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人家孩子」為鄰是什麼感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別人家孩子」成為很多父母大人教育自己家孩子的口頭禪。

大人說這話時,往往是很氣憤的,對自己的孩子恨鐵不成鋼,在孩子聽來,卻是如利劍,難免不受傷。

因而,與「別人家孩子」做鄰居,大人孩子都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先說說這個高大上的「別人家孩子」

我們家曾有一個對門,他家兒子和我女兒年齡差不多。

這個男孩非常聰明,四五歲時開始學圍棋,小學階段基本上是半天學校上課、半天去圍棋班下棋;初中時,為了晉段,休學半年,回學校參加考試竟然科科名列前茅、總成績穩居年組前三。

就是這樣一個文靜、內秀的小男孩,聽話、懂事,學習還好,誰家父母談起來都是羨慕之極。

不用說,這個孩子成了我們那片小區公認的「好孩子」、現成的榜樣,自然成了家長們口中教育自家孩子的「別人家孩子」。

「別人家孩子」的父母是怎麼想的?

有一個方方面面都很出色的兒子,父母肯定是很驕傲、自豪的了,言行上難免會有些誇耀,見到誰家大人或孩子一定要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有時還要停下來替你探討一番:「呀,這成績不行啊,我兒子考全年組第幾第幾,老師還說考重點進不了尖子班呢。

」而學習情況往往是孩子和家長最不喜歡與外人道的。

大人還好說,人家孩子好,咱們就認真謙虛地學習學習,但孩子不行啊,小小的自尊心馬上就受挫,性格活潑開朗的女兒也免不了回回中槍。

很多時候,女兒回家就說:「上樓的時候,又碰到隔壁張叔叔了,想躲都來不及...…哎呀媽呀,拉著我問了半天,真受不了!他們家孩子學習好就好唄,幹嘛跟我說呀……」孩子對這事兒很是反感,但出於禮貌又不好意思說什麼,不得不硬著頭皮聽下去,還得承認自己很差。

「誰願意承認自己不好啊,本來考差了,心裡就不得勁,幹嘛非得說出來呀,幹嘛非得讓我跟他們家孩子比啊!」

起初,我並不在意,但這樣的次數多了,也總聽到別的鄰居同樣的反應,就有些同情女兒和其他的孩子們了。

雖然女兒說完這些,我會正面引導她正確看待叔叔的關心,但私下裡忍不住想:這個「別人家孩子」的父母,怎麼想的呢?怎麼不知道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呢?孩子說得也不無道理。

你家孩子優秀就優秀嘛,知道人家孩子不如你家孩子,幹嘛總來刺激?

怎樣正確引導自己家孩子?

鄰居住得這麼近,低頭不見抬頭見,躲也不是辦法,況且也躲不過去。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別人家孩子」這個問題,才是關鍵。

第1、讓自己家孩子看到「別人家孩子」身上的優點,承認自己身上的不足,向「別人家孩子」學習。

第2、理解叔叔的善意。

作父母的都會為自己家孩子的優秀而高興,這種高興也希望得到周圍人的欣賞和分享,雖然叔叔說話說得太直接,令人不太好接受,但相信叔叔沒有惡意。

我們把叔叔的話,當作關心和鼓勵,這樣想的話,就不會覺得受傷,也坦然了。

第3、假如你覺得很難堪,可以不失禮貌地回答得模糊一點,比如「還行,謝謝叔叔關心!」「成績還沒出來呢,等出來了我再告訴您。

」然後告訴叔叔,還有很多作業要做……

家長自己要對「別人家孩子」有個清醒的認識

不盲目攀比。

人比人氣死人,作為家長,一定要認識到,自己家孩子的天性、能力和「別人家孩子」比是不一樣的,甚至可能有天壤之別,故而不能盲目地把自己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相比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忌一口一個「別人家孩子」怎樣怎樣,給自己家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

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將來的路也不同的,沒有必要都學成一個樣。

比如說,我女兒心特別細,樂於助人,做事有分寸,將來會有很好的人脈,適合做HR;二單元那個淘氣包,很小就幫助媽媽做家務,媽媽加班的時候自己熱飯吃,生活自理能力強,將來肯定是個有孝心又能幹的人;樓上那個小姐姐,彈琴唱歌都不錯,將來適合搞音樂……

要告訴孩子,學習很重要,但還有比課本學習更重要的東西

人生會遇到很多個「別人家孩子」,比你強的人很多,怎麼辦,都躲嗎,躲得了嗎?讓自己憋屈死嗎?不能,是吧!我們管不了別人,但一定能管好自己。

別人好與不好,跟自己沒多大關係,叔叔說或不說也跟自己沒啥關係,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

當孩子把這些問題弄清楚之後,內心自然強大許多,那個「別人家孩子」如果對自己起不到激勵作用的話,就不會那麼耀眼,也就豪無刺激、刺傷可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自我保護的能力

做了媽媽後,心會變得非常的柔軟,見不得孩子受一點點的苦,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孩子。媽媽們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父母的愛,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有幸福的童年。每次看到孩子們丟失或受到傷害,都會讓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