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信勇敢的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慶期間,在西歐走了一圈。

除了滿足我對歐式建築的特別喜好之外,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

就是不論在哪個國家,那裡的小孩子,大都是充滿了自信,沒有任何懼怕感、陌生感,可以非常自然地和人交流,即使不懂英語,也會很自信地說「No,English!」用簡單的兩個英文單詞禮貌地回答我的問題。

相比類似情況,中國孩子的反應大相逕庭,常常表現出來地是非常的害羞,甚至局促不安。

低著頭擺弄著手指不回答、小腳在地上蹭來蹭去、眼睛看著地面或者直接躲藏到父母身後等等。

無法自己去面對或禮貌地處理這種情況。

當然,這並不是全部,相對來講在國內是大部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根源在於:安全感的缺失與滿足。

所謂安全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依戀,也有心理學家把安全感稱為「認得心理免疫系統」,良好的安全感對兒童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依戀關係除了影響人際關係之外,還影響到孩子在面臨壓力情景時的反應,積極的情感可降低內心的焦慮,在感受到安全感的時候才會更勇敢、更願意去探索。

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比較樂觀自信、性情溫和、情緒穩定、獨立,與他人能友好相處、也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而童年缺失或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容易自卑、羞怯、敏感、多疑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也不太擅長處理人際關現系。

研究發現,0-3歲是嬰兒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的最佳時期,孩子3歲之前安全感的建立,將決定了他一生的發展。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直接地關係。

怎樣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1、理解性。

更加敏感和細心的照顧。

能夠理解寶寶各種不同類型的哭,當我們認為寶寶是在無理取鬧哭的時候,其實很多情況下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寶寶哭的背後的真正需求。

敏感細心地察覺和照顧可以讓寶寶感受到被接納,給予的所需會讓寶寶有被滿足感,產生給予的力量。

2、積極性。

經常抱寶寶、撫摸寶寶,讓寶寶感受到我們肢體、態度、言語上的愛。

尤其是寶寶哭鬧的時候,要迅速理解他的需求,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不過積極回應並不等於立刻滿足哦。

比如孩子哭了,可以抱起嬰兒,把奶瓶搖晃給他看,或者用其他物品逗引,跟他說簡短的話語,如「寶貝餓了,該吃飯了,媽媽餵你」之類的話,然後再讓他喝奶喝水。

這種積極性會使寶寶感受到被愛,獲得愛的滿足,產生愛的力量。

早些年有很多父母片面的接受了西方的教育模式,覺得從嬰孩時期就給孩子立規矩會對其今後的獨立大有好處。

在孩子哭泣時故意不去理他,到達一定時間後再去抱等等。

類似這樣的教養在我周圍有很多,甚者是可以讓孩子哭泣1給小時之久,再去給予擁抱,這其實是不正確的,甚至有些偏激,每一個模式都有每一個模式的定格,掌握好「度」才能更好的使用,使其發揮好的作用,否則會有「東施效顰」的效果,可憐的是:結果要寶寶承受一生。

3、穩定性。

保證有比較固定的依戀對象。

依戀關係的產生會經歷一個過程,而一個或幾個特定的成年人持續照顧寶寶是他獲得安全感的途徑。

媽媽總是會有事需要離開,也就是說,一個家庭里最好要有至少兩個人能同時擔當起母親角色。

在確實需要突然替換時,寶寶能有心理上的順利過渡。

這裡要特彆強調僱傭保姆來帶孩子的家庭,不要經常性更換保姆,這會嚴重破壞孩子的依戀。

站在家長的角度來說,保姆不合適或者不夠盡職等原因就及時更換掉,這是對寶寶好的。

但是寶寶和保姆建立依戀關係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往往是剛剛建立起依戀就又換了一張陌生的臉孔出現,不得不再一次的進入失望-恐懼-疑惑-適應的過程。

這樣反覆的過程中,寶寶會越來越焦慮,失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安全感。

4、統一性。

這裡有兩個各方面:一方面是跟寶寶互動的過程中,寶寶和母親共同來做一件事情,比如帶著寶寶跟他說,看這是燈,寶寶快看這是桌子,快看,這是寶寶的衣服,真漂亮呀!這些其實就是共同性的行為表現,共同注意、共同看一件事情。

這會使孩子感受到存在感,和成人之間的聯絡感會讓其產生社會的融入感。

另一方面是家長之間的統一性。

比如:媽媽在面對總是要吃零食的寶寶時,教導寶寶零食是有害的,但是爸爸(老人)卻常常偷偷的給寶寶買零食吃或者沒有同樣的教導,這會使本寶寶混亂,產生疑惑,失去正確的分辨力。

5、贊同性。

要經常誇讚寶寶,當寶寶學會或者完成一件事了,要及時給予鼓勵。

比如寶寶學會舉手了,學會爬了,會說話了....要毫不吝嗇地去誇讚我們的寶寶,對他們說一句話,哇,寶寶,你真棒。

鼓勵和支持會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愛,從而建立自信和求知慾。

切記:不要和寶寶開玩笑或是恐嚇他!經常聽到有家長對寶寶說,「你再不乖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甚至假裝走開躲起來;或是親戚朋友逗孩子,說「爸爸媽媽把你送給我了,不要你了哦!」這些話語和行為只會使孩子感到恐懼和不安。

孩子會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

看似玩笑的話會造成孩子極度的不安和焦慮,使得孩子的安全感被打碎。

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和陪伴是最重要的。

父母是孩子的安全島,請盡情地愛孩子吧,唯有從你們的愛中孩子才能獲得愛的能力和存在的價值,然後他們才能學會愛自己,愛他人,愛這個世界,自信勇敢積極的去生活。

摘自屋童樹親子課堂沙顯輝老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黏人很正常,別嫌煩,試試這些方法~

寶寶在成長到六個月之後,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變得特別黏人。如果寶寶一直由媽媽照顧,那麼寶寶對媽媽可謂難分難離。洗臉、上廁所、吃飯短暫的分離一刻寶寶都會哭得撕心裂肺,就像媽媽拋棄了自己。寶寶為什麼會...

哼!媽媽說愛我,為啥還去抱其Ta的寶寶?

媽媽在寶寶心中的地位獨一無二,媽媽會對寶寶說我愛你,媽媽能幫助他所有的難題。但寶寶不解的是,為什麼媽媽會對其他的寶寶笑,把自己的零食玩具給其他的寶寶,還會抱其他的寶寶?媽媽難道不愛我了嗎?蒙台梭...

除了大人,原來寶寶也會有戀物情結?

寶寶特別喜歡某個玩具或玩偶,一定得抱著它才能入睡,外出旅行也不能少了它,是不是有戀物癖?媽媽該怎麼糾正呢?其實對小寶寶而言,這些類似行為只能說是「戀物情結」或「戀物行為」,是尋求安全感的表現。寶...

注滿孩子的儲愛槽

有位美國心理學家提出過一個「儲愛槽」理論,意思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儲存愛的能量的容器,如果裡面的愛很少,這個人就很難給出愛、表達愛,相反,他們更需要的是來自外界的愛,就會經常性地索取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