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就是沒安全感?來說說安全感到底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願每一個寶寶都被世界溫柔地愛著

很多時候,比起向我們的孩子傳授知識,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能力更為重要,它們有可能伴隨孩子一生,深刻地又不為人知地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生活質量。

安全感便是其中之一。

一個擁有足夠安全感的人,是強大的。

它讓我們擁有勇氣,更加篤定地前進並且能夠洒脫的全然而退。

它讓一段親密關係少了些許試探和猜疑,它讓我們相信自己具備擁有的權利。

很多成年人的缺乏安全感,都能在原生家庭中追根溯源。

所以,給孩子一份足夠的安全感,幾乎關係到他們人生的幸福指數。

對於新生兒,哭泣時父母溫暖的臂彎、飢餓時媽媽柔軟的乳房便是他們的安全感;對於幼兒,猶豫著要不要前進時父母肯定的微笑和眼神、幼兒園門口即將和父母分別時獲得的堅定擁抱便是他們的安全感;對於少年,成績落後時父母溫柔的接納、面臨抉擇時父母克制的建議便是他們的安全感。

母如何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安全感的空間?記得曾經看過一句話,說父母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四面有牆壁、中間有溫暖的環境

即在有限的空間給予孩子無限的包容和愛。

四面牆壁代表了界限與底線,一份持續的有原則的愛會讓我們的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篇投稿來自從北大心理學畢業的開心媽媽的文章,為我們全方位解讀關於寶寶的安全感建立,希望此文能夠幫助父母養育一個擁有足夠安全感的寶寶,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對這個世界有所期待、有所信賴,願孩子們未來都能擁有愛與被愛的信念。

不吹不黑,來聊一聊寶寶的安全感建立

「寶寶怕生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

「結束產假上班之後孩子突然睡眠不規律是缺乏安全感嗎」

「上幼兒園之後每天早上都大哭一場是缺乏安全感嗎」

「送回老家由爺爺奶奶撫養會導致寶寶缺乏安全感嗎」

「延遲滿足會影響到寶寶的安全感嗎」

「哭著入睡會讓寶寶失去安全感嗎」

以上這些問題應該都或多或少困擾過每一個新手媽媽。

既然這麼多疑問,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到底什麼是寶寶的安全感,安全感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具備充足的安全感,以及如何引導寶寶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先簡單回答一下上述媽媽們的疑問吧。

首先,分離焦慮不等於缺乏安全感,安全感充足的寶寶同樣會因為與依戀對象的分離而產生煩躁不安、傷心哭泣的情緒表現;

第二,無規則養育、無條件滿足並不能幫助寶寶建立充足的安全感,恰恰相反,0-3歲的嬰幼兒對秩序有強烈的要求,有規律和秩序的生活節奏會讓他們感到安全;

第三,安全感是個體一貫的心理感受和體驗,是一種長期且穩定的心理品質,不會因為寶寶正常的情緒表達就缺乏。

01

什麼是嬰幼兒能感知到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兒童人格發展時指出,安全感並不是天生的,它的建立是在幼年尤其是3歲之內,嬰兒初生時其主要撫養者尤其是母親如果能夠對嬰兒採取慈愛的態度,並且這種慈愛是經常的、及時的和可靠的,嬰兒就會覺得舒適與滿足,會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信任和期待,從而產生最初的安全感。

從出生開始,寶寶就通過哭泣、表情、語氣等方式去感受和判斷他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是否可靠、穩定,如果爸爸媽媽能夠及時感知到寶寶發出的信號,並且熱情地對他們的要求、願望和行為進行反應回饋,第一時間準確地滿足他們的身心需要,寶寶就會獲得真實的被愛的感受,內心充滿安全感。

02

嬰幼兒安全感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在如今最常見的「六大一小」(六個大人一個小孩)家庭結構中,家長們往往將百般寵愛、萬千呵護都給予孩子,真真的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有些家長在面對鋪天蓋地的育兒知識時不分場景就囫圇吞棗,甚至還會因噎廢食。

