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教育盛行:以愛的名義摧殘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狼性教育」又添冤魂
年僅6歲的小如(化名),出生後一直都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直到今年8月中旬,才有機會到浙江樂清與父母團聚,不料,因此經常遭受「狼爸」父親的打罵,一日疑小如在家小便,便懲罰女兒原地跑步6小時不許停。
當晚11時小如暈倒,送院後不治死亡。
後「狼爸」竟把女兒遺體棄置在烏牛山上。
目前此「狼爸」已涉嫌虐待罪,被刑拘。
查看更多>>
孩子非要挨打才能成才?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給的,我愛怎麼管教孩子那是自己的權力,而且這一權力也得到倫理法律的支持。
同時大多父母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固執地認為孩子不打就不聽話,不打不罵以後就沒有出息。
對此帶有強烈專制、獨裁色彩的極端的家庭暴力教育方式,其實施者如今已擁有了多個紅透網絡的稱呼:狼爸、虎媽、鷹爸……這些家長在談到自己苛刻的教育方式時,都堂而皇之地冠以「都是為了孩子好」!真的這一就為孩子好了嗎?真的這樣,孩子就可以成才了嗎?一個人的「成才」與否,不是簡單的「上好中學,考好大學,然後出國,成名成家」。
請家長們不要以」愛」的名義去摧殘孩子,不要還沒打「成才」,先把孩子打出了「病」!
Warning
警惕!不要還沒打「成才」,先打出「病」
經常打孩子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
如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就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自卑感,也會因此而變得越來越沒有信心,越來越沒有上進的勇氣。
而經常打孩子就會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性格上顯得孤獨。
長此以往,很難振作起來,成為一個被自卑感籠罩著的人,不但會延遲進步,甚至可能自暴自棄,那將是很可怕的。
經常打孩子易導致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
每個孩子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就會說謊,說謊是為了能達到某種目的或者慾望,如逃避懲罰、取得父母老師的歡心、得到某些獎勵、引起別人的注意等等。
而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
可是孩子說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發現。
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這樣就會構成了惡性循環。
經常打孩子可能會導致孩子智商低
據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研究員報告稱,經常挨打的孩子可能會智商比較低,因為據調查發現,從小經常挨打罵的小孩在智商測驗中平均得分98,不常挨打罵的可得102。
他們認為,不打罵孩子的家長會花較多的時間去講道理。
加拿大兒童健康研究所也同意這個看法,認為孩子在受到支持時心智發展比較健全,責打後必定只存「拚或逃」兩種反應。
這都不利於兒童堅定地思索解決麻煩的辦法,發揮不出創造力,只存硬拚或一走了事的念頭。
所以,重要的是誘導孩子正視當前問題,設法解決,不是讓孩子失去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機會,一走了之。
經常打孩子小心把孩子打成「老油條」
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體會,一開始打孩子效果還是挺好的,可是逐漸地孩子臉皮越來越厚,越來越不聽話,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成了「老油條」了,因為家長沒有意識到,體罰也有可能強化孩子的錯誤行為。
對孩子嚴格要求固然重要,但是過分地嚴格特別是用粗暴的手段對待孩子,非但達不到要求,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這些年來,由於家庭傷害,尤其是家庭暴力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正在逐年增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家長經常以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動輒發火、非打即罵,置孩子的自尊、感情於不顧,使他們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尊重和溫暖,以致走上背離家庭、社會的犯罪道路。
聰明的家長和老師都懂得,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耐心尤為重要。
孩子們不可能用好的行為去回報粗暴的態度。
嚴厲的懲罰不會解決任何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制止錯誤的行為,通常還會使問題變得更糟。
Ready
收起你的棍棒,樹立科學育兒觀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家長要多學習、多反省、學會正確的科學的教育方法,切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要多於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給孩子一定的發言權,讓孩子能夠與父母平等交流,只有這樣,家長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1.家長要學會正確識別錯誤行為
家長在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否對錯之前,應該先弄清這件事情所發生的環境,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就認為孩子犯了錯,就要懲罰孩子,也許在你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後,你也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在確定孩子是否犯錯以後,你也要判斷他是否該受到懲罰。
如果孩子是不小心犯的錯,是偶然性的錯誤,那你要告訴他以後要小心,如果說孩子是故意的,那這種原則性的錯誤就應該好好地教育一番。
2.家長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一般孩子的行為是與其父母極為相像的,因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每天的耳濡目染,父母的好習慣壞習慣都會被孩子學習。
但往往父母自己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卻在孩子犯錯之後嚴厲對待孩子。
家長打孩子,實際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別的孩子的壞榜樣作用。
遺憾的是,有的父母這樣對孩子說:「誰打你,你就打他;誰罵你,你就罵他。
」試想這樣教育出的孩子會懂得對待別人要和平友愛嗎?
3.家長應理解、尊重、傾聽孩子
隨著孩子的長大,與父母之間的距離也會逐漸拉大,他們就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喜歡跟著父母說當天發生的事情,漸漸的父母與孩子之間就會產生「代溝「,那怎樣才能更好地與孩子交流,打開孩子的心結呢?尊重是首要的。
因為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父母與孩子之間才能有愉快的溝通。
另外,傾聽是必須的。
傾聽是一種態度,傾聽是了解孩子的最佳途徑。
更多>>
4.家長要用民主的方式對待孩子
家長要和孩子講民主,家長要尊重孩子,要給孩子說話的權利。
家長與孩子既有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又有民主平等的關係。
講民主,孩子會更有積極性。
遇到事情,先考慮一下孩子的意見,多問幾個「你怎麼認為?」或「你同意嗎?」,與孩子一起討論商量,共同制定計劃並照著做。
孩子犯了錯以後,要和孩子平等地交談,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幫他分析錯誤原因… 更多>>
End
結束語
孩子總是童心未泯的,他們在很多時候不聽話也只是天性使然。
可是許多家長不但要扼殺了孩子的天性,還要採取這種近乎殘忍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我想我們都不希望孩子是活在棍棒打罵之下的,教育成功的根本,並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孩子自己的成長。
所以希望廣大家長面對孩子時,可以放下手裡的棍棒。
媽媽再打我一次Or媽媽再愛我一次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是媽媽再打我一次OR媽媽再愛我一次……打罵孩子造成的不良後果孩子遭打的時候,沒有心裡是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們產生怨恨、逆反、畏懼等心 。打的結果就是孩子與父母...
優卡丹父母學堂科學選擇育兒觀
浩瀚的育兒知識庫常常令媽媽們眼花繚亂,哪些該看?哪些可以省略掉?優卡丹幫媽媽們去粗取精,精選出一批具有專業性和可讀性的內容,既節約時間又掌握了育兒知識。明星兒童藥優卡丹是仁和藥業的品牌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