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懂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人愛夸孩子懂事。

殊不知,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美國的一些兒童心理教育專家提醒說,太「懂事」的孩子,容易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心理失衡,更容易患上各種沒明顯病因的疾病,早熟少女甚至更易遭受性引誘而至「早孕」。

「優秀」在框框裡

大人嘴裡「懂事的孩子」,通常是那種對大人言聽計從的孩子,他們嚴格遵守家長和教師所訂立的所有規章制度並身體力行。

他們就算成績不是最優秀,學習態度也非常端正,會成為老師為其他小夥伴們樹立的榜樣。

因為「懂事」,這樣的孩子常常會陷入過分追求完美的心理泥潭難以自拔。

為了得到家長或者老師的讚美,他們就算處於眾所周知的「青春反叛期」,也會表現得過分順從。

他們會把對家長的不滿壓在心裡,甚至拒絕承認自己的不滿情緒。

太「懂事」的孩子由於整個童年期乃至少年期,都處於成人信條的「陰影」中,漸漸只能定格在墨守成規的人生道路上難以突破。

他們長大後仍會顯得有幾分天真幼稚。

他們甚至還可能缺乏健康人格,也缺乏創新能力,最大特點就是「人云亦云」。

「失敗」在骨子裡

那些刻意追求成功的「懂事」孩子,心理壓力常常很大,長此下去容易缺乏自信、意志消沉、脾氣暴躁,各個方面的進取心可能都遭到干擾乃至扼殺。

為求成功,他們往往在學習時過度透支體力和腦力,再加上沉重的心理壓力,極可能引發各種沒有明顯病因的症狀,其中包括頭痛、肚痛、疲乏、消化不良、血壓升高、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神經官能症和心理疾患。

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本來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發展自己獨立個性的必經之路。

但太「懂事」的孩子,刻意壓抑自己的觀點與態度,也壓抑了正常的心理發育,他們的「叛逆期」可能會姍姍來遲甚至從不出現。

這些孩子在性格脾氣、行為準則上,有時可能顯得跟大多數小夥伴「格格不入」。

比如:有的喜歡以「小老師」自居,老師不在場時愛對同學們發號施令;有的喜歡打「小報告」;有的自以為是,看不起小夥伴的「傻帽」表現……長此下去,他們可能明顯不合群,朋友也很少,或早早出現成年人才有的世故或孤傲。

在所有這些現象背後,極可能隱藏著「自己不被理解」的「苦衷」,時間久了,就可能出現性格怪誕或扭曲。

一些「懂事」的女孩子,還容易在生理或心理上出現早熟。

與同齡的一般少女相比,早熟少女更易遭到諸如抑鬱、沮喪、孤獨等負面情緒的襲擊,更易遭到性引誘,從而發生「少女懷孕」之類的悲劇。

切忌:父母過於強勢,心中有一個「理想小孩」

孩子愛玩是天性。

但是有一些孩子卻早早地就像個小大人一樣,別人玩的時候他選擇乖乖呆在家裡,衣服永遠保持整潔,這樣的孩子往往父母很強勢。

他們對孩子的期待很高。

心理早早地就有了一個「理想小孩」的模樣。

很多懂事的乖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

他們唯有滿足父母的要求,成長為父母期待的樣子,才能獲得更多父母的關注和關愛,換來更多的稱讚和誇獎。

現在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很多一味只知道學習的懂事的孩子,並非出於對學習的興趣,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

一旦他們進入大學,失去了來自「父母」的推動,就會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感。

這一點,也許恰是很多高考優秀的學生,為何後勁不足的原因。

所以,做父母的,請隨時留意,你的孩子是否在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為此不惜改變自己的意願、收斂自己的天性?如果孩子在這樣討好你,那麼他正在喪失自我,包括真正的自我力量,包括自信和自尊。

切忌:父母總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

我曾經有一個打小就非常「懂事」的朋友。

她最大的困擾是,無法對別人說不,總會下意識地討好他人,害怕自己不能讓別人滿意。

別人的任何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都可能影響到她,就像一隻驚弓之鳥。

她有過怎樣的一個童年呢?父母經常吵架,而她是家中的老大。

為了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高興起來,她從不會哭鬧,主動照顧妹妹,有玩具自己想要也會忍著。

因為父母感情不好,她生怕自己哪裡不夠好,再給這個家添亂。

由此看來,父母的「不懂事」養出來的「懂事」孩子,太讓人心疼!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也非常高。

他們的自我價值感非常低,很難自在地與自己、與他人相處。

人際關係、乃至親密關係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所以,為了孩子,請做好自我成長,不要把孩子牽扯到父母的婚姻關係當中。

即使偶爾吵架,也需要當孩子面和好,並且明確告知:這是父母之間觀點不和引起的,跟孩子沒關係,不影響爸爸媽媽都很愛孩子。

切忌:過早將孩子送進寄宿學校

有的父母對孩子上寄宿制幼兒園很滿意,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的孩子很乖巧,學會了自立,平時上床睡覺都不用父母管。

有的父母還到處誇耀自己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給媽媽端杯水,很懂事。

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或者這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

學齡前的孩子不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互動,不需要在睡覺前聽媽媽講故事,從不撒嬌、任性,這本身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過早將孩子送去「寄宿」是很殘忍的,孩子年齡越小所受的傷害會越大。

在寄宿學校中,孩子的物質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老師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是無人能夠替代完成的。

父母兩人照看一個孩子與一個老師照看多個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樣。

很多父母並沒有看到「寄宿」將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還自認為「寄宿」對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

6歲前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黃金期,只有安全感建立的紮實、穩固,其他諸如目標感、意志力等好的品質才會逐漸發展起來。

而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來源於家庭,如果過早地把孩子拋向社會,對於孩子來說,不亞於末日降臨。

因此,我極為不主張學齡前孩子上寄宿學校,如果一定要讓孩子寄宿,請放在高中或以後的階段再考慮。

改變還得靠家長

要避免孩子「太懂事」,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須改變理念,切莫將「太懂事」視為絕對優點,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常常將「懂事」一詞掛在口上並加以推崇。

不妨讓已表現出太「懂事」的孩子多交朋友,跟大多數同齡孩子實現和諧相處,千萬不要讓孩子在童年時代就成了「孤家寡人」;不妨讓太「懂事」的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避免整日看書、學習、做習題;家長還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因為孩子能從犯錯誤中獲得一種自我教育。

如果一犯錯誤就遭到懲罰,孩子容易形成謹小慎微的性格,不利於創造性的培養。

值得一提的是,在缺乏民主氣氛的家庭中,孩子往往容易被動地「太懂事」。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家長應格外重視跟孩子的平等交流,避免家庭成為大人的「一言堂」。

【科學育兒路上必備工具,權威母嬰產品評測,育兒謠言終止者,你離這些只差關注微信號:lingyuwang0123 (長按帳號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我並不希望你太懂事

群里一位寶媽的叫女兒馨馨,由於工作忙,馨馨從小由奶奶帶大的。上幼兒園小班,一直乖巧、懂事,說話算話。她雖然也是第一次去幼兒園,但沒像其他孩子那樣哭,還幫著老師安慰其他孩子,幫他們擦眼淚。但老師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