心、努力、修養、進取和責任感。

以下是讓孩子喜歡吃飯的十個妙招,不妨試試哦!

第一招:營造寬鬆的就餐氛圍

吃是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第一享樂。

強迫、誘惑、收買或威脅等做法,硬逼著孩子完成家長規定的標準定量,結果會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

讓孩子獨立用餐,稍大些的孩子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就餐時間,或自己規定飯量。

也可以請孩子的同伴來聚餐。

因人而異、因勢利導,讓進餐過程充滿了自信和快樂。

第二招:設立「餐桌規則」

執行良好的吃飯規矩,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吃飯要有相對固定的時間、地點,孩子可以用專用的餐具。

每餐吃飯時間在30分鐘左右,到點就要撤去餐具。

進餐時不看電視。

設立良好的餐桌禮儀。

第三招:合理表揚

當孩子開始配合、自覺遵守「餐桌規則」時,父母需要給予小鼓勵。

這種「獎勵」不是食物,而是孩子喜歡和接受的方式。

如講個故事,買一件玩具、一本畫書,或周末全家出去玩等。

有時即使是稍有進步,也應即刻表揚,伸出大拇指或親切地擁抱一下。

但要記住,表揚的同時不能破壞規矩。

第四招:口味和花樣要多變

孩子通常喜歡糖醋、紅燒和茄汁味的菜餚。

父母不妨多徵求孩子的意見。

主食除了米飯外,還可以有麵包、餃子、餛飩等;米飯也可以變變花樣,加入玉米、豆子、肉丁等,色彩好看,營養也到位。

第五招:教養策略人性化

大人包辦、餵飯等情況很普遍,總擔心孩子把飯桌、地板和衣服上,弄得都是湯汁、菜水和飯粒,而不讓孩子自己進食。

這樣的「溺愛」會嚴重妨礙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

3歲以上的孩子比較能熟練使用筷子、湯勺,應鼓勵TA在規定時間內獨立進食。

切忌因為怕孩子燙著、噎著或弄髒,而不斷指責、提醒:「不准亂動!」「不能掉飯粒!」,弄得孩子沒了信心,也沒了胃口。

第六招:邀請孩子進廚房

孩子很愛玩廚房遊戲。

家長可以就地取材,讓孩子直接參與做飯過程。

如母親做飯時,給他一隻暫時不用的鍋、鏟子、塑料碗及一些菜,幫他在廚房門口「另起鍋灶」,過家家。

要是家中包餃子,可以洗乾淨TA的小手,給他一些麵糰,讓孩子跟母親一起包餃子。

每當這個時候,孩子會特別開心。

然後,把他做的餃子一起下鍋煮,孩子吃起來特別香。

其中的樂趣、母子關係的溫馨,都是塑料玩具無法企及的。

第七招:榜樣力量無窮

父母要以身作則,共同遵守餐桌規矩。

如,大家要關注誰還沒坐到餐桌邊,這樣讓孩子感受到不光是在吃飯,還能愉快地享受用餐時光。

進餐時儘可能去除會誘發孩子玩的因素,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

孩子到3歲左右,就應引導他乖乖坐著,與大人同桌吃飯。

無論孩子吃多吃少,都要坐下來。

第八招:巧用諺語、俗語

比如「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一天一蘋果,醫生不找我」、「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青菜豆腐營養好」、「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這些話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小孩子都愛聽,也能理解。

另外,用小故事啟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這也很實用。

例:某某從小喝牛奶,才長得這麼高,成了冠軍;某某動畫大王,很喜歡吃魚才那麼聰明有本事。

父母讚賞的表情、誇張的語言,常常能誘發孩子的食慾。

第九招:增大活動量

運動量不足或活動強度小,消耗少,孩子也會缺乏飢餓感。

每天必須給孩子安排一定的運動量。

也有些孩子確實胃口小,或是在生長中,存在著階段性調整。

如3歲孩子會出現一段時期的食慾較小,屬生理性調整。

活動後給予適量零食,一是數量控制,二是時間控制(進餐前一小時不吃零食)。

若運動後突然飯量減少,就要考慮是否運動強度過大,或有胃部不適,還是情緒問題。

母親要細心觀察,冷靜分析,有針對地解決。

第十招: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

與大人一樣,孩子選擇食物也有好惡之分。

從某種程度上說,挑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說明孩子開始學著自己做主,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

可以允許孩子有一定的選擇權,讓孩子安排餐具、座位,進餐時穿插對食品營養教育。

若孩子對某一食物挑食,母親可以採用一些建議的口吻,例「先吃什麼後吃什麼」,「可以和某種菜混在一起吃」等。

允許選擇決不是無理由迎合孩子的挑食。

如果孩子因身體原因,引起食慾和胃口的變化,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分擔心和著急,也不過分遷求。

適當調整食物品種,過一階段孩子自然會恢復正常的。

本文兩位大夫都開通了好大夫在線個人網站。

有疑問的辣媽們,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好大夫在線,查找相關大夫的個人網站,和她交流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