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該如何確立,同伴關係的發展?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兒童的同伴關係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兒童之間特別是同齡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它存在於整個人類社會。

兒童實際上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內的成人世界,另一個就是同伴世界。

同伴關係在兒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兒童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中起著成人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環境因素之一。

許多心理學家都曾指出,兒童之間的交往是促進兒童發展的有利因素。

同伴關係有利於兒童社會價值的獲得、社會能力的培養以及認知和健康人格的發展。




首先,同伴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兒童在同伴集體中被同伴接納並建立友誼,同時在集體中占有一定地位,受到同伴的讚許和尊重而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滿足,這有益於兒童的發展。

其次,同伴交往為兒童提供了學習他人反應的機會。

同伴對兒童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強化、模仿和同化的機制實現的。

同伴榜樣在改變兒童行為和態度中具有很大潛力。

兒童常模仿同伴的行為並將其同化到自己的行為結構中去。

再者,同伴還是兒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參照框架。

例如,兒童常從同伴那裡獲得一些不便或不能從成人那裡得到的知識和信息。

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也得益於同伴集體。

此外,同伴還是兒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個來源。

安娜•弗洛伊德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六個孤兒的調查表明,在缺乏成人照料的情況下,這些兒童發展了類似親子關係中的依戀模式,他們發展正常。

研究者還發現,至少有一個支持性朋友的兒童,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減少被較大的同伴群體拒絕所以引起的孤獨感和傷害。




在嬰兒期,同伴關係只是在最鬆散的意義上存在著,兒童的社會交往非常有限。

進入幼兒園,他們開始主動尋求同伴,喜歡和同伴共同參與一些活動,與同伴的交往比以前密切、頻繁和持久。

兒童早期的友誼一般是脆弱、易變的,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

營造良好的交往環境,是建立良好同伴關係的重要保證

  幼兒期是社會交往開始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儘管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成人的指導,但是幼兒與同伴,特別是同齡人的交往,對於幼兒掌握社會交往的本領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因此,我們有意識地創造溫馨和諧的社會活動和遊戲情境,並充分提供幼兒與同伴自由交往的機會,使幼兒在交往中學會「合作」、「分享」、「謙讓」等優良品德,通過同伴的行為和態度不斷地反饋和直接感受,從而使自己的積極行為得到保持、延續和發展。

春暖花開,每天放學後都有一群孩子們在社區遊樂區玩耍,玩的不亦樂乎。

大的小的,男孩女孩,熟悉不熟悉的都在一塊愉快地遊戲,滿頭大汗,一個個紅撲撲的臉蛋,越發顯得可愛。

玩耍中孩子們都是毫無保留地開心快樂著,一個個都不願回家,直到天色完全地黑成一片,才依依不捨離去。

突然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和同伴玩耍的情景,在田野中奔跑,爬樹上坡,無所不能,打架鬥毆也在所難免。

那個時候一群同齡人在一起,就是最美好快樂的時光。

而今天的孩子們延續我們了當年的快樂,雖然形式不一樣了。

相對於沒有同伴一起上學的兒童,與朋友一起上學的兒童更喜歡學校,適應不良的問題更少。

早期的同伴關係不良將導致以後社會適應困難。

有研究指出,6%~11%的兒童在班上沒有朋友。

比起其他兒童,這類兒童更易出現下列問題:(1)退學(或逃學);(2)孤僻、退縮、冷漠、壓抑或其他心理障礙;(3)加入不良團隊乃至犯罪。

被同伴拒絕的經歷對兒童的反社會行為有病理性的影響,這種影響在男孩中更為顯著。

孩子們如此,大人們又何嘗不是呢。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誰人不曾渴求在這世上能有那麼幾個支持性的朋友呢。

一個既老實又沒有朋友的人其實是最危險的,一般干出萬惡之事的都是這類型的人。

長壽的人一般都是能很好的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人,這樣人往往也更能獲得健康。

因此,家長們要積極引導孩子們去建立健康良好的同伴關係,重視社會能力的培養以及認知和健康人格的發展。

早期同伴關係的發展能力直接影響到以後的社會適應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你需要明白!

交往是發展幼兒社會性的一條重要途徑。幼兒只有在與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調好各種關係,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積極的情感,為將來正常地進入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打...

孩子的小夥伴竟如此重要?!

我們聽不懂小baby得語言,就像我們不知道兒童實際上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內的成人世界,另一個是同伴世界。兒童的同伴關係,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得一種兒童之間(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