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和溺愛,這中間的度怎麼把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的社會,得益於網絡的發達,育兒知識普遍容易獲得,加上父母都比較愛學習了。

大家都知道了孩子需要安全感,所以要給予足夠的愛。

但同時也不能太溺愛孩子。

要在這兩者之間把握一個度。

讓許多家長都覺得好為難。

其實這就是要懂得區分依賴與依戀的不同

有人說如果你愛孩子,就讓他依戀你,因為那裡是天堂。

如果你恨孩子,就讓他依賴你,因為那裡是地獄。

依賴是指孩子對父母所擁有的物質或者品格的需要。

比如,依賴父母的金錢,依賴父母的保護能力等。

而依戀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本能決定的,對某些重要人物的親近的需要。

一種獲得情感上安全感的需要。

比如嬰兒天生的需要去擁抱母親,孩子遇到危險天然地會想到要去找媽媽。

依賴靠彼此恨來建立聯繫。

依戀靠彼此愛來建立聯繫。

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摔倒了。

做媽媽的馬上過去把他扶起來,還要跺跺地板,說是地板的錯。

這就是溺愛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的心理,覺得摔倒後反正有媽媽扶,所有的錯都不是自己的錯

而如果這時候媽媽過去鼓勵他自己爬起來,起來後抱抱他,問他有沒有摔痛。

就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是愛我的。

上次凱凱媽跟我說,「兒子現在讀一年級,作業總是無法完成。

最近又鬧著不想去上學了,我真的煩死了。

再細問才知道,孩子剛上一年級,第一次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就沒記住。

回家後他就渴望媽媽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來幫助他,知道今天的家庭作業是什麼?

但是媽媽害怕這樣做會引起孩子從此什麼事都依賴他。

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

他就很嚴厲地對兒子說:「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什麼事情都想著依賴媽媽,媽媽是不可能永遠幫助你的」。

接著凱凱感覺有種羞恥感,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或者說有了內疚感,感覺自己總是做錯事情。

於是呢,他就不敢再問媽媽了,作業沒有完成,又遭到老師的批評。

接下來就非常害怕老師布置作業,慢慢的就變成不愛去上學了。

開始有了針對上學的焦慮情緒。

於是,她的媽媽也開始更多的指責和批評。

導致惡性循環。

其實這時候凱凱對媽媽的需要,只是一種依戀行為,而不是依賴行為。

凱凱在學校體驗到了危險,他害怕了,跑去向母親求助。

這時候,媽媽如果可以給與安全感。

那麼,凱凱就有機會消化危險的感覺而繼續學習了。

這時候,媽媽可以說:「噢,你可能因為記不住作業而擔心老師指責你是不是?不要緊張,你還小,媽媽會幫助你發展些方法來記住作業的。

比如,我們可以問同學,媽媽也可以問老師,等到你的記憶力再成熟一些,就可以記住了」。

或者媽媽什麼也不需要說,只要抱抱凱凱,然後說:「你很聰明的,你放鬆下來,媽媽相信你會找到解決方法的。

你需要媽媽幫助的話,媽媽一直在這裡。

其實簡單的說就是,依戀是一種情感的支持!依賴是具體事物的支持。

這樣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很多父母大字不識,養出來的孩子卻很有出息。

而往往父母是研究生、博士,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卻很失敗。

就是因為前者提供了很好的情感支持,卻給不了實際學習上的幫助(在這裡是指給孩子課業的輔導)。

而後者往往只是在實際的學習上給予指導幫助,經常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而沒有提供很好的情感支持。

我們父母要從直接的知識教導轉移到情感培育,讓孩子自己去反思,發生了什麼。

那就是說從給孩子餵食到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氛圍,讓孩子自己去給自己餵食。

許多研究證明了,依戀是持續終生的行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情感交流的需要。

比如一個成人在生病時就特別渴望來自親人或朋友的情感支持。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到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

讓他們在充滿了「安全感」的電後,去快樂積極的探索外界世界。

成為孩子的「安全感灣」,在他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返回來繼續充滿「安全感」的電。

這樣可以反思和學習發生了什麼,積累經驗避免下次出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戀母情結?快來!教你如何正確「解決」!

還記得第一次哭著找媽媽是什麼時候嗎?還記得滿心期待、投入媽媽懷抱就想天荒地老的感覺嗎?「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還在唱嗎?媽媽,是一個平凡到與每個人都相關的名詞。但是,她所承擔的卻絕對是包含著無與...

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家長要怎麼做?

如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這是無數家長關心的問題。魏琛琛博士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從來不會自己主動的學習,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家長督促~~可是,魏琛琛博士不禁要問各位家長,你以為學習是...

為何孩子別人帶就很乖,你帶就愛哭又黏人?

麻麻是否遇到過醬紫一個「怪」現象:當家裡老人或保姆幫忙帶娃時,寶寶表現得比較乖巧、聽話,吃睡有規律、玩耍更獨立;當麻麻在時,寶寶反而更喜歡撒嬌、黏人、哭鬧,什麼事都要大人包辦,表現得特別「嬌氣」。

寶寶育兒法-寶爸寶媽如何成孩子的行為老師

當父母和孩子都覺得很自然的時候,親密育兒法就會被討論成一種新的育兒理論。親密育兒法是一種愛和細心的養育方式,但並沒有什麼能使孩子溺愛。「親密育兒法」背後的理念是,你要密切地了解你的孩子,在他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