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徵文大賽二等獎—育兒心得體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育兒心得體會

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是爺爺奶奶的心肝,是整個家庭的核心。

孩子好,整個家庭就好。

父母都盼著孩子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在成長的道路中,對孩子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家寶貝叫鄒鈺軒,男孩,今年4歲零9個月,是中二班的一名學生。

說起對孩子的教育,我還是比較愧疚的,因為工作的原因,軒軒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在恆口老家的,作為媽媽,只有周末或者節假日,才能回老家看望和陪伴軒軒。

在軒軒的成長過程中,我錯過了寶貴的三年。

軒軒三歲半,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才接回來,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的。

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年半相處中,我自己的一點體會。

家庭教育徵文大賽

二等獎

第一:剛上幼兒園時,軒軒膽小,怕生,害羞,不敢說話。

上課時,軒軒不敢回答問題,也不太說話,有時老師讓他上台表演節目,他都膽怯,回家給媽媽說:「媽媽上台好難呀」。

有時帶他出去走親訪友,走到朋友家門口,他不敢進門,總往媽媽背後躲,經過媽媽耐心解說 ,慢慢地才敢進門。

通過一年多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軒軒現在基本已經克服膽小的缺點了,進步非常大,上課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也能積極參與班級活動了,回到家裡話也明顯變多了,語言也越來越豐富了。

周末帶他出去玩,不再膽小,也不怯場,不害怕了,遇到不認識的小朋友還會主動去交朋友了,遇見認識的熟人還會主動打招呼說「叔叔好,阿姨好,爺爺好……」

第二:小朋友的自尊心特彆強,作為父母千萬不要覺得他們小,而忽略了他們的自尊心。

舉例1:記得有一次,下午放園時,我去幼兒園接軒軒時,和老師說他在家吃飯有點挑食,軒軒在我身後,使勁地拉我的衣服,把我往教室外面推,我突然意識到,軒軒的自尊心很強,他感覺我當著老師的面在說他的壞話了,傷他臉了,所以不高興,讓我別說了,催我快走。

舉例2:人多的場合,當他不聽話時,偶爾我也會失去耐心凶他幾句,他什麼都不說,也不哭鬧,只是乖乖地抱著我的腿,小聲抽搐。

把臉貼在我腿上,或者把臉貼在我肚子上,不讓我看他,他也不看我,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又傷他臉了,他覺得不好意思了,所以才埋著頭。

從那之後,我就特別注意了,儘量不在人多的場合說他,儘量維護他的自尊。

第三: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家長共同配合。

幼兒是一張白白的紙,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幫助幼兒陪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簡單的明辨是非的判斷標準,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老師是孩子的第一領路人,在學校教會幼兒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很簡單,也許兩三天就教會了,但是讓幼兒長期堅持這個良好的習慣,卻很難,畢境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有限。

這就需要家長在家裡更好地配合老師,把這個好的習慣堅持下來。

舉例1:有一個月班級的好習慣養成是餐前、餐後、便後要洗手。

老師在學樣教了小朋友以後,回到家,軒軒有時會記得洗手,有時也會忘記洗手。

後來我每天都監督,提醒他,堅持了一個月之後,他天天都會自己主動洗手,這個習慣一直到現在都保持著。

舉例2.今年10月份,班級好習慣養成是每天睡覺之前要摺疊好自己的衣服,並且將衣服整齊擺放。

回家軒軒告訴我了,前幾晚也給我示範了,過了幾天,他慢慢就忘記了,我也沒有提醒,之後,每晚睡覺之前,他脫下的衣服就隨手扔在床頭柜上,亂七八糟的。

通過上面兩個例子,說明幼兒良好的形為習慣養成,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才能做的更好。

家長不能認為幼兒在學校有老師教,回到家,家長就可以當甩手掌柜,什麼都不管了。

家長在課餘多陪陪孩子,多配合一下老師的學校教育,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第四:幼兒的潛力是無限的,需要老師和家長去發掘。

父母應該適當放手,讓幼兒慢慢獨立,慢慢地成長。

在父母,爺爺奶奶眼裡,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做不了,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為他們代勞。

幼兒做這,也害怕,做那,也害怕,瞻前顧後,什麼都不讓做,生怕磕著、碰著、傷著、累著。

其實這是不對的,作為父母只能陪伴孩子成長,不能陪伴他們一生,孩子終究要自己長大,要進入社會面對屬於他們的生活。

所以該放手時,就要放手,平時可以適當讓幼兒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愛子則為其計深遠也。

即使偶爾的磕碰,也沒有關係的,那些都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經歷。

想想作為媽媽的我,小時候,也是如此,在磕磕碰碰中漸漸長大的。

生了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責,要好好地陪伴他們長大,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家長不管怎麼做,孩子都會長大。

是的,確實如此,孩子天天都在成長 ,一天一個樣,每天都不一樣,但是家庭的重視程度,父母付出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孩子如何成長,以及長成什麼樣。

要不孩子小時候都一個樣,長大了,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都有呢?舉例1: 中班今年開設了小鐘琴課程,每周周一下午,學習一節小鐘琴課程。

軒軒回到家,如果遇到我一段時間不忙,每天下午在家給他輔導,督促他多練習,明顯會敲的熟練一些。

如果我一段時間有點忙,在家沒顧上輔導他練習,新學的曲子 ,明顯就不熟練。

通過例1說明幼兒的潛力很大,父母多花點時間陪伴,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成長。

舉例2. 每天晚上我都會教軒軒背誦唐詩,一周背誦兩三首,這學期軒軒已經會背40多首唐詩。

通過例2說明小朋友有很大的潛力,只要家長肯多花點時間陪伴他們,讓他們接觸更多的新知識,就會收穫不一樣的驚喜。

通過這一年多和軒軒的生活,讓我感受到小孩的童真與美好。

結合以上幾點感受,我覺得,作為父母日常要多陪伴孩子的成長,平時多關注幼兒班級群,多關注老師發的教學內容,結合課堂知識,在課後更好地陪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且多發現孩子的優點,有針對性地發掘小孩的潛力。

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中二班:鄒鈺軒(媽 媽:吳 俊)

2017年12月25日

快樂成長

小編每個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樣子成長,殊不知尊重孩子的個性,接納孩子的一切,更有甚者不重視家庭教育的培養,自我園開展家庭教育徵文大賽以來,部分家長主動學習,積極提升自己科學育兒指導方法,和幼兒共同成長,該作者從家庭教育的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對孩子教育問題的重視,母愛之心躍然紙上,教育方法值得借鑑,經評審小組審閱打分,該作品獲得本次「學做智慧父母,培養卓越孩子」家庭教育徵文大賽二等獎,特發表本平台供大家交流學習

審核:尹文雅

文:吳 俊

圖:張 旋

編輯:張 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韓國幼兒園最重視培養三大好習慣

若想讓孩子從小擁有好習慣,作為家長,我們要首先改變自己!金子謙:中國專業人才庫少兒考評專家,著有家庭教育暢銷書《孩子,你的天賦媽媽懂》。近幾個月,我在韓國的幼兒園裡做調研,發現韓國小朋友們有許多...

林州:文昌讓好習慣引領孩子成長

原創: 申正2017年4月14日林州市文昌幼兒園開展了3月份習慣養成教育總結表彰會,對3月份幼兒習慣表現進行了總結點評,對表現優異的幼兒和家長給予表彰,並在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