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注意,這4件事會傷孩子的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更加溫和、科學。
可是很多時候,不打罵並不就意味著「萬事大吉」了,在日常親子生活中,仍然有一些事情,會傷害到孩子。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傷害?今晚,讓我們一起聽聽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錢志亮怎麼說↓↓↓
01
父母吵架
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小,大人之間說什麼、做什麼,孩子都不懂,其實孩子感受情緒的能力出乎我們意料。
父母經常當著孩子面吵架,或是因吵架流露出各種負面情緒,孩子都會察覺。
緊張的家庭氣氛,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損害心理健康。
畢淑敏在《家問》中說:「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
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
一個在父母常年爭吵環境下長大的朋友,曾描述過他童年時期的心情:「每一次進門,每一次吃飯,每一次睡覺,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父母情緒的火山再度爆發。
」
吵架帶給孩子的傷害是一輩子的,孩子的親密感很難建立。
對家的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對婚姻的不信任、對愛情的失望、對生活的某種恐懼,都有可能在成長的某一階段爆發。
很多父母總想著給孩子創造多麼好的條件,給孩子多麼優質的教育,殊不知,最好的教育來自父母本身。
父母相親相愛,努力營造一個情緒穩定的家庭氛圍,就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滋養。
02
貶低孩子
我們在成年人的交往中,都懂得說話的分寸,不隨意中傷、貶低他人,小心地維護著彼此間的關係。
可是很多家長,知道孩子不會生他的氣,不敢背棄他,跟孩子說話便常常肆無忌憚,很多時候都很傷人。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將來還有什麼用?」
「這麼簡單的題考這麼點分,怎麼這麼笨!」
「房間又不知道收拾,懶死了。
」
在臨床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家長有意或無意貶損孩子的話,就是一種語言虐待,也是孩子產生自卑、挫敗感的源頭。
長期生活在這些暴力語言的環境中,孩子漸漸變得對自己不自信,膽小懦弱、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犯了錯誤,或者事情沒做好,一定要就事論事,給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不貶低孩子的人格,不用侮辱性語言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和孩子好好說話,是父母需要一直堅持學習的必修課。
03
不守承諾
電影《麥兜的故事》有這樣一個片段:麥兜生病了,媽媽為了哄他吃藥,就說吃了藥病就好了,病好了就帶他去馬爾地夫。
結果麥兜吃了藥,病好了後,媽媽卻再也不提去馬爾地夫的事了,麥兜再問,媽媽就說,發了財再說吧。
04
情感忽視
······
不吼不叫的教育,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1你經常吼孩子嗎?前幾天有一位媽媽在後台留言:」孩子剛上幼兒園,穿衣穿鞋都比較磨蹭,經常忍不住就朝她吼......」父母吼孩子,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件事。當孩子拖拉磨蹭、當孩子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時、...
我有一個小小夢想,就是你能溫柔待我
今天是西方聖誕節,平常不關注節日的我,突發奇想,讓妻子去問孩子想要什麼聖誕禮物。過了一會,妻子打電話過來,聽筒里傳來她略帶哭腔的聲音。怎麼了,我急忙問道。妻子沉默了好一會,她說:「你知道嗎?我問...
徐小改:家長的哪些行為影響孩子的一生,您知道嗎?
北京東方蒙特梭利科學研究院徐小改博士給我們分享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這裡不僅指父母教會孩子走路、說話,更多的是指家庭教養和生活方式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最核心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