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護的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做了媽媽後,心會變得非常的柔軟,見不得孩子受一點點的苦,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孩子。

媽媽們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父母的愛,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有幸福的童年。

每次看到孩子們丟失或受到傷害,都會讓媽媽們非常心痛,孩子們受到的所有的傷痛,天下的媽媽們都能感同身受。

所以每次兩會時,搖籃網上點擊率最高的就是媽媽們的聯合簽名,要嚴懲販賣兒童的人販子。

雖然每次都沒見什麼效果,但是媽媽們還是鍥而不捨地做,在很多媽媽們看來,這是能保護我們孩子的最好的辦法。

確實,如果能從源頭上控制住,的確能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安全的空間。

但是在目前我們還不能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教會我們的孩子自我保護,就成了最好的辦法。

我女兒三歲半的時候,我們帶她去青島玩。

那時,我女兒已經認識了一些字了,而且平時,我也會著意的訓練她的警惕性,比如說,我會跟她做「如果她找不到媽媽」的遊戲,告訴她如果不小心同媽媽走散了,她該怎麼做;如果有陌生人要拉她走,她應該怎麼對待;如果事先媽媽沒同她打招呼,突然一個平時就認識的阿姨去幼兒園接她,她去嗎?等等。

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我都會告訴她該怎麼去應對。

但是,在青島的海灘上,我女兒還是丟了。

那時,正是旅遊旺季,海灘上遊人的帳篷一頂挨著一頂,帳篷都是租來的,長的都一樣。

下午,我們打算啟程回家了,孩子爸爸讓女兒和我再玩一會,他要休息一下。

我把帳篷里的東西整理好,把垃圾扔到10米開外的垃圾筒。

女兒在我們帳篷前大概2米的海灘上玩沙子。

我扔了垃圾回來,見孩子爸爸一個人呆在帳篷里,我們都認為孩子還在玩沙子。

但是,等我們找女兒的時候,才發現諾大的海灘上,到處也沒有女兒的身影,女兒不見了。

女兒這時從我們的視線里消失已經十多分鐘了。

孩子的爸爸曾經以為女兒同我一起去扔垃圾了,而我一直認為孩子同她爸爸在一起。

整個海灘上,連女兒的影子都見不到,我腿都軟了,我們不停地廣播找人。

十五分鐘後,廣播通知說,我女兒在廣播站,請爸爸媽媽去接。

事後我們才知道,女兒見我去扔垃圾了,她就去追我,可是很快我就被人給擋住了,女兒找不到我,轉身找爸爸的帳篷也找不到。

女兒在海灘上走了兩圈,看沒希望找到我們,就希望能找個人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她選了一對年輕漂亮的戴眼鏡的叔叔阿姨,可是,我們的手機都沒帶在身上,居然都沒接到電話。

年輕的叔叔說,你吃點西瓜吧,女兒拒絕了。

這時,廣播開始尋找女兒,女兒就請叔叔把她送到廣播站。

女兒回來了,我們提起的心才放下。

事後,我反省自己,有幾件事,我沒做好。

一,我應該告訴女兒認識廣播站和救援這幾個字,這兩個地方在海灘上是非常醒目的,但是,我女兒不認識,不知道這兩個地方可以幫助她。

二、我應該告訴女兒怎麼區分我們的帳篷,其實為了區分,我們特意在門口放了一把很鮮艷的傘,但是,我也沒明確告訴女兒。

其實,海灘上同別的公共場所相比,孩子最後真正丟失的機率要小多了,畢竟海灘上大部分人是來度假的。

我問女兒,你找不到爸爸媽媽著急了嗎,她說沒有,她知道我們一定會找到她的。

那為什麼要選哪一對年輕人呢,她說媽媽說過,這樣的人不像壞人,會幫助她的。

女兒還告訴我,她不會隨便吃別人的東西的,不好。

我真為女兒的表現驕傲。

其實,在看護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知道,會出奇不意的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讓我們家長防不勝防。

可能我們對孩子小心看護,但一轉眼的工夫,孩子就出事了。

想想我們做小孩子的時候,家長沒這麼多精力照顧我們,我們自己跑來跑去的,反而沒這麼多的事情。

那到底是現在的孩子變得不像我們那時那麼強大了呢,還是我們的社會環境變得越來越壞了呢?不管怎樣,我們沒辦法無時無刻都在孩子身邊,所有的孩子又都是有好奇心的,他們好動,而且經常隨心所欲,不知深淺,不明是非,常常趁大人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

但是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來處理一些帶有危險性的事件,所以,我們只能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本領。

孩子的自我保護首先要樹立孩子的安全意識。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心。

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但6歲以前的孩子身體發育還不足夠的完善,身體的協調性較差,自我保護的能力也比較較差,常常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一般來說,在孩子小的時候,燒燙傷、氣管異物、交通事故、意外墮落是幾種常見的幼兒階段的意外傷害,這些意外往往對孩子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於是家長和教師為了避免孩子受到這些傷害,往往對孩子嚴加管束,讓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哪個。

