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
傍晚接小孩放學回到家,按照往常是要先給他沖涼再吃飯的,可是他說他想看一下《超級飛俠》電視。
我還沒回答,他爺爺就說先沖涼,他小嘴立馬嘟起來說「不要」。
我蹲下來,看著他,說了句「想先看一下電視當然可以,不過只能看一集哦,看完之後自己關電視」。
他聽到,立刻笑逐顏開,「噌」地一聲就跳上沙發坐正了。
我給他開了電視,就去忙別的了。
一集完畢,他走進房間,告訴我:「媽媽,我看完一集了,是我自己關的電視。
」
我很開心,摸了摸他的頭問他:「寶貝說到做到,真棒。
那麼你可以告訴我今天樂迪去哪個國家送包裹了嗎?」
「我不知道是哪個國家。
那裡有好萊塢。
」
「哦,我想起來了,金寶已經說過了,是美國哦,寶貝。
你記住了嗎?」
「嗯嗯,我記住了。
那裡有好萊塢。
」他又重複了一遍。
小傢伙已經三歲兩個月了。
這半年他的自律能力越來越好,不需要大人多說,多管,他會管理好自己。
比如他除了偶爾生病很不舒服沒胃口吃飯要大人喂,一直都是比較自覺地坐在他專屬的桌椅上吃飯,追著餵飯的現象從來不會發生;他會自覺把看了的繪本放回書架上,即使偶爾看了後立刻被別的玩具轉移注意力沒及時放回去,只有稍微提醒他就會說「對不起」,然後馬上把書放回原位;早上七點起床,即使是在冬天也沒有發生賴床哭鬧的事情;會自覺地把髒衣服放到洗手間的籃子裡;習慣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如果路邊沒有看到垃圾桶,他會一直拿著,直到看到垃圾桶了,一定要親手丟進去···
或許,我一直在摸索的方法稍顯成效,總結起來就是「大事講原則,小事講心情;大人言傳身教,小孩受益無窮」。
二
大事講原則。
什麼是大事?我認為只要是影響孩子品行、性格形成或生命安全的事情都是大事。
比如準時上學。
不少人對這事嗤之以鼻,認為根本不算是什麼大事,我卻認為這將直接影響孩子以後對待上學、對待學習的態度。
試想,在送孩子上早教中心、幼兒園的時候,父母送過去已經遲到了,老師問起原因,要不就是今天堵車,要不就是今天起床遲了。
進入教室,當別的同學已經吃完早飯開始做遊戲的時候,你的小孩一個人坐在飯桌前才開始吃飯,久而久之,他就會認為這樣是正常的,即使遲到有父母護著,也沒什麼大不了,造成的結果就是小孩養成了懶散拖拉的毛病,同時也會養成他們父母那樣習慣於找藉口的思維,這對於小孩的性格塑造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很有可能在他們成年後形成遇事退縮、不善於從自身尋找問題、愛找藉口、愛推脫的毛病。
試想,一個沒有擔當、懶散的人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怎麼為自己負責?
那麼大事該怎麼講原則呢?我認為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階段的工作。
一是要做到事前說明。
我們可以通過繪本、故事、歌曲或身邊人發生的事情來講道理,告訴孩子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小白兔乖乖》這首兒歌,簡單易記,又能教育孩子「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的安全意識。
《我不跟你走》這本繪本則告訴孩子不要隨便跟陌生的或不是父母之前約定的人走。
這些都可以很好地給小孩子教育。
當然,需要父母反覆地灌輸、講解,甚至在真正遇到的時候,小孩才有可能會理解。
記得有一次晚上只有我跟小傢伙在家,門鈴突然響了,我習慣性地以為是他奶奶回來了,就叫他去開門。
聽到他開門的聲音,卻沒有聽到他奶奶的熟悉的聲音,頓覺不妙,我趕緊衝出去,看到是樓上的一個50多歲的男子站在門口,我把門把里拉了拉,問對方有什麼事。
原來是來看他家滲水到我家的嚴重情況的。
後來那男子走了,我問小傢伙「為什麼開門?媽媽之前不是跟你說過很多次了嗎,千萬不要給陌生人開門?」沒想到他的回答是「我知道,他是樓上的,來看漏水的。
」頓時我就明白了,對於一個三歲孩子來說,他實在沒辦法區分「陌生人」和「認識的人」之間,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熟人作案容易得手的原因。
所以,很多時候,講道理是必要的,但是在現實中的時候還是要提高警惕,不能以為孩子懂了就掉以輕心。
二是要做到事中執行。
在第一步的時候做好了鋪墊,遇到事情的時候就要執行了。
一開始小孩可能會不接受,會哭鬧,但是大人不能妥協,先哄得他們安靜下來後,再慢慢告訴他為什麼,這個時候小孩才聽得進去。
第一次不聽,試著多講幾次,小孩也就慢慢接受了。
因此我認為,父母執行過程最主要的是要做到「溫和而堅定」,大人切不可做規則的制定者,又做遊戲規則的破壞者。
三是要做到事後安撫。
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的書中寫到「拒絕不等於傷害,讓孩子受傷的是附帶的評判。
沒有評判的拒絕,愛依然可以流動」。
有時候,孩子的各種生命狀態難免會讓父母已經充滿制約的頭腦焦慮不安、憤怒不已,但是,父母若能內視自己的焦慮、不安、憤怒,對孩子的情感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做好孩子情緒的安撫工作,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依然愛我」,那麼才能撫平孩子的情緒,每晚讓孩子不帶傷痛地入睡。
三
小事講心情。
小事是指生活中一些無關原則、不危害孩子生命、身體的事情。
這裡所說的心情是指小孩的心情,李雪說「愛就是看見」。
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和真正的需求,勿將大人認為的正確的決定強加到孩子身上,強迫孩子執行只會適得其反。
比如說到了晚上睡覺時間,關燈後小孩還不想睡覺,要求再玩一會兒玩具,我認為這時候大人無需勉強小孩一定要準點睡覺,要知道成年人都會有失眠睡不著的時候,為什麼不允許小孩子偶爾也晚睡一點呢?當然,我並不是說完全不控制小孩的睡覺時間,而是通過有效的方法處理。
你可以在事前跟孩子約定好:你可以玩多十分鐘,十分鐘之後媽媽就要關燈了哦……那麼到了約定時間就得按時關燈了,即使孩子不肯或不能馬上睡著,也得營造睡覺氛圍,讓孩子儘快入睡。
這樣總比孩子吵鬧到很晚都不睡,最後只能在大人的強迫執行下帶著不滿情緒睡覺好吧?
