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娃哪家強?這些流行的西方育兒法,對寶寶傷害更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絡上廣為流傳的哭聲免疫法,告訴媽媽「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完整睡眠訓練法讓剛出生的寶寶獨自睡整夜覺;延遲滿足法在寶寶哭鬧是不及時滿足他的需求,而是延遲五分鐘……這些方法確實有可能訓練出一個很少哭鬧,省心省力的乖寶寶。

但是發表這些方法的人,卻沒有告訴你故事背後的驚人真相。

哭聲免疫法的起源

現在網上瘋傳的哭聲免疫等方法的核心思想,皆源於著名的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他聲稱只要給他一打健全的嬰兒,他就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類型的人物。

在他的觀念里,人是可以像機器一樣訓練和塑造出來的,而無關任何天賦和本性。

而這個喪心病狂的觀點來源於一個更加喪心病狂的實驗。

不滿一歲的實驗對象

1920年,一個不滿一歲的嬰兒「小艾伯特」成為了約翰的實驗對象。

一開始,約翰會把各種毛茸茸的可愛動物放在小艾伯特面前,小艾伯特很愉快地和它們玩耍,絲毫沒有懼怕。

而當約翰在小艾伯特背後用錘子敲擊一隻鐵棒時,他立馬對這突來的噪音做出了恐懼的反應。

後來的實驗是,每當小艾伯特想要摸面前的小白鼠時,約翰就會在他背後敲擊鐵棒,把寶寶嚇得大哭。

如此反覆多次後,即便約翰不在敲擊鐵棒,小艾伯特在見到小白鼠後還是會感到恐懼,甚至其他帶毛的動物和物品也會讓小艾伯特崩潰。

「毀」人不倦的育兒法

以此實驗為基礎,1928年約翰·華生出版了《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

書中他倡導了一種程序化育兒觀念,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培養、矯正,而無視情感因素。

這本書改變了當時美國兒童的教養方法,他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法炮製。

後來約翰的兒子們這樣描述他們的父親:「沒有同情心和情緒上無法溝通,他剝奪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種感情基礎。

哭聲免疫法確實起到了作用,因而在美國風靡一時。

但其帶來的副作用卻讓人難以接受,許多被哭聲免疫法帶大的孩子,長大後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

以毀了一代兒童的幸福作為代價,此方法被歐美人摒棄和反思,而約翰也一度成為美國最讓人討厭的人之一。

順應人性才是正道

如今,人們意識到親密育兒才是最好的育兒方法,不要試圖跨越人性而獲取任何捷徑。

你是寶寶最信任的人,當寶寶哭的時候你真的覺得他是在耍你嗎?或者你認為寶寶是沒有感情的機器嗎?

網上育兒經眾多,真偽難辨。

盡信書則不如無,最了解你的寶寶的不是任何專家,而是媽媽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放心吧,寶寶需要你抱的時間,真的不會太久!

有寶寶的的爸媽們都聽家裡老人或親朋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孩哭別老抱,抱得多以後放下就哭,難帶!」這是咱們中國人自己的育兒觀。與之對應的,國外也有相似的觀念,稱為「哭聲免疫法」,大概意思就「哭了不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