其實,大人的細心呵護,不如孩子的自我保護。

家長最重要的責任是要對孩子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樹立起安全意識。

孩子小,缺乏生活經驗,好奇心強,不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有時偏偏喜歡做一些危險的嘗試,這時候,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哪些東西是危險的,會傷害身體,並教會幼兒認識一些安全標誌和急救情況下撥打的急救電話。

看書,是教會孩子認識危險,了解相關知識的一個很好的辦法,有很多幼兒圖書都會相關內容有系統介紹,孩子們會在故事中接受教育。

有的時候,家長看到孩子的危險舉動,會大呼小叫,希望能讓孩子認識到事情的緊迫性而停手。

但是,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性格,有很多孩子,你越這樣,他越好奇,而且,他並不知道事情到底危險在什麼地方。

如果,下一次有機會,他還會繼續做。

所以,讓孩子認識到危險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明確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堅決不可以做。

有一些孩子經常受傷,並不是他們沒有自我保護意識,而是因為他們體質弱,靈活性差,不能保護自己。

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是平時不愛運動的,對危險的反應速度也慢。

針對這樣的孩子,增強他們的體質,鍛鍊他們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動作的協調能力就非常重要。

一個體魄強壯的孩子,至少是能保護自己的,當危險來臨的時候,他們可以有一些本能的動作避免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所以,經常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進行身體鍛鍊,也是一個很好提高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方式。

對於孩子,越練習,越熟練,自我保護的能力也就越高。

但是,在樹立安全意識的時候,父母經常會有一些行為的矛盾性,讓孩子非常困惑。

我們都知道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隨便吃別人的食物。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覺得能做到這點也很不容易。

很多時候,父母親無意中的一些舉動會破壞曾經給孩子樹立的概念。

比如,我們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但是,我們會經常催促孩子跟一個他不熟悉的父母親的朋友打招呼,我們會說,快叫叔叔阿姨呀,這孩子真靦腆,你快叫呀。

對孩子來說,這個他從未見過面的人就是陌生人,父母告訴他不應該同陌生人說話,可是現在好像又並不贊同,那麼爸爸媽媽的朋友就不是陌生人了。

以後,如果再有人跟孩子說,我是你爸爸媽媽的朋友時,孩子就會想,他認識我爸爸媽媽,應該不算陌生人吧。

我們告訴孩子,不要隨便吃別人的東西,可是我們經常會告訴孩子要學會分享,分享意味這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同時,也可以接受別人分給我們的東西。

我們說分享意味著友誼,那麼一個經常同孩子打招呼的,看起來很和善的叔叔,他給孩子的東西,是否也絕對代表友誼呢。

在孩子還不會思考的時候,他們做的所有事情都來自父母的影響,父母告訴孩子要這樣做,那樣做,但是父母沒有辦法告訴孩子如何來把握事情中,各種狀況的度的平衡。

所以,既然我們告訴孩子,不要同陌生人說話,就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混淆對方是父母的陌生人,還是孩子的陌生人的概念。

此外,我並不主張刻意要孩子學習分享。

父母的舉動就是孩子的榜樣,你怎麼做孩子就在怎麼看,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你刻意教,就可以教會的,也不是必須要你教,才能學會的。

所以,關於分享,我的建議是,不要讓孩子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可以在一起玩,但是不能帶回家;在戶外吃東西,不衛生,因此不要在戶外吃東西,不要接受任何人的食物。

如果一定要接受,一定要帶回家,讓媽媽看過後,再食用。

孩子是弱勢群體,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聽話,做個乖乖兒,孩子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反抗來自成人的傷害。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在我國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一年中,有5%的兒童受到過傷害,傷害已經成為1-14歲兒童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

其中列在第一位的為跌傷,包括從高處跌落以及失足落進深井等這種狀況,占所有傷害狀況中的三分之一;第二位為動物咬傷,占傷害受傷的五分之一;第三位是交通事故,占傷害受傷的十分之一。

此外還有溺水、窒息、燒燙傷、性侵害等。

所有這些傷害中,80%發生在家庭以及學校,只有20%發生在公園、馬路等地。

而所有傷害中,80%是熟悉的人所為,只有20%的人是陌生人作案。

有很多時候,我們過於防範可能來自外界的危險,而忽略了身邊的不安全因素。

比如,性侵害中,相當大的比例來自我們平時熟悉的人,而這其中,有一半的作案者甚至是親戚。

在性侵害中,由於孩子不了解,或者是由於害怕,很多孩子並不主動向父母訴說自己的遭遇,尤其是男孩子,更是很少開口。

但是,在性侵犯中,他們受到的威脅並不比女孩子少很多,可是,不說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心靈沒有傷害,所以,提早防範,是比較好的一個選擇。

