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你需要明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交往是發展幼兒社會性的一條重要途徑。

幼兒只有在與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調好各種關係,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積極的情感,為將來正常地進入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因此,讓幼兒學會交往不僅是幼兒園老師的任務,也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呢?下面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創設良好的家庭交往環境

在家庭中應創造一種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交往氛圍,以父母為中心和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都是不可取的,父母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要讓孩子敢說、愛說,有機會說話。

家庭中的大小事,孩子能理解的,應該讓孩子知道。

適當地讓孩子參與成人的某些議論,有利於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敢於與成人交往。

家庭中有關孩子的一些問題,更應該聽聽孩子的意見,看看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地只是家長說了才算。

二、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

家長應適當地帶孩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讓孩子到外面去串門,找小夥伴玩耍,也應該允許自己的孩子邀請小伙子伴到家裡來作客。

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怎樣和同伴一起玩。

例如,家裡買了新的玩具,家長可提醒孩子請鄰居家的孩子來一起玩。

別的小朋友上門來玩耍,家長要講表示歡迎的話,消除他的恐懼心理,還要叫自己的孩子拿出好吃的東西招待他,拿出好玩的東西給他玩。

這要,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和小朋友們一起交往,得到更多的交往機會,體驗到和同伴交往的樂趣。

三、教給孩子交往的技能

為了幫助孩子成為受同伴歡迎的人,在交往中得到快樂,家長應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1、培養孩子的禮貌習慣,學會尊重別人,平等待人。

父母應讓孩子在交往中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等,告訴孩子只有懂得禮貌的人,別人才願意和他一起玩耍,也才肯把心愛的玩具給他玩。

對孩子在活動中禮貌語言用得好的時候要及時進行鼓勵表揚,強化孩子的禮貌行為,形成良好的禮貌習慣。

2、讓孩子學會容忍與合作。

在交往中,遇到與自己意願相悖的事,家長應教育孩子學會忍讓,與同伴友好合作,暫時克制自己的願望,服從多數人的意見。

例如,幾個孩子在一起商量做什麼遊戲,大家都說玩動物園,而自己卻想玩娃娃家,此時,就要克制自己的願望,和同伴們一起高高興興地玩動物園的遊戲。

這樣才能使交往順利進行。

3、學習遵守集體規則。

孩子們在交往時,會自己制定一些規則來約束每個人的行為,誰破壞了這些規則,誰就會受到集體的排斥。

只有自覺遵守集體規則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愛,也才會有更多的朋友和他一起玩。

4、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品質。

孩子們在交往中常常會碰到一些困難,家長不僅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還應支持孩子幫助其他的朋友克服困難,如朋友摔到了急忙扶起來,同伴的玩具不見了幫著去尋找等等。

要讓孩子知道樂於助人的人就會有很多的朋友。

如果家長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交往願望,教給他們的交往技能,對孩子來說將是終身受益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知道這7個技巧,孩子情商超越90%的同齡人

前不久,俞敏洪在一個家庭教育講座上談到了培養孩子的社交情商,他向大家分享自己教育兒子的方式:要在適當的時間請同學們吃飯,贏得友誼和信任,做人要大方、要捨得花錢在別人身上,同時他還在現場分享了一個...

高情商,從小做起

首先兒童情教育要在孩子3-13歲開始,這個年齡段是孩子的一個塑造期,就像濘固中的水泥一樣。兒童的情商教育分為:兒童自信力、兒童社交力、兒童適應力、兒童情緒力,這四大版塊

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觀察與分析

一、幼兒攻擊性行為幼兒攻擊性行為指的是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自己的權利受到損害時,幼兒出現身體上的進攻,言語上的攻擊等侵犯性行為,是在幼兒階段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打、踢、咬、大聲叫嚷...

如何教會孩子在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相處?

入園之後,有的寶寶沒多久就完全適應了,可有些寶寶,入園都好幾個月了,還是孤獨的樣子,沒有好朋友。其實讓寶寶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感受到幼兒園帶給他的快樂,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導幼兒學會與人交往...

孩子緊張、膽怯、不合群 99%的根源在家長

孩子的童年影響他的一生在社交場合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不敢跟陌生人交談,在與領導、同事的交往中總是拿捏不好合適的尺度,朋友永遠就那麼幾個……長大後在人際交往中露的怯、吃的虧或許都源於兒時缺失的「交...

家長必讀|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與人交往,是每一個人必須要掌握的生存之道。現在太多父母,過於強調孩子的學習分數,可我見過幾個學習很優秀,但沒有一點與人交往能力的孩子,我想問一問那些父母,這是你們所希望的嗎?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