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無法預測未來,那就從孩子「下手」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界瞬息萬變,大多數人的都很難趕上世界變化的節湊。

今天出現了這個新技術,明天出現了那個新手機,後天又出現了一個新APP,還時不時的就是劃時代意義的改變世界一下。

世界的花樣變化的太突然,讓人們措手不及。

看不見的變化沒法控制,那就從看得見的變化——孩子下手吧。

倘若無法讓孩子含著金湯勺出生,那也只能盡其所能、竭盡全力的希望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尤其在其年幼階段,更是在所不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這些出發點都是好的,也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身為父母的人,並不是人中龍鳳,卻要把這些強加於孩子身上,難免有些牽強。

而更普遍的有一些人,自己曾在讀書的某個階段學習成績不錯,就把這個當成了底線,孩子至少也要超過這條線才能讓父母覺得心安理得。

一旦觸及這條底線,便對孩子大發雷霆,嚴加管教。

而一些教育機構正是摸著了年輕父母的這種心理,自孩子會說話之後就開始了各式各樣的教育。

這類教育自稱是啟蒙孩子的智力發育,採用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從各方面全面培養孩子諸如此類的話術,然而說的天花亂墜,價格自然不菲了,隨便一年要你個幾千都算少的,稍微好一點的一年幾萬幾十萬的比比皆是。

學校不讓辦補習班,那好,學校外面辦啊。

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惜花費重金,大量的時間來報這樣那樣的班,希望孩子能夠早一些出類拔萃。

曾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採訪,採訪對象是小學生和學生家長,記者問這些學生和家長是否報了補習班時?大多數都回答報了補習班,甚至有的學生還能背下來一套補習班的課程表,周六日被塞得滿滿當當,而當問及他們為什麼報補習班時?答案驚人的一致,因為別的同學(孩子)都報了。

這樣的起跑線太沉重,讓越來越多的家庭負擔累累。

有的父母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學前沒有報各種班,還不會算數識字,在入學的時候被老師問道,這些不會到了學校那不就要落後,輸在起跑線上了麼?

孟非曾在《四大名助》當中說的一句話:「你們都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我從來就沒搞明白,所謂的起跑線在哪兒。

目前學校還是應是教育,有的地區自幼兒園起,孩子入園就需要進行面試,自小學起入學還要考試。

畸形的教育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困難,也給父母帶來了壓力。

而誰又充當了這些問題的始作俑者?

在2015年8月風靡一時的BBC紀錄片《中式學校: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一位中國老師非常義正言辭的說:「英國福利制度那麼好,所以學生不認真學習。

哪像我們中國,每個人都有生存壓力,怎麼可能不好好學!」聽起來非常有道理。

但這番言論的潛在思維,即學習為且只為物質生存負責。

相反,倒是片中出現不多的英國教師們,談到了興趣,談到了學生的個性和知識體系間的融合,談到了怎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引導他們。

這個社會是需要高素質人才,但是絕不是一個個學習機器。

如果從孩子下手,以這樣一種近乎折磨的方式從幼年培養到青年,就算是學霸,那麼為人處世能夠做好嗎?現在越來越多的工作被計算機所替代,就算一個人學識再淵博,計算能力再強也難以挑戰計算機,即使成為了學習機器也仍舊是手下敗將。

因為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所以把這些強加給了孩子。

「爸(媽)這輩子也有這樣了,就指望你了」這樣的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從孩子下手的,表面上是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實際上是把孩子當成了商品,經過自己不斷地打磨加工,以期能夠有超值的回報,親情的關係卻像是利益的交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