一般來說,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認識到性別的不同,這個時候,就需要告訴孩子,自己的身體很隱秘的部位是不能隨便暴露的,除了媽媽給洗澡的時候可以觸及,別人是不能觸摸的。

簡單來說,穿游泳衣時遮蓋住的身體部分,就是隱秘的部分。

我曾經在飯店看到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吃飽了就掀開衣服露出小肚皮,說自己的西瓜熟了,旁邊的叔叔說,來,我也摸摸,看熟了沒有。

小女孩不願意,她媽媽說,叔叔喜歡你呢,沒關係的。

孩子有自己的感覺和意願,某些親熱的舉動會讓孩子非常不安,但是很多家長都喜歡用自己的判斷,自己的感覺來代替孩子的判斷和感覺,這種做法首先是對孩子獨立個體的不尊重,此外還會混淆孩子的思維,使孩子失去自己的判斷力。

但是,有很多時候,情況不是我們能事先預測的,我們也不知道具體會有那些情況,能給孩子帶來危險,所以,培養孩子的靈活應變能力,自己能隨機應變,自我保護,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

對於小孩子,通過做遊戲來培養孩子對突如其來的事件的靈活處理能力,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如果你僅僅是告訴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糖果,遇到火災別驚慌,孩子接受的只是一個概念,但是,具體什麼時候應用這個概念,怎樣應用這個概念,孩子還是非常茫然的,所以,設定一個情景,在遊戲中,培養孩子對概念的敏感性,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生活經驗。

比如:媽媽同孩子一起做遊戲,突然,媽媽的手指受傷了,出了很多血,該怎麼辦?媽媽突然生病了,爸爸不在家,怎樣幫助媽媽?等等。

當孩子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應變方法時,遇事就能從容應付,不會慌張了。

孩子只有在實踐中,在彼此的互動中,才能慢慢學會正確解讀別人的行為,正確運用各種原則和技能,而實踐,是任何語言無法代替的。

父母需要向孩子細緻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後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最常見的潛在危險場景主要是:

1,同爸爸媽媽在人群中(商場或遊樂場所等),突然發現找不到媽媽了。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驚魂的幾秒鐘,孩子在瞬間就可能從你的視線里消失,要訓練孩子不要驚慌哭泣,不要隨便向陌生人求助,儘量站在原地等待;如果附近有警察可以找警察求助,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要能正確分辯警察的制服;如果在商場,同父母失散,就去找最近的收銀台;如果是在海濱浴場,向救生員求助比較安全。

2、獨自一人在家時,有人敲門。

一般來說,不要留下兒童獨自在家,但是萬一出現這種情況時,要告訴孩子,決不能為任何陌生人開門,不管他是警察,還是熟悉的人,只要爸爸媽媽事先沒有交代,就不要開門。

但也不能在門鈴響起時不去理會它,因為小偷有時會按門鈴試探是否有人在家。

你可以隔著門告訴他,爸爸在睡覺或者在洗澡,讓他過一會再來,或者留下電話,讓爸爸一會打過去。

如果門外的人依然在,就給家長或鄰居打電話,告訴他們有一個陌生人在家門外,請他們不要掛斷電話,直到陌生人離開為止。

3、當你回家時,發現有人一直在尾隨著你。

馬上走到人多的地方,不要與尾隨者接觸。

如果這個人仍然跟著你,或者強迫你跟他走。

要大聲尖叫並跑向人群,比如商店或者行人多的十字路口。

不要往你看見的某一所建築跑,因為你不確定這能給你提供安全;如果這時家裡沒人,也不要往家裡跑。

4、失火的時候該怎麼辦。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有消防演習,老師會訓練孩子如何應付這種狀況。

如果你首先發現失火了,要大叫「失火了!失火了!」引起別人的注意,然後沿安全通道迅速離開房子,到達戶外的安全地帶。

如果房間裡充滿了煙,應儘量讓身體貼近地面,護住口鼻,爬出屋外。

如果發現門是熱的,火源在門外,不要輕易開門。

失火時如果在樓上,不能從窗戶逃生,可以打開窗戶,用鮮艷的物體向樓外的消防人員發信號,然後,儘可能地貼近地面,等待救援。

5、如果有人受傷了,流血不止,怎麼辦?

馬上用乾淨毛巾將傷口包緊。

如果情況非常嚴重,拔打120急救中心的電話,清楚地告訴他們你的位置,等待救援。

6、你和小朋友在玩耍時,同伴不小心掉入水中,並且他不會游泳。

一定不要跳入水中希望能救他,而應該將救生圈或者木桿,木棍,繩子等,可以讓他漂浮在上面的東西,或者是他能抓住的東西,扔給他,將他拉向岸邊,或者大叫找人幫忙。

7、如果男老師讓你同他單獨在一起做什麼事情,怎麼辦?