再比如,小孩子都愛吃糖,只要手裡有糖,相信他們都恨不得全部塞進嘴裡。
對,這個時候無論大人跟他講什麼道理、約定好什麼規矩,他們都會通通忘記。
這個時候,我想,大人能做的就是你想給孩子吃多少,就給多少,然後明確告訴他只有這麼多了,吃完就沒有了。
千萬不要在給了孩子一大袋糖後,怕孩子蛀牙啊熱氣啊之類的原因才想起要把糖從孩子手裡收回來,這樣會造成孩子的心情從高處跌到低谷,不哭鬧打滾才怪呢!
四
大人教育,要言傳,更要身教。
要知道,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對孩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只要父母是一個執行力強、自律的人,並將這種良好的習慣影響孩子,那麼,孩子必然也會變得有執行力和自律。
然而現實中,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自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卻要求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自己一下班就拿著手機刷刷刷,卻要求孩子認真看書;自己從不運動健身,卻要求孩子多運動;自己挑食,卻要求孩子做一個不挑食的好孩子。
這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很難理解的。
沒看過父母閱讀的樣子,他怎麼知道閱讀習慣該怎麼形成?沒看過父母習慣把垃圾都放進垃圾桶,他怎麼知道垃圾是要丟進垃圾桶做一個文明的人的?當然,等孩子長大,很多事情他終究會懂得,可是怎及身邊至親的人的影響大呢?
我一直很認同一句話「自律才能自由」。
我理解的自律不是克制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慾望,而是懂得在大事懂得把握分寸,在小事上懂得自我放逐,有張有弛,能屈能伸,就會收穫你想要的自由。
孩子愛告狀,大人怎麼辦?|繪本共讀樂趣多,順手教育小傢伙
當過老師,主要是小學和幼兒園老師的人,都會覺得告狀是老師們最常見到,也是較難解決的問題。多子女的家庭也會這樣,雖然在兄弟姐妹和玩伴之間發生的告狀,要比在學校發生的少,但持續時間也很長,而且對於成...
孩子愛告狀,大人怎麼辦?|繪本共讀樂趣多,順手教育小傢伙
當過老師,主要是小學和幼兒園老師的人,都會覺得告狀是老師們最常見到,也是較難解決的問題。多子女的家庭也會這樣,雖然在兄弟姐妹和玩伴之間發生的告狀,要比在學校發生的少,但持續時間也很長,而且對於成...
曾仕強:親子矛盾?那是因為你不懂這四個字!
小孩子感覺到最冤枉的事情就是父母沒有教他,然後他做得不對,父母就打他罵他。小孩有小孩的世界和看法,但是他不知道他的看法,跟父母的看法是不是一致。所以,孩子會認為他跟你的看法不一樣,你就罵他,那是...
一句話,讓你和孩子和和氣氣
小孩子感覺到最冤枉的事情就是父母沒有教他,然後他做得不對,父母就打他罵他。小孩有小孩的世界和看法,但是他不知道他的看法,跟父母的看法是不是一致。所以,孩子會認為他跟你的看法不一樣,你就罵他,那是...
Terrible Two: 孩子總是對著幹,媽媽怎麼辦?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家長們都會遇到的麻煩事:情景一:每次吃飯的時候,寶寶都會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甚至把盤子碗和餐具也扔到地上。你說:「好好吃飯,別把吃的弄到地上!」這下,寶寶扔的更起勁了。情景二:寶...
聰明的父母,從不炫耀和攀比孩子
現在很多父母都崇尚快樂育兒,不求孩子能有多大的本事,只要孩子快樂就好。但是很多時候,一些父母總是忍不住要去炫耀自己的孩子,或者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小時候的學習、才藝、能力,長大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