舉個例子,某天在樓下遛娃扎堆聊天聽到了下面一段對話。

媽媽A:我家寶寶晚上醒來塞了奶頭不到一分鐘就能睡著,到現在都找到規律了,晚上一哼唧我就塞奶頭,我睡我的她吃她的,不哭不鬧還挺省事兒呢!樓上樓下都誇我們安靜地就跟家裡沒有小孩一樣。

奶奶B:我們也是,從來不讓我孫子哭!要啥給啥唄,又不缺那點錢!人媽媽說了哭了再去抱以後寶寶缺乏安全感!睡覺也是我們全家輪換抱著睡,可乖了!

姥姥C:對,老李家的孫子就是缺乏安全感,都6歲了晚上還得抱著媽媽睡!天天哭著鬧著不去幼兒園,一看就是小時候老放著人家不管。

顯然,關於安全感,愛子心切的家長們存在著很大的誤解。

保護寶寶的安全感就意味著一定不能讓寶寶哭嗎?

大錯而特錯!

安全感是一項長期且穩定的心理品質,其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嬰幼兒所長期處於的家庭環境。

第一,家庭氛圍是否溫馨和諧。

如果寶寶經常能感受到爸爸媽媽關係緊張或者家庭成員之間整天吵架,會讓寶寶隨時處於一種被指責、被拋棄的擔憂狀態中。

電影電視劇中這樣的畫面比比皆是,孩子在面對大打出手的父母時抱著腦袋不停哭喊「爸爸媽媽別吵了,我乖乖聽話,我好好學習,你們別吵了,別不要我!」天性敏感的寶寶在處於緊張情境中時往往會產生自責、內疚的心理狀態,從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繼而失去安全感。

第二,教養方式是否平等可靠。

研究表明,嚴厲、拒絕、恐嚇的教養方式會使幼兒的不安全感大大增加,會讓寶寶對未知充滿焦慮和害怕。

《小別離》中的男女主人公堅持執行嚴格養娃,孩子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之前除了正常上課之外不是背單詞就是做習題,稍有不滿就會受到媽媽的嚴厲批評,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不止如此,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爸媽還干出了偷窺、強行管束、理所當然替孩子做決定等等行為。

結果,孩子躲得越來越遠,漸漸地不再相信父母,在與父母的互動之中戰戰兢兢,甚至一度離家出走。

長此下去如何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第三,父母的關注是否無條件積極的。

如果寶寶感知到爸爸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是需要滿足爸爸媽媽的要求才能獲得的,那麼寶寶會不自主去製造條件引起爸媽的關注,一旦失去控制則會陷入無盡的焦慮和恐慌中,害怕這份愛隨時會失去。

閨蜜深夜打來電話訴說近日來的疲憊,3歲多的寶寶一到早上就咳嗽發燒沒精神,帶去兒童醫院來來回回折騰了一溜夠還是沒能找到病因。

這一問才知道,原來最近她和老公都忙著沖業績,連著好幾個周末都在加班,直到有一次孩子夜裡發燒咳嗽夫妻倆人急壞了,天一亮就趕緊請假去了醫院,回來路過商場就懷著愧疚和安慰的心理帶著孩子吃喝玩樂逛了一整天。

後來寶寶學聰明了,生病不但不用去幼兒園,還能有爸爸媽媽陪著去逛遊樂場,所以天天喊病。

第四,父母的情緒狀態是否平和穩定。

安全感作為一種情緒體驗是可以被傳遞的,如果爸爸媽媽的情緒是柔和的,認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是可以被解決的,這個世界是安全和可信賴的,那麼寶寶也會建立一樣的安全感。

相反寶寶則會被傳染到焦慮和不可控的不安全感。

03

如何判斷你的寶寶是否具備充足的安全感呢?