儘可能找一個同學同行,進入房間後要站在靠近門邊的位置,不要關上房門,領取任務後,爭取回到同學們中或在家裡完成,不要呆在老師辦公室完成。

此外,如果有人有任何不正常的舉動,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8、如果有陌生人對你讚不絕口,怎麼辦?

禮貌感謝對方,然後迅速離開,不要與其攀談,尤其不要告訴對方自己以及家裡的情況。

此外,家長自己也要注意,不要因為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誇獎,而心生好感,開始攀談,甚至泄露過多自己的信息。

9、有陌生人給你食物,或要帶你去找爸爸媽媽,或去好玩的地方,怎麼辦?

小孩子,常常容易被食物所吸引,從小就訓練孩子拒絕別人的給予是非常重要的。

提醒孩子,無論誰說要帶你去幹什麼,都要經過媽媽的同意,否則堅決不能去。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讓孩子知道會有固定的人來接送他,可以降低孩子輕信別人的幾率。

10、如果有人要撫摸你,怎麼辦?

首先,不是所有的親吻和撫摸都代表對你的愛和喜歡,只有父母才可以親吻和撫摸孩子,別人不能這樣做。

接觸可分為善意的接觸,有害的接觸和秘密的接觸。

善意的接觸可以是擁抱、拉手等不讓人反感的行為;惡意的接觸是衝撞等行為,會使人受傷或不舒服;秘密接觸就是有人要撫摸秘密的部位,一定要拒絕。

如果對方的舉動使你覺得不舒服,要抵抗對方,大聲叫出來,說不。

11、遇到各種危險,要知道求救電話,110,120,爸爸媽媽的電話,地址等。

每個孩子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可能會遇到的危險也不一樣,父母在遊戲的時候,也可以根據具體生活環境,把危險場景及應變方法告訴孩子,為他的安全成長提供一道自我保護的安全屏障。

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帶她去小區外的遊樂場玩,這個遊樂場在兩個小區之間,在一條小河邊的空地上,旁邊臨著馬路,有一些遊樂器材,但基本上這個環境不太適合小孩子。

我看見很多小保姆帶著小孩子在這活動,這些保姆自顧自地玩器械,孩子就在遊樂場放羊了。

讓孩子自我保護自己,是非常無奈的一種選擇,但是,我們總是要讓孩子長大,總是要讓孩子獨立,早總比晚好。

當然,現在的媽媽警惕性也很高了,有些媽媽會主動為年幼的孩子編織一道保護防線,雖然力量有限,但又總比沒有好。

有一天中午,我抱孩子去游泳,因為嬰兒游泳館平時人多,所以我一般都是中午吃過飯後再去。

夏日的正午,我抱著幾個月的孩子,背著裝著衣物、奶瓶、尿布的大包,要去嬰兒游泳館。

這時,一個路過的媽媽看到我,她很客氣的盤問我,問我為什麼一個人這個時候帶孩子,要去那,孩子多大了,是男是女,是我自己的孩子嗎。

最後,她很抱歉地對我一笑,說,一般的媽媽都不會這個時候帶孩子出來的,她擔心是有什麼意外。

那一瞬間,我非常地感動,如果所有的媽媽都能這樣,見到不是常態的事情就能過問一下,那麼我們的孩子就又會安全一些。

最後提醒家長,真正危險的地方是在小區里、馬路上以及學校。

一般來說,如果有人想要偷走孩子,他會刻意在孩子多的地方尋找,這就是小區、馬路和學校,在這些地方,看到了合適的孩子,他們就會下手,尤其是這幾個地方還是家長疏於防範的。

此外會對孩子造成危險的,不僅僅是陌生人,更有可能是我們身邊的熟人,他可能是我們的孩子原來就認識的、熟悉的,或者是我們的孩子懼怕的、尊敬的人。

【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經作者同意在本平台發送。

歡迎各位粑麻分享到朋友圈;若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成致-青少年教育」和原作者,否則我們將究其責任。

【作者簡介】

黃微:家庭教育專家,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團中央《知心姐姐》雜誌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國巡迴報告團講師。

多家親子網站特聘專家,多家教育雜誌撰稿人、國家一級培訓師,著有《我最想要的親子性格書》、《做個好媽媽其實很容易》等多部作品。

資深家庭和教育諮詢專家,黃微家庭&教育諮詢創始人、首席諮詢專家。

「成致青少年教育」微信公共平台(微信號:see_do_get),關注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職場父母,好好陪陪孩子吧

「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最快樂」——這幾乎是所有父母的切身體會。但朝九晚五搏殺職場的父母們,卻往往迫於競爭的壓力,無法享受快樂的親子時間。好不容易等到「六一」兒童節,不少父母還是因為要上班,不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