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和罰孩子,你這麼做還不如不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寶寶情報局
-
官方微信號:bbqbj2016
-
上海電視台首檔大型親子服務節目
-
重點關注親子教育問題
-
是由醫生、育兒專家、心理學家及父母組成的全方位原創科學親子教育平台
父母們想要約束孩子們的行為,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能有許多的方法,但大多數父母都是「行為主義者」,先判斷孩子行為的性質,再給出不同的反應。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提出,個體的行為主要是由外在的強化決定的。
強化被定義為伴隨於行為之後並有助於新行為出現的機率增加的事件,包括精神方面的表揚和物質方面的獎勵。
關於強化的一系列研究其實與大多數父母採用的這種「看菜下飯」的教育方式不謀而合。
到了飯點,孩子就是看電視不肯吃飯,這個時候父母通常可能出現的四種應對措施是:
一、強行關閉電視,消除了孩子的快樂刺激(懲罰);
二、批評孩子,增加了對孩子來說厭惡的刺激(懲罰);
三、告訴孩子這頓飯里有他最喜歡吃的菜,給予孩子一個愉快程度高於看電視的刺激(正強化);
四、告訴孩子一旦他吃了飯,飯後要背誦古詩的任務就取消,消除了令孩子厭惡的刺激(負強化)。
教育心理學明確指出,在教育中,應當儘量對孩子使用強化的教育方法,減少懲罰出現的可能性。
對於懲罰孩子這件事,有些家長會在選擇打罵後後悔,內疚,內心萬般糾結。
「我知道打孩子不好,可是就是忍不住呀!」
實際上,我們對待自己孩子教育模式的形成會受到我們父母的影響。
孩子負責挑起你的底線,那些幼年時被父母簡單粗暴懲罰的經歷就負責挑起你的怒火。
懲罰真的不合時宜了嗎?
至少美國心理協會第123屆年會的結論會建議你:不要擱置「暫停孩子的娛樂活動」這一懲罰手段。
來自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博士羅伯特拉澤萊爾在演講中說道,他的研究團隊採訪了102位孩子的母親,讓她們分別提供5天裡如何管教孩子不當行為的細節,如打架、抱怨、藐視、商討、不聽話。
分析後得出:當處理孩子的目中無人或打架等行為時,懲罰措施比講道理更有效。
比如,沒收孩子的玩具或暫停他們正在做的活動。
適度使用暫停娛樂活動等懲罰手段可以逐漸改正孩子們目中無人的行為。
在這個學術會議的另一場展示中,來自國立大學的博士尼奧西帕尼表明了立場:只有當父母在運用懲罰手段時不得當,懲罰才會顯得不起作用甚至帶來負面影響。
比方說,父母不應該頭腦一熱衝動使用暫停娛樂活動這種懲罰手段。
相反,他們應該提前告訴孩子什麼行為(對小夥伴進行攻擊、吼叫)會使父母選擇暫停通過臨床案例發現,有選擇性地針對不當行為和場合來持續用暫停娛樂活動這種懲罰可以有效減少孩子的問題行為。
父母選擇懲罰孩子,無非是因為孩子犯了錯,父母想要讓孩子停止孩子犯的錯,並且能夠保證下不為例。
懲罰確實是管教的一種,但懲罰≠有效的管教!
當懲罰發生的時候,孩子早就不會去關注錯誤行為本身了,他們的腦子裡滿滿當當想的都是「爸爸媽媽會生氣嗎?」「爸爸媽媽會懲罰我嗎?」「我會挨打嗎?」,孩子只是被你嚇到了而已,你懲罰他想讓他停止犯錯,下不為例,但他甚至沒有認識清楚他到底為什麼錯了。
孩子本來應該用來反省的時間,卻被你的懲罰分散了注意力。
處理孩子犯錯最直接的方式,應該是讓孩子承擔後果而非家長費心費力的懲罰。
因為當父母懲罰孩子的時候,錯誤行為產生的責任將遠離孩子,而轉嫁給父母。
美國總統里根12歲時,因為踢足球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
鄰居讓他賠款12.5美元。
里根沒辦法,回家找爸爸。
爸爸問:「玻璃是你踢碎的嗎?」孩子說是。
爸爸說:「那你就賠吧,你踢碎的你就賠。
沒有錢,我借給你,一年後還。
」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這個孩子擦皮鞋、送報紙、打工掙錢,掙回了12.5美元還給父親。
絕大多數孩子在犯錯時,會像少年裡根那樣無措茫然,焦急的尋求父母的幫助,而不是簡單地「討罵討打」。
如果我們能夠在這時及時指出錯誤,並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用他們明白的道理和接受的方法因材施教,就能使孩子牢牢記住教訓,從而"吃一塹,長一智"。
「孩子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真正喚起他們內在的自控力。
」明尼蘇達大學的KarenM.Carlson說道。
懲罰是讓孩子為了自己的過去買單,而有效的管教不僅僅是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而已,它會幫助孩子在日後遇事做出的正確的選擇與理性的處理。
有懲罰就一定會有讚美,父母是孩子認識自我的第一面鏡子,孩子從父母的讚美中,看到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充滿信心地成長和生活,讚美對於提升孩子自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父母也會因為不知道如何對症下藥而心焦。
為什麼孩子從空話套話里感受不到父母的真誠與愛?
因為讚揚里沒有孩子被表揚的事由。
另一方面,言過其實的讚美,也容易養成孩子自大的性格。
責編/虎牙 圖片和資料來源於網絡
本文為《寶寶情報局》版權所有,歡迎轉發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聯繫局長,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父母不板著臉如何教育?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 父母希望孩子做出好的行為,停止不好的行為,因此,父母的「教育」,其實就是塑造行為的過程。但是假如不板起臉來,就一定沒法把孩子塑造成精英了嗎?是什麼讓父母們不得不板起臉來...
開學後,父母不板著臉如何教育?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 父母希望孩子做出好的行為,停止不好的行為,因此,父母的「教育」,其實就是塑造行為的過程。但是假如不板起臉來,就一定沒法把孩子塑造成精英了嗎?
父母不板著臉如何教育?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 父母希望孩子做出好的行為,停止不好的行為,因此,父母的「教育」,其實就是塑造行為的過程。但是假如不板起臉來,就一定沒法把孩子塑造成精英了嗎?是什麼讓父母們不得不板起臉來...
中國父母為什麼會對教育孩子有心無力?
心理引言:愛子心切的父母們在孩子懵懂無知的幼兒階段時,就開始張羅五花八門的教材,讓孩子學習英語、音樂,以及各種技藝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孩子寄...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感覺不到「這是教育」
愛子心切的父母們在孩子懵懂無知的幼兒階段時,就開始張羅五花八門的教材,讓孩子學習英語、音樂,以及各種技藝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本無...
好的「精英教育」,不是逼孩子學,而是讓孩子自己學成精英!
愛子心切的父母們在孩子懵懂無知的幼兒階段時,就開始張羅五花八門的教材,讓孩子學習英語、音樂,以及各種技藝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本無...
教育孩子最好的時機,是孩子犯錯誤的時候
父母對孩子生氣大多數是因為孩子犯了錯我們習慣性認為犯錯是件不好的事情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其實,犯錯並不可怕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犯錯又不斷改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