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並不希望你太懂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群里一位寶媽的叫女兒馨馨,由於工作忙,馨馨從小由奶奶帶大的。

上幼兒園小班,一直乖巧、懂事,說話算話。

她雖然也是第一次去幼兒園,但沒像其他孩子那樣哭,還幫著老師安慰其他孩子,幫他們擦眼淚。

但老師與她的談話讓她非常震驚,馨馨相對其他孩子做事過分小心翼翼,不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顯得過於「懂事和成熟」,說出來的話讓老師都吃驚。

比如:中午吃飯,老師並沒有說她吃得慢,但她看到老師走過來就說:「老師,我在加油吃飯,我會好好吃的,加油!」

比如:下午睡覺,別的小朋友都要求老師拍拍,希望老師哄哄自己。

她會說:「老師,你很辛苦,很累的,你不用拍我了。

這麼小的孩子,能夠這麼察言觀色,背後一定是承受力巨大的壓力,孩子一直在壓抑著自己、控制著自己。

這樣的孩子太辛苦了,太可憐了。

懂事的孩子往往這樣:

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

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

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

其實,這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這四種父母就是讓孩子承受巨大壓力的元兇

父母過於強勢,心中有一個「理想小孩」

孩子愛玩是天性,但是有一些孩子卻早早地就像個小大人一樣,別人玩的時候他選擇乖乖呆在家裡,衣服永遠保持整潔,這樣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很強勢。

很多懂事的乖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

他們唯有滿足父母的要求,成長為父母期待的樣子,才能獲得更多父母的關注和關愛,換來更多的稱讚和誇獎。

所以,做父母的,請隨時留意,你的孩子是否在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為此不惜改變自己的意願、收斂自己的天性?如果孩子在這樣討好你,那麼他正在喪失自我,包括真正的自我力量,包括自信和自尊。

父母總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

父母經常吵架,而孩子為了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高興起來,變的不會哭鬧,主動照顧妹妹,有玩具自己想要也會忍著。

因為父母感情不好,她生怕自己哪裡不夠好,再給這個家添亂。

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也非常高。

他們的自我價值感非常低,很難自在地與自己、與他人相處。

人際關係、乃至親密關係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所以,為了孩子,請做好自我成長,不要把孩子牽扯到父母的婚姻關係當中。

即使偶爾吵架,也需要當孩子面和好,並且明確告知:這是父母之間觀點不和引起的,跟孩子沒關係,不影響爸爸媽媽都很愛孩子。

單親家庭中,向孩子哭訴自己的遭遇,或者始終對另一半有怨恨

一位媽媽,離異,有一個8歲的女兒,女兒很懂事。

在媽媽情緒低落時,女兒總是百般安慰,不僅學習上不用媽媽操心,連做飯、洗衣等簡單的家務事都努力去做……女兒成為孫女士離婚後最大的精神安慰。

雖然女孩兒人前人後受盡表揚與憐愛,但她真的快樂嗎?

當然,並非所有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都如此。

關鍵是父母自己要成長,要有擔當。

一個家庭,總要有人去擔當的。

如果父母總是處於退行的狀態,像個孩子,難道真的要孩子去承擔不屬於他的責任,扮演一個「大人」嗎?

過早將孩子送進寄宿學校

過早將孩子送去「寄宿」是很殘忍的,孩子年齡越小所受的傷害會越大。

在寄宿學校中,孩子的物質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老師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是無人能夠替代完成的。

父母兩人照看一個孩子與一個老師照看多個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樣。

很多父母並沒有看到「寄宿」將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還自認為「寄宿」對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

6歲前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黃金期,只有安全感建立的紮實、穩固,其他諸如目標感、意志力等好的品質才會逐漸發展起來。

而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來源於家庭,如果過早地把孩子拋向社會,對於孩子來說,不亞於末日降臨。

Senrty申迪寶貝兒童安全座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是父母婚姻苦果的收割機

《我的前半生》熱播,劇中最牽掛我的是三個孩子的未來,平兒、佳清、弟弟。平兒性格開朗,源於父母離婚前給他的完整的愛,這樣一個有愛的家庭容易塑造性格優秀的孩子。平兒相對來說,天真爛漫,和他的媽媽一樣...

育兒Tips:我寧願要一個熊孩子,也不要他太懂事

總聽到有人說「誰誰家的孩子特別懂事,媽媽說什麼她都聽,媽媽要買東西給她,她說不要浪費錢,真懂事!」。但這種「懂事」背後,卻往往包含了一個孩子太早對自己的壓抑,在本該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的年紀,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