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小夥伴竟如此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聽不懂小baby得語言,就像我們不知道兒童實際上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內的成人世界,另一個是同伴世界。

兒童的同伴關係,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得一種兒童之間(特別是同齡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它存在於整個人類社會。

無論是在狩獵採集時代還是在競爭激烈的現在社會,儘管兒童接觸的環境有很大的變化,但在一般情況下,兒童都有與其他兒童進行交往的機會。

同伴關係在兒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兒童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中起著成人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環境因素之一。

兒童早期的友誼一般是脆弱、易變的,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

幼兒的友誼則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鄰近)、有共同的興趣和喜愛的活動以及擁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礎上。

同伴關係的發展

在嬰兒期,因為家人的照顧,同伴關係只是在最鬆散的意義上存在著,這個時期的孩子社會交往非常有限。

進入幼兒園,兒童與同伴的接觸次數增加,他們不再把成人作為唯一的依靠對象。

他們開始主動尋找同伴,喜歡和同伴共同參與一些活動,與同伴的交往比以前密切、頻繁和持久。

3~7歲,兒童還沒有形成友誼的概念

兒童間的關係只是短暫的遊戲同伴關係。

這個時期的友誼還很不穩定,往往與實利和物質屬性及其鄰近性相關係。

4~9歲,這個時期的兒童要求朋友能夠服從自己的願望和要求

如果順從自己就是朋友,否則就不是朋友。

6~12歲,這個時期的兒童對友誼的交互性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

9~15歲,親密的共享階段,兒童發展了朋友的概念,認為朋友之間可以相互分享,要互相保持信任和忠誠,甘苦與共。

這一段時期的友誼具有穩定性,但是有強烈的排他性和獨占性。

同伴關係的作用

同伴關係有利於兒童社會價值的獲得、社會能力的培養以及認知和健康人格的發展。

01

同伴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兒童在同伴集體中被同伴接納並建立友誼,這個過程使的兒童產生歸屬感。

如果這個時候兒童在集體中占有一定地位,受到同伴的讚許和尊重便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滿足,這些都有利於兒童的發展。

02

同伴交往為兒童提供了學習他人反應的機會

兒童在與同伴交往中,學習著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保持友誼和解決衝突;怎樣對待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怎樣對待敵意和專橫;怎樣對待競爭與合作;怎樣處理個人與小團體的關係等。

這一些都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

與父母不同,同伴既是平等的,又是鐵面無私的。

同伴對兒童的影響主要通過強化、模仿和同化的機制實現的。

同伴榜樣在改變兒童行為和態度中具有很大潛力。

兒童常模仿同伴的行為並將其同化到自己的行為結構中去。

03

同伴還是兒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參照框架

兒童常從同伴那裡獲得一些不便或不能從成人那裡得到的知識和信息,他們或許相互交流、或許有著自己的思考。

在同伴集體中,當發生規範衝突時,兒童會考慮到同伴提供的信息和團隊規範,會表現出從眾行為。

同伴既可以給兒童提供關於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為兒童與他人比較的對象,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一定的規範框架。

04

同伴還是兒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個來源

當兒童面臨陌生或恐怖情景時,同伴(一個好朋友)在場可以起到與父母同樣的作用,即解除緊張和壓抑。

也有研究表明相比於沒有同伴一起上學的兒童,與同伴一起上學的兒童更喜歡學校,在環境適應不良方面,產生的問題更少。

在人生的路上,除了故事和遠方,還有朋友。

無論幼兒時期,還是老年時期。

有了朋友,那一方世界才算真正的完整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你需要明白!

交往是發展幼兒社會性的一條重要途徑。幼兒只有在與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調好各種關係,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積極的情感,為將來正常地進入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打...

3—5歲孩子為什麼特別任性

許多父母與幼兒教師都發現,當孩子長到3歲左右時,就不那麼聽話了,大人讓他幹什麼,他偏對著幹。這種情況大多在2歲時開始出現,3歲後走向高峰。其實,這就是心理學家所稱的兒童的「第一反抗期」。 在第一...

原生家庭的影響需揚「長」避「短」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子女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也就是所謂的核心家庭。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他人。根據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

幼兒該如何確立,同伴關係的發展?你知道嗎?

兒童的同伴關係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兒童之間特別是同齡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它存在於整個人類社會。兒童實際上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內的成人世界,另一個就是同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