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父母屢試不爽的走進孩子的內心秘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表揚孩子的一個核心目的是想讓孩子擁有自信,這種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完全依賴於他人的人,哪裡還有什麼自信而言。

有的家長提起自己的孩子,會不自覺地貼上標籤:犟小子、倔驢子、嬌氣公主、生氣包、撒謊大王、不聽話的主……,並且在孩子面前象家常便飯一樣脫口而出,這些負面標籤就像自我實現的預言一樣,在孩子成長的生活里會一一應驗。

有的家長雖然嘴上沒有說出來,但在心裡給孩子打上了烙印,認定孩子會怎樣怎樣。

我為什麼要提到這一點呢?因為這種隱藏在後面的想法,決定了家長以怎樣的態度和方式跟孩子說話。

(圖二)

孩子的有些需求,老師真的給不了

例如,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會頂嘴,你說一句,他有十句等著你,很煩人,這樣爭執下去,家長極有可能把孩子打了一頓 。

基於這樣的想法,家長跟孩子說話時面目表情可能就會嚴肅而凝重,有的會皺著眉,有的會雙臂抱在胸前,一副要掐架的樣子。

這樣的氣場就把你阻隔在了走進孩子內心的外面。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不例外,有的時候孩子選擇的事物可能大人很難以接受,但是,請尊重她的選擇,這樣孩子才會覺得大人是真的理解她們,得到尊重的孩子也同樣會去尊重大人。

第二、跟孩子聊天的目的。

孩子於大人之間總會有一定的隔閡,這種隔閡來自於年齡的差距,想消除這種隔閡,必須學會與孩子打成一片,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看書,一起跑步,一起玩玩具,放低自己的身價,才能換來孩子真心的對待。

適時的肯定孩子。

遇到問題的時候,切忌不要用直接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比如幼兒園的老師向家長告狀的時候,直接的問孩子的結果就是孩子什麼都不說,給孩子一個緩衝,等她平靜之後再進行婉轉的溝通,通過詢問別的小朋友的事情來慢慢地還原事情的原委,了解孩子自己的想法再進行教育。

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本意並不是壞的,只是用了錯誤的方式,直接的批評有可能會讓孩子倍感委屈。

所以,在執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想著你的目的。

如果發自內心地想幫助孩子,你就會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不管他的行為多麼糟糕,同情他,理解他,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跟你配合,並共同找到解決辦法。

讓我們家長一起來這樣做:

(圖三)

婚紗穿不對,你的婚禮定會黯然失色!

放低身價,與孩子打鬧成一片。

一對母子關係很僵,媽媽覺得自己管不了這個孩子,同時想讓孩子學得一些好習慣,於是把孩子送進一家寄宿家庭,希望藉助外力管教孩子。

這個孩子每個星期只回家兩天,即使只有兩天,媽媽想跟孩子說說話,孩子排斥著、拒絕著,並對媽媽發脾氣,媽媽很痛苦,花了那麼多心血,花了那麼多錢「愛」孩子,但孩子連正臉都不看一眼。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為過去不恰當的教養方式,現在孩子對抗著媽媽,連說話的機會都不給媽媽,媽媽很想找到方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那麼如何做呢?

每晚進行睡前的聊天。

遇到問題,不要直接的去批評,而是等她緩衝之後再進行婉轉的溝通。

睡覺前孩子是最平靜的,也是最願意打開心扉的時刻,好好把握睡前的時光,慢慢地和孩子聊會天,不僅可以知道孩子這一天都發生了什麼,也可以知道孩子的很多不想說的想法。

你跟孩子說話,是想責備他,還是想關心他;是想發泄你的不滿,還是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有的家長說:「我當然想解決問題,但孩子不配合,說著說著憤怒升級,最後誰都不痛快。

」家長的目的很好,但在具體實施中,又回到數落的老路上,孩子的反應有可能是:悶頭不作聲,你說你的,我消極對抗;頂嘴、爭執;憤怒;也是不吭聲,但自我感覺很自卑,很差勁。

不管是哪一種,孩子拒絕了你,你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你沒有幫孩子解開疙瘩。

試想,有人訓斥了你,你願意高興地跟他掏心置腹嗎?答案是否定的。

尊重孩子的每一個選擇。

第一、自己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讓孩子當爸爸或者媽媽,爸爸媽媽當孩子也是一種走進孩子心靈深處的好辦法,通過孩子教育自己的方式,可以看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好還是不好,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尊重孩子,還有孩子希望父母怎麼樣對待自己等等。

換位思考是每個大人都應該學會的方式,不能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試想自己像孩子這麼大的時候,可能做得還不如孩子做得棒,真正的把自己當成孩子去思考孩子的思維模式,是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唯一途徑,真正站在孩子角度的談話才能讓孩子信服。

學會換位思考問題。

經常得到肯定的孩子會變得很自信,才會變得更容易敞開心扉,自卑的孩子通常都不願意打開自己的心扉,適時的讚美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當然,不能盲目的讚美,就事論事的肯定是最好的方式。

(圖四)

【評測】性能匹敵SSD!?新型USB 3.1固態快閃記憶體盤對比測試

多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

在和孩子溝通時,父母多引導,但是少說話。

每個人在和別人溝通時,都不喜歡別人打斷自己的話,孩子也是一樣,在聊天的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儘量少說話,多傾聽,不要孩子說一句就趕緊插上話,孩子慢慢地也就不願意再多說話了。

總之,要想讓孩子對你打開這扇門,你得用心,得有智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用傾聽代替吼罵,你不知道對孩子有多重要!

我一個朋友,面對老公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在抱怨:爸爸認為孩子要多練習寫字,以後長大就會更聰明學習更棒!於是買了好幾本描紅本來給孩子每天練習,而且一寫就是兩三頁,剛開始孩子還乖乖地完成爸爸的任務...