無條件積極關注

首先,身為爸爸媽媽的我們先捫心自問,在面對寶寶時是否做到了無條件積極關注。

所謂無條件積極關注,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自發地與寶寶互動時或者及時地回應寶寶需求時,出發點並不是因為寶寶做了什麼,而是出於對寶寶的愛。

當寶寶感知到爸爸媽媽關注我是因為我做了什麼符合爸爸媽媽的期望,或者是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那麼就會不停地重複這個動作。

比如前文當中提到的例子,生病會把媽媽留在家裡而且還能逃避去幼兒園,所以每到早上媽媽要去上班、寶寶要去幼兒園的時候,寶寶會「自發」地生病。

只有當寶寶感知到爸爸媽媽愛我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而是無條件的,不管寶寶是否聽話、是否乖巧、是否生病、是否達到爸爸媽媽的要求,都會收到爸爸媽媽毫無保留的愛和關注,那麼寶寶則會獲得充足的自信和安全感。

安全感充足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以競爭獲勝或者物質占有來定義自己的價值,不會迷戀權威或者物質,不怕競爭和挑戰,不會刻意逢迎權力。

建立安全依戀

第二,觀察寶寶與爸爸媽媽之間是否建立安全依戀。

安全依戀的寶寶不是沒有分離焦慮,而是能迅速過度很快適應新環境,再見到爸爸媽媽時候也會很親熱再坦然鬆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安全依戀的寶寶對自己和周圍世界都充滿信任,不怕犯錯和失敗,樂於分享和合作,遇到陌生的東西和環境也不會一下子闖進去,而是沉穩地觀察之後慢慢地融入進去。

關於依戀類型,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應該對陌生人情境實驗並不陌生,它被譽為改變現代心理學的40項研究之一。

實驗將26對嬰兒和母親帶到一個充滿各種玩具誘惑的陌生房間。

期間,嬰兒經歷了以下幾種場景:母親和嬰兒共處一室、陌生人進入房間(母親在場)母親離去、陌生人留在房間母親回到房間、陌生人離去。

實驗根據嬰兒在四種情境下不同的表現將依戀類型分為四種:安全型、迴避型、矛盾型和混亂型;通過對這些嬰兒數十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具有安全型依戀史的個體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更高程度的自我效能感,他們大多具備積極健康的情緒,擁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自我復原力,在社交中表現出更多的主導和主動性,在遊戲和學習中有更集中的注意力,在人際交往中更容易與人接近,更多地信賴他人和被人信賴。

04

如何幫助寶寶建立充足的安全感呢?

0-3歲是寶寶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根據寶寶身心發育階段可以分為0-6個月、7-18個月、19-36個月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0-6個月

關鍵詞:無條件積極關注

寶寶剛剛降臨到這個陌生的世界,爸爸媽媽是他們唯一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這個時期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我是最重要的,不論任何情況下都請第一時間來關注我」;另一個是」我是被關注的,沒有任何條件」。

這個階段要求爸爸媽媽能夠不分白晝、無微不至地關注著寶寶的需求,然後第一時間去滿足寶寶的心身需求,讓寶寶在時時刻刻能感受到「重要感」和「無條件關注」,很快就能獲得安全感並主動探索新的世界。

第二階段

7-18個月

關鍵詞:安全依戀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嘗試爬行和行走,爸爸媽媽要創造一個安全有愛的外部環境供寶寶去探索,比如規律的作息時間、固定的居住環境,幫助寶寶順利地過渡到秩序敏感期;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共同陪伴寶寶,經常開展積極的親子互動活動,就算有短暫的離開也要認認真真跟寶寶解釋清楚,並承諾會在什麼時候準時回到寶寶身邊。

這一階段寶寶將面臨一次主要看護者調整的挑戰,因為休完產假的媽媽著手回歸職場。

媽媽在回歸職場之前,需要跟主要看護者進行一段時間的共同看護,確保之後的主要看護者熟悉寶寶的生活習慣以及脾氣性格,確保寶寶認識並信任接下來的主要看護者。

第三階段

19-36個月

關鍵詞:社會認同

這個階段的寶寶將開始有覺知的進行同伴交往活動,他們已經通過跟爸爸媽媽不斷地分離、再聚當中認識到,爸爸媽媽的愛是時刻存在的,爸爸媽媽是欣賞並且認同寶寶的,而且他們會在寶寶需要的時候出現並幫助他,寶寶的安全感也隨之逐漸建立起來。

