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熊孩子,熊孩子怎麼你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陌上繁華

01

在我們身邊,存在著兩種孩子:一種是別人家的孩子,另一種則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熊孩子。

熊孩子與皮孩子並不一樣。

皮孩子是淘氣、頑皮,他們天真活潑,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

他們也會犯錯,但是他們有著基本的是非觀點,懂得對與錯,知道懼怕,有著敬畏之心。

而熊孩子就不同了,他們有的沒有是非觀點,以傷害別人為樂;有的則是知錯犯錯,面對大人的教誨,絲毫不知悔改,反而以此為榮。

這種熊孩子,相信我們都曾遇到過。

而那種遭遇,真的可以讓你分分鐘懷疑人生。

比如今天下班乘坐地鐵時,我就遇到了一個熊孩子。

六七歲的男孩子,乘坐地鐵不排隊,等屏蔽門一開,他瞬間就沖擠了進去。

排在前面的人被他撞得東倒西歪,有一個姑娘看不過去,就說了那個孩子幾句。

結果那個孩子一瞪眼,張口就罵,語言之粗俗簡直是不堪入耳。

二十幾歲的姑娘,愣愣是讓那個孩子給罵哭了。

而那個孩子的家長,不僅不制止,反而跟著孩子一起罵。

那一刻,我突然就想起了一句話: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

是因為家長熊,所以孩子才熊。

這還不算什麼,上周我去重慶出差,在飛機上遇到的那個孩子才奇葩。

也是一個六歲左右的男孩,坐在我身邊。

他看著我手中的薯片很眼饞,就直接伸手過來拿。

他的媽媽見狀,就趕緊把孩子的手拉了回來。

孩子沒有拿到薯片,很不高興,撲在媽媽的懷裡就哭了起來。

我有點不好意思,就想把薯片送給那個小孩。

結果薯片還沒遞過去,那個孩子的媽媽就轉過身來瞪了我一眼。

我一臉的莫名其妙,怎麼你家孩子哭了,還是我的責任了?就在我這一愣神中,孩子飛快地搶過了我的薯片,然後一把扔在了地上。

我驚呆了,這還有沒有王法了。

好吧,不應該是王法,不過當時我真的是氣壞了。

你的孩子,跟我有一毛錢關係嗎?你不給孩子買薯片,就來搶我的。

我是欠著你的,還是該著你的啊。

更可氣的是,那個孩子的媽媽並不為孩子的無禮行為而道歉。

她一邊柔聲細語地哄著孩子,一邊敷衍地對我說:「孩子小,你一個大人別和孩子一般見識。

」說著,她掏出了五元錢,扔給了我。

對,你沒看錯,是扔,而不是給。

我瞬間就炸毛了。

我一個大人不和孩子計較,好,那我可以和你計較吧。

身為家長,明知孩子的行為不對而不制止,這是其一。

孩子的無禮行為對他人造成了傷害而不道歉,這是其二。

事情發生後,打算敷衍解決,用錢了事,這是其三。

我的態度很堅決,表情很強硬。

那個媽媽當時就愣住了,我想她應該是從來沒有遇見過像我這樣胡攪蠻纏的人,所以有些不知所措。

後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那個媽媽向我道了歉,這件事這才算了結。

這兩件事,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熊孩子之所以是熊孩子,大多是因為父母不教之過。

小孩子剛一出生,什麼都不懂,所以根本就不存在熊或不熊的問題。

真正給這張白紙加上顏色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還有言談舉止。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無疑是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

父母自身的教養,完全有可能就是孩子以後的教養。

就像上面那兩個家長,自己尚且是非觀點不明晰,又如何給予孩子正確的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方法呢?

03

在管理熊孩子方面,我的閨蜜就做得很好。

閨蜜家的孩子今年四歲,正是調皮搗蛋的年紀。

一次,閨蜜帶著孩子來我家玩,孩子看到我家的琉璃天鵝擺件很好看,就踩著凳子上去,一把把天鵝擺件拽了下來。

結果因為用力過猛,沒拿住,天鵝擺件掉在地上,碎了。

孩子看了看地上的天鵝擺件碎片,愣了愣,然後就繼續尋找家裡他感興趣的東西去了。

閨蜜見孩子不知錯,便一把拉過孩子,告訴他:

首先,在別人家裡做客,沒有經過主人允許,不能私自動主人家的東西。

第二,損壞了人家的東西,要對主人道歉,並且要給予賠償。

閨蜜說這些的時候,表情很是認真、嚴肅。

孩子很害怕,還沒等閨蜜說完,就大聲哭了起來。

我十分心疼,連聲說不要緊,但是閨蜜卻制止了我。

她說:「做錯事,就要承受做錯的代價。

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不當回事。

現在不告訴他,他就會一錯再錯。

等他長大了,錯的也許就不是打碎東西這麼簡單的了,而是其他更嚴重的事情。

到那時,所要付出的代價也許我們就誰都承擔不起了。

然後,閨蜜給孩子擦了擦眼淚,並把孩子推到我的跟前,讓孩子向我道歉。

孩子抽抽搭搭的,拉住我的手,認認真真地說了聲對不起。

看著孩子滿是淚痕的臉,我突然為這個孩子覺得慶幸。

因為他有一個明事理的母親,教會了他什麼叫作承擔,什麼叫作不推卸己身之錯。

閨蜜的這種管教方式看著很簡單,從小處著手,但是十分有效,因為她告訴了孩子做事的準則和限制,並培養了孩子的良好習慣。

04

其實,父母與孩子之間,哪裡有那麼多的說教。

大多時候,是孩子做錯了,你批評,教他道理;孩子做對了,你鼓勵他,再接再厲。

而更多時候,往往是你在做,他在看。

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孩子的心裡,然後匯聚成河,凝練成長。

記得曾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說得很好:「所有的孩子天性都是差不多的,區別他們成為不同的人的因素,是教育。

而教育的最好方式,無外乎就是你成為更好、更有修養的自己,然後做給孩子看。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做錯事情,你會給寶寶認錯嗎

大人之間做錯了事情道個歉握手言和,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然而面對孩子的時候,大人有時候確難以放下自己高貴的面子,給孩子道歉比登天還難。家長認錯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如果家長真的做錯事了,或者誤會孩子...

不要再拿「孩子還小」說事兒了

一我去影院看電影時,偶爾會碰到這樣的孩子。如果對放映的影片不感興趣,就一刻都待不住,要麼大聲的吵鬧,要麼滿場的亂跑。而他的父母,不做任何制止,任由他胡作非為。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碰到這樣的場景,小...

誰的錯?丨聽跳跳講故事

小朋友們,聽跳跳講故事啦!今天的故事裡,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總是因為「是誰的錯」從早到晚吵鬧不休。一起玩耍的兄妹、好朋友不可避免地會一起闖禍,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們並不是故意的。可在事情發生之後,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