我們可以在環境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寶寶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寶寶創造條件去進行同伴交往、參與同伴遊戲,讓寶寶在這些活動中體驗集體和參與的快樂,去感受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幫助寶寶形成和發展自尊自信,增強安全感。

願每一個寶寶都被世界溫柔地愛著。

開心媽媽:85後寶媽一枚,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專注於親子關係研究與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END-

小暖有話說

諮詢中總有媽媽問:「我家寶寶最近一直要叼著奶睡,聽說這是沒安全感的表現。

」「我不想抱睡和奶睡,但每次想放下拍拍睡的時候寶寶總會大哭不止,如果我不繼續抱和奶的話這是不是就傷害了他的安全感啊?」

每次我都有些哭笑不得。

別再用「安全感」為我們的「可憐寶寶綜合症」背鍋了。

「安全感」並沒有脆弱到讓寶寶哭幾聲就會消失,反而有界限和規則的生活才會讓寶寶更有安全感,哪怕這界限偶爾會限制他的意願,那也是最讓他覺得踏實的圍欄。

它並不會因為你拒絕寶寶的某個不合理要求而失去,更不會因為你不管合理不合理需求都統統滿足寶寶而變得更多。

當寶寶感覺不到你的一致性原則,他們才會更覺得不安。

給寶寶更多的關注和愛,但無需徹底寵壞了他,用真正正確的方式讓寶寶擁有讓他們充滿愛和力量的安全感吧。

寶寶第一年如何成長變化?對照52周生長時間表讓你秒懂娃

寶寶為什麼哭?告訴你12種嬰兒常見的哭鬧原因

嗨,我是小暖

是睡眠諮詢師,也是個較真派的普通媽媽

希望我們能成為彼此育兒路上的溫暖陪伴

一起睡好覺,養個好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孩子會過於依戀媽媽?

果果快3歲了,家人準備送他去幼兒園。可是這個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吃飯媽媽不餵他就不吃,吃喝拉撒刷牙洗臉穿鞋,媽媽不伸手,他就一直等著。果果還有個習慣,只要媽媽在家,絕對不用別人,這要是上學,可怎麼...

怎麼樣培養孩子「安全型依戀」?

1、下班回到家,兒子像嗷嗷待哺的小雛鳥,張著胳膊像我跑過來,我也親昵地抱起兒子轉圈,之後,兒子步步不離地跟著我,奶聲奶氣地喊著我跟他玩遊戲,被玩具夾到了手,眼睛含淚地讓我給吹吹,嬌滴滴的樣子讓我...

安全感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幸福,怎麼建立?

安全需要是兒童心理發展的第一需要,嬰幼兒早期安全感的建立與培養,影響著兒童一生的幸福。家庭在培養嬰幼兒安全感中起著重要作用。擁有足夠的安全感的個體,能夠理性地調控自己的行為,意志堅定,獨立自主,...

寶寶為什麼不愛上幼兒園

每個寶寶的內心都有一個叫「安全島」的小秘密,對於2歲的寶寶的來說,嬰幼兒時期是和父母建立最密切情感紐帶的時期,這個時期如果我們與寶寶很親密,給到他們足夠的依戀的親密關係,對將來寶寶的心理成長有著...

媽媽,你弄丟了我的安全感

帶孩子在外面玩,總會聽到媽媽們聊天說:「你們說,我每天上班的時候,孩子都抱著我不放,該怎麼辦啊。」這類的話題。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沒有安全感,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只會覺得孩子...

注滿孩子的儲愛槽

有位美國心理學家提出過一個「儲愛槽」理論,意思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儲存愛的能量的容器,如果裡面的愛很少,這個人就很難給出愛、表達愛,相反,他們更需要的是來自外界的愛,就會經常